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芝燕

作品数:110 被引量:227H指数:9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9篇细胞
  • 34篇肿瘤
  • 30篇基因
  • 21篇蛋白
  • 19篇肿瘤转移
  • 14篇免疫
  • 10篇腺病
  • 10篇腺病毒
  • 9篇癌细胞
  • 8篇乙酰化
  • 8篇乙酰化酶
  • 8篇增殖
  • 8篇去乙酰化
  • 8篇去乙酰化酶
  • 8篇组蛋白
  • 8篇组蛋白去乙酰...
  • 8篇组蛋白去乙酰...
  • 8篇酰化
  • 8篇克隆
  • 7篇相关基因

机构

  • 1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解放军316...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航天员科...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10篇杜芝燕
  • 64篇徐元基
  • 49篇王妍
  • 44篇陆应麟
  • 29篇陈惠华
  • 18篇于晓妉
  • 17篇王全立
  • 16篇于继云
  • 15篇蔺会云
  • 13篇王宇
  • 12篇阎瑾琦
  • 12篇段翠密
  • 12篇孙红琰
  • 12篇王常勇
  • 12篇谭晓刚
  • 12篇张金强
  • 10篇朱晓明
  • 10篇张巍
  • 10篇刘刚
  • 9篇徐丁尧

传媒

  • 14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生物技术通讯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国肺癌杂志
  • 4篇军事医学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免疫学杂志
  • 3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卫生研究
  • 2篇生物技术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3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 5篇1998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鉴定的转移相关基因
<正> 对于肿瘤转移的共识,第一点,肿瘤的异质性是一普遍的现象,即不是所有肿瘤细胞都具有转移能力;在同一肿瘤内的不同细胞亚群具有不同的转移潜力。虽然肿瘤细胞必先具有成瘤性,然后才可能在远隔部位生长成为转移灶,所以成瘤性是...
陆应麟张金强孟宇宏陈惠华王妍徐元基杜芝燕
文献传递
肿瘤转移相关新基因MAG-1和MAG-2的克隆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从两株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中分离并鉴定人肺癌转移相关基因 ,为探讨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细胞系PLA 80 1的两个具有不同转移潜力的亚克隆为模型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 ,SSH)技术克隆差异片段 ,对得到的片段经基因芯片筛选后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 ,然后用Northern杂交和RT PCR对其中的两条序列进行验证 ,并进行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获得了 79条在高转移细胞中高表达而在低转移细胞中低表达的序列 ,在与这些序列同源的己知基因中包括两条功能未知的全长cDNA序列BC0 0 62 3 6和BC0 0 2 42 0 ,分别命名为MAG 1和MAG 2。MAG 1定位于 4q2 1,由 4个外显子组成 ,MAG 2定位于 2 q3 5 ,由 9个外显子组成 ,基因长度分别为8.5kb和 5 .2kb。二条序列均有开放阅读框架 (ORF) ,编码产物以α螺旋为主并含有部分片层结构和无规卷曲。结论 MAG 1和MAG 2在高低转移性肺巨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 ,二者的表达与高转移潜能具有相关性 ,提示MAG 1和MAG 2可能参与肿瘤转移过程。
张金强孟宇宏杜芝燕陈泽建凌贤龙徐元基陆应麟
关键词:肿瘤基因克隆肺癌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
新型纳米转染试剂转染PNP自杀基因体外杀伤实验被引量:4
2003年
将壳聚糖纳米粒包裹的报告基因pEGFP-N1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荧光蛋白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本室自行构建的PNP基因的真核高效表达载体质粒pcDNA3-PNP转染至HEK293细胞。转染72h后,对转染的HEK293细胞给予前体药6-MPDR至终浓度40μg/ml,一天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值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试剂转染并给予前体药6-MPDR的实验组活细胞数,与用壳聚糖转染但不给前体药6-MPDR的对照组活细胞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新筛选出的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试剂可以将PNP自杀基因递送至靶细胞中,并在细胞中进行表达,从而使PNP/6-MPDR自杀基因系统发挥杀伤细胞的作用。分别采用相同工作浓度的脂质体与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试剂转染相同浓度的基因质粒,壳聚糖纳米粒对靶细胞生长数量影响很小,说明的壳聚糖纳米粒细胞毒性大大低于阳离子脂质体的细胞毒性。
杜芝燕黄伟李峰生谢庆军陆应麟崔光华
关键词:基因转染绿色荧光蛋白
蜘蛛牵引丝蛋白MaSp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实现牵引丝关键组成蛋白MaSp1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从而建立基因工程蜘蛛丝基因序列串联拼接、载体构建以及原核表达与纯化的关键技术体系。方法利用同尾酶连接法对合成的基因工程蜘蛛丝基因单体序列进行串联拼接,获得多倍串联体克隆重组子,将鉴定正确的多倍串联体克隆重组子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其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和Western印迹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菌进行高密度发酵,所获蛋白通过硫酸铵分级分离方法进行纯化。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了基因工程蜘蛛丝MaSp1多串联体的表达载体,原核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一致,且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达80%以上。上述研究工作为开展基因工程蜘蛛丝蛋白的规模化制备建立了关键技术方法,并为后续基因工程蜘蛛丝的人工纺丝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工作基础。
乔鑫王妍李俊杰段翠密王海滨周瑾杜芝燕王常勇
关键词:基因工程原核表达蛋白质纯化
香菇多糖对抗模拟微重力环境培养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香菇多糖对抗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下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作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在正常重力环境和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分别添加10、20和40μg/ml的香菇多糖溶液,培养24、48和72 h取样,用MTT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香菇多糖对细胞增殖度、细胞因子分泌量和表面标志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和40μg/ml香菇多糖在处理时间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香菇多糖均可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IL-2和IFN-γ的分泌量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CD4和CD8分子的表达。结论:香菇多糖具有对抗模拟微重力环境造成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作用。
郝彤王滟濛李俊杰杜芝燕段翠密王常勇宋锦苹王林杰李莹辉王妍
关键词:香菇多糖模拟微重力淋巴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通过阻断Hsp90功能杀伤乳腺癌MCF-7细胞被引量:3
2007年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密切相关,促进ERα降解可能成为解决乳腺癌耐药的一种新策略。本研究旨在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inhibitor,HDACi)FK228对乳腺癌MCF-7细胞系ERα的清除作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MTT比色法测定FK228对MCF-7细胞杀伤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蛋白印迹及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及翻译后修饰的变化。结果:FK228呈时间依赖性杀伤MCF-7细胞,阻断细胞周期于G2/M期,增强Hsp90乙酰化修饰,清除ERα及其他Hsp90底物蛋白,阻断Ras/Raf/MEK/ERK及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结论:FK228通过乙酰化修饰影响Hsp90分子伴侣功能,介导ERα及其他Hsp90底物蛋白降解是其有效杀伤乳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FK228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型药物。
易欣赵名张旭辉杜芝燕徐元基于晓妉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FK228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
电穿孔技术对DNA疫苗pVAX-tG250FcGB免疫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电穿孔技术对DNA疫苗pVAX-tG250FcGB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肾癌DNA疫苗pVAXtG250FcGB,通过体内电穿孔技术或普通肌肉注射途径,将DNA疫苗导入到BALB/c小鼠体内,探讨电穿孔免疫途径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果。结果电穿孔技术或普通肌肉注射均能在小鼠体内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电穿孔技术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肌肉注射途径。结论电穿孔技术介导的DNA疫苗pVAX-tG250FcGB免疫具有较强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是研究DNA疫苗pVAX-tG250FcGB免疫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肖毅高昆杨勇阎瑾琦张亮王宇徐元基田仁礼杜芝燕于继云
关键词:肾肿瘤DNA疫苗电穿孔免疫效果
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肺鳞癌组织标本中p16基因和E1.β外显子异常
1999年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中p16基因和E1.β外显子的异常改变,进一步观察该基因在肺鳞癌组织细胞周期调节紊乱中的异常,探讨肺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对常规石蜡包埋肺鳞癌标本中p16基因和E1.β外显子异常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11例免疫组化检测p16表达阴性的肺鳞癌标本中,4例有异常电泳带,其中,第1、2外显子各1例,第3外显子2例;从6例p16蛋白阳性肺癌组织检出1例E1.β外显子异常。提示p16基因和E1.β外显子突变或(和)缺失是肺鳞癌组织p16蛋白表达异常的可能原因之一。
孙红琰刘爱军龚诒芬王全立王全立杜芝燕
关键词:P16基因PCR-SSCP
采用溶瘤腺病毒策略进行肿瘤基因治疗
肿瘤的发生发展往往是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仅靠调控1个或几个抑癌基因功能的基因治疗方法一般难以凑效,因此Miller等在1996年首先提出了使用肿瘤选择复制性腺病毒(tumor selective replication...
陆应麟陈泽建谢庆军杜芝燕徐丁尧徐元基
文献传递
HCVNS3基因片段酵母展示文库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10
2001年
HCV NS3特异的 CD4+T细胞反应与 HCV感染的良性转归相关 .为了筛选其 CD4+T细胞表位 ,构建了 HCV NS3基因片段酵母展示文库 .首先 DNase 不完全酶切 HCV NS3基因产生长度为 1 0 0~ 30 0 bp的随机片段 ,然后在它们两端加上含限制性内切酶 Bam H 作用位点的接头 ,再以接头序列作引物进行 PCR扩增 .最后扩增产物用 Bam H 酶切后与 Bam H 线性化的穿梭载体 p YD1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E.coli) DH5α,共得到 2× 1 0 6个转化子 .转化菌落的 PCR扩增结果表明 ,约 50 %转化子含插入片段 .随机选择 5个插入片段测序 ,然后与 DNA序列数据库中的序列比较 .结果显示它们分别与 HCV NS3序列有 96%~ 99%的同源性 .用从转化菌落中提取的质粒转化酵母 (S.cerevisiae)菌株 EBY1 0 0 ,得到含 2× 1 0 5个插入片段的 HCV NS3基因片段酵母展示文库 .半乳糖诱导的酵母细胞通过和 FITC标记的抗体结合 ,用 FACS可以在 2 0 %的细胞表面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 .
贾帅争孙红琰刘晓达杜芝燕杜勇王全立章扬培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