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军 作品数:9 被引量:22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微信辅助PBL教学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进行微信辅助PBL实习带教模式的应用研究,探索骨科临床实习带教新模式。方法将60名实习生分为两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以单纯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以微信辅助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W-PBL)进行带教。主要以理论考试、实际操作水平以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测量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判依据。结果微信辅助PBL教学组的理论考试、实际操作水平以及思维能力测量方面均明显高于单纯PBL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辅助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阳志军 向杰 陈文康 尹科关键词:PBL 医学骨科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教学要素方略 被引量:1 2022年 高校各类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而行、协调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析医学骨科专业课程中存在思政不足的原因,针对骨科专业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思政教学的思路,实例介绍思政教学要素结合骨科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骨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挖掘医学方面的思政要素方略,提升骨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尹科 喻密 刘岸松 刘超 阳志军 谢霞关键词:医学教育 骨科 专业课程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中骨挫伤磁共振成像特征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损伤中骨挫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影像特征及意义。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膝关节MRI中ACL损伤部位,分为四组:A组,股骨端断裂,29例;B组,体部断裂,32例;C组,胫骨端断裂,3例;D组,胫骨髁间棘止点撕脱性骨折,20例。分别在MRI矢状面、冠状面T2WI脂肪抑制序列中选取股骨、胫骨骨挫伤面积最大的层面,测量骨挫伤的前后缘距离及中心点距离股骨、胫骨前缘的距离,左右缘距离及其中心点距离股骨、胫骨平台内缘的距离。结果:矢状面,D组较A组及B组胫骨挫伤范围明显增大(P<0.05);D组较A组及B组胫骨挫伤位置明显偏前(P<0.05)。矢状面D组较A组股骨挫伤范围明显增大(P<0.05);D组较A组股骨挫伤位置明显偏后(P<0.05)。冠状位,D组较A组及B组胫骨挫伤范围明显增大(P<0.05);D组较A组胫骨挫伤位置明显偏内(P<0.05)。冠状位上4组患者股骨挫伤范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挫伤位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急性ACL实质部断裂,急性ACL胫骨髁间棘止点撕脱骨折挫伤范围更大,胫骨端挫伤位置更偏前、偏内,股骨端挫伤位置更偏后。 刘超 尹科 阳志军 刘岸松 戴祝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 骨挫伤 MRI 影像特征 长骨骨折合并重型脑外伤的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5年 目的 分析长骨骨折合并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早期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寻找其中有促进成骨作用的蛋白质. 方法 随机选取3例重型脑外伤合并下肢长骨骨折的患者为实验组(IF组),匹配与其一般情况相似的单纯重型脑外伤和单纯骨折患者各3例为2个对照组(设为I组和F组).收集各组伤后第3天的血清样本,经纯化与定量后行双向电泳,对实验组比对照组上调表达超过3倍的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鉴定. 结果 IF组与I组间的差异蛋白点16个,其中5个上调,7个下调,只在IF组表达的蛋白质点4个.IF组与F组间3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17个,其中8个上调,7个下调,只在IF组表达的蛋白质点2个.IF组与I组比较的质谱鉴定:鉴定出5种蛋白质,其中只在IF组表达的蛋白点393和423被鉴定为血清转铁蛋白.IF组与F组比较的质谱鉴定:鉴定出4种蛋白质,其中5个上调3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都被鉴定为血清转铁蛋白. 结论 以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了骨折合并重型脑外伤与单纯重型脑外伤和单纯骨折患者比较的血清差异蛋白质,初步确定血清转铁蛋白与重型脑外伤促进成骨的机制密切相关. 汪金平 杨天府 唐正午 阳志军 张勇 吴彪 简盛生关键词:骨折 蛋白质组 脑外伤 质谱鉴定 3D打印模型辅助PBL教学在关节周围骨折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关节周围骨折教学中3D打印模型结合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级医学院实习学生共9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设备联合PBL模式教学,试验组利用3D打印关节周围骨折模型联合PBL模式教学,通过理论和临床实践成绩以及自我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的理论及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试验组学生对骨科学习兴趣更高,对骨科解剖及骨折分型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学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结论:3D打印关节周围骨折模型结合PBL教学法能够加深医学生对骨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陈文康 张韩静 向杰 阳志军 李健 戴祝关键词:3D打印 PBL教学 关节周围骨折 上肩胛悬吊复合体多重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上肩胛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 SSSC)多重损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12年至2016年我科收集的15例病例,骨折根据两柱单环理论进行诊断,所有骨折均有两柱单环结构中两处以上破裂,并给予两处以上手术固定。结果 1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Herscovici肩关节量表功能评定: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手术患者中末次随访有6例轻度疼痛(VAS评分1-3分),1例病人中度疼痛(VAS评分4-6分),1例病人重度疼痛(VAS评分7-9分)。结论通过手术恢复SSSC的两柱一环结构的完整性、双重稳定固定是SSSC多重损伤获得良好预后的治疗关键。 向杰 阳志军 张浩伟 黄继锋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锁骨骨折 浮肩损伤 内侧筋膜条转位治疗儿童髌骨脱位 2023年 [目的]介绍髌骨内侧筋膜条转位联合缝线增强及内侧紧缩治疗儿童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初步结果。[方法]2020年3月—2022年9月,作者对髌骨脱位15例儿童采用上述手术治疗。首先行关节镜检查,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和软骨小碎块,清除增生滑膜组织。于髌骨内侧缘行4 cm切口,沿髌骨内侧纵向切取宽约1 cm的筋膜条,保留近近端附着完整,远端编织缝合;筋膜条经皮下引至股骨内上髁,用缝线锚钉固定,最后紧缩缝合髌骨内侧筋膜。[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3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Lysholm评分由术前(59.9±9.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1.7±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由术前(30.5±8.9)°减小至末次随访时(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内侧筋膜条转位联合缝线增强及内侧紧缩治疗儿童髌骨脱位技术简单易行,初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阳志军 戴祝 龚治豪 刘超 刘江华关键词:儿童 髌骨脱位 临床疗效 基于信息融合的累积式呼气检测方法与系统 基于信息融合的累积式呼气检测方法与系统,涉及医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利用多次累积的方式提升呼出气样收集区中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再通过将多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融合,实现呼气生物标志物浓度检出。与传统呼气检测方式不同,本发明以设... 尹科 刘岸松 喻密 刘超 阳志军 陈文康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采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40.5岁。结果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封闭。皮瓣最大面积15 cm ×13 cm,最小6 cm ×5 cm。随访半年至1年皮瓣质地良好,厚度适中,外形及功能较为良好,术区全部I期愈合。结论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吴彪 阳志军 黄文关键词:皮神经营养血管 腓动脉 腓肠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