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防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防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腰椎骨折患者1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4),两组均给予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 PTT)、D二聚体、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4 d 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PT、a 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6%(P<0.05)。结论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后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 张勇范少地
-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腰椎骨折静脉血栓
- 阿哌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对比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对比阿哌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接受THR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4 000 I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组术后12 h口服阿哌沙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记录术后3个月内下肢静脉血栓、大出血事件和有临床意义的非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和有临床意义的非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两组治疗前、后PLT、APTT、PT和FIB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哌沙班对老年THR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 张勇白新明吉勇杜世新
- 关键词:阿哌沙班低分子肝素全髋关节置换下肢静脉血栓
- 长骨骨折合并重型脑外伤的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 2015年
- 目的 分析长骨骨折合并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早期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寻找其中有促进成骨作用的蛋白质. 方法 随机选取3例重型脑外伤合并下肢长骨骨折的患者为实验组(IF组),匹配与其一般情况相似的单纯重型脑外伤和单纯骨折患者各3例为2个对照组(设为I组和F组).收集各组伤后第3天的血清样本,经纯化与定量后行双向电泳,对实验组比对照组上调表达超过3倍的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鉴定. 结果 IF组与I组间的差异蛋白点16个,其中5个上调,7个下调,只在IF组表达的蛋白质点4个.IF组与F组间3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17个,其中8个上调,7个下调,只在IF组表达的蛋白质点2个.IF组与I组比较的质谱鉴定:鉴定出5种蛋白质,其中只在IF组表达的蛋白点393和423被鉴定为血清转铁蛋白.IF组与F组比较的质谱鉴定:鉴定出4种蛋白质,其中5个上调3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都被鉴定为血清转铁蛋白. 结论 以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了骨折合并重型脑外伤与单纯重型脑外伤和单纯骨折患者比较的血清差异蛋白质,初步确定血清转铁蛋白与重型脑外伤促进成骨的机制密切相关.
- 汪金平杨天府唐正午阳志军张勇吴彪简盛生
- 关键词:骨折蛋白质组脑外伤质谱鉴定
- 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03-2016-01于我院收治的120例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T值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n=41)、骨量减少组(n=47)、骨质疏松症组(n=32),比较各组椎间盘退变程度,分析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与LDD的关系。结果①年龄方面,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体重方面,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BMI方面,骨质疏松组<骨量正常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椎间盘正常率方面,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椎间盘重度退变率方面,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质疏松组腰椎间盘退变数目为3个的所占比例高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0.05)。④年龄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与LDD呈负相关,年龄与之呈正相关,骨密度越低,年龄越高,则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越高。
- 张勇杜世新白新明梁斌范少地
- 关键词:绝经期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退变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