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36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8篇结核
  • 18篇肺结核
  • 8篇药物
  • 8篇结核患者
  • 8篇肺结核患者
  • 7篇术后
  • 6篇抗结核
  • 6篇抗结核药
  • 5篇结核病
  • 4篇血行
  • 4篇血行播散
  • 4篇血行播散性
  • 4篇血行播散性肺...
  • 4篇血症
  • 4篇药物疗法
  • 4篇手术
  • 4篇住院
  • 4篇综合征
  • 4篇疗法
  • 4篇耐药

机构

  • 3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北京市监狱管...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北京市结核病...

作者

  • 36篇张静
  • 8篇李有才
  • 7篇李文胜
  • 5篇韩芬
  • 5篇高微微
  • 5篇康乃民
  • 4篇陈效友
  • 4篇吴恩东
  • 4篇薛玉
  • 4篇张金福
  • 4篇陈燕琴
  • 3篇张楠
  • 3篇刘硕
  • 3篇席修明
  • 2篇聂文娟
  • 2篇周新华
  • 2篇沈明艳
  • 2篇王子彤
  • 2篇陆宇
  • 2篇陈曦

传媒

  • 11篇结核病与胸部...
  • 8篇中国防痨杂志
  • 5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癌变.畸变....
  • 2篇中老年保健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结核病与肺部...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9
  • 1篇199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孢曲松钠在急性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在急性重症肺炎(Acute severe Pneumonia,AS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ASP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曲松钠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头孢曲松钠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两组机械通气、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三凹征消失、住院等恢复指标的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最大吸气压、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压等肺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等T细胞;CRP、IL-6、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结果头孢曲松钠组机械通气、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三凹征消失、住院等恢复指标的持续时间[(9.33±0.94)d、(5.71±0.60)d、(4.24±0.44)d、(5.02±0.53)d、(18.37±1.90)d]均短于对照组[(13.47±1.37)d、(8.75±0.88)d、(6.79±0.68)d、(8.95±0.92)d、(25.27±2.68)d](t=15.126、18.134、19.339、18.454、10.864,P=0.000、0.000、0.000、0.000、0.000)。治疗后,头孢曲松钠组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FVC、PEF、FEV1[(80.17±8.14)%、(44.09±4.51)%、(3.72±0.40)V/L、(4.90±0.51)%、(3.02±0.34)V/L]均大于对照组[(68.02±6.91)%、(37.36±3.81)%、(2.83±0.30)V/L、(3.82±0.40)%、(2.15±0.23)V/L](t=6.236、9.218、9.183、9.322、13.864,P=0.000、0.000、0.000、0.000、0.000),头孢曲松钠组CRP、IL-6、TNF-α、IL-1β[(33.57±3.42)mg/L、(344.85±35.26)Pg/mL、(48.18±4.92)Pg/mL、(158.32±16.44)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2.51±4.35)mg/L、(379.51±39.6)Pg/mL、(65.27±6.61)Pg/mL、(187.26±19.36)Pg/mL](t=12.173、4.649、11.028、5.667,P=0.000、0.000、0.000、0.000)。治疗后,头孢曲松钠组CD4^+、CD4^+/CD8^+水平[(50.41±5.18)%、(1.92±0.20)]均高于对照组[(42.29±4.34)%、(1.40±0.16)](t=7.239、13.155,P=0.000、0.000),CD8^+(26.32±2.73)%水平低于对照组(30.16±3.22)%(t=9.454,P=0.000)。头孢曲松钠组总有效率(90.57%)大于对
张静张然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炎性因子T细胞肺功
急诊收治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期间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将67例患者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既往病史、合并症、临床表现、各项化验结果、治疗情况,应用SPSS 2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从而发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合并晚期肿瘤(P=0.039,OR=5.161,95%CI:1.089~24.465)、血清肌酐升高(P=0.045,OR=5.533,95%CI:1.039~29.682)、不能经口进食(P=0.002,OR=11.757,95%CI:2.544~54.34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OR值>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晚期肿瘤、血清肌酐升高、不能经口进食是经急诊收治的老年重症/危重症新冠感染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文胜张静张如云薛玉雷轩刘岩
关键词:老年患者急诊
住院肺结核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导致住院肺结核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0月内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931例,合并ARDS的患者91例作为观察组(ARDS组),非ARDS患者采用随机方法选取病例作为对照组(非ARDS组),比较2组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肺结核患者导致ARDS的多种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31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中,91例合并ARDS,占住院肺结核患者的4.71%(91/1931)。经多因素分析,复治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休克、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与住院肺结核患者发生ARDS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住院肺结核患者中,复治肺结核患者、合并COPD、休克、全身性感染者更易发生ARDS。
张静席修明韩芬骆宝剑张楠康乃民吴恩东
关键词:结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结核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升高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科从2015年3~6月收治的114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PCT≥0.25 ng/ml者为研究组,PCT<0.25 ng/ml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并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肺结核患者PCT升高的原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4例肺结核患者中,37例(32.5%)血浆PCT≥0.25 ng/ml。血白细胞升高、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低于30 g/L)、血乳酸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休克、低氧血症(Pa O2<60 mm Hg)、脓毒症是PCT升高的原因。经多因素分析,低氧血症是PCT升高的危险因素,且研究组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肺结核患者中,低氧血症是血浆PCT升高的危险因素,血浆PCT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李文胜陈燕琴李有才张静
关键词:降钙素原预后
Wnt蛋白生成抑制剂2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Wnt蛋白生成抑制剂2(the inhibitor of Wnt production 2,IWP2)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H1299和95C细胞,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及实验组(应用10μmol/L IWP2处理24或48 h)。采用划痕实验和未铺Matrigel胶的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IWP2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铺有Matrigel胶的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IWP2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IWP2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β-catenin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ZEB1、Snail表达的影响。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经10μmol/L IWP2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1299和95C细胞的划痕愈合面积均明显降低(P<0.01);在Transwell迁移实验中,实验组过膜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表现出更低的侵袭能力(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1299和95C细胞在经IWP2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41.3%和36.1%(P均<0.01);IWP2也抑制了EMT相关蛋白ZEB1、Snail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1299和95C细胞中,ZEB1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51.8%和40.9%,Snail表达水平分别降低43.2%和3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IWP2抑制β-catenin的表达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发生EMT,从而降低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
张静滕宇赵晓婷江妹岳文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迁移Β-CATENIN
DKK1影响恶性肿瘤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DKK1(Dickkopf-1)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通过结合Wnt受体LRP5/6而抑制Wnt信号通路。研究表明,DKK1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骨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溶骨性病变相关。进一步研究DKK1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针对DKK1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影响进行综述。
张静岳文涛
关键词:DKK1WNT信号通路恶性肿瘤骨转移
肺结核术后早期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导致肺结核术后早期呼吸衰竭、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肺结核行肺切除手术患者302例,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19例作为观察组(呼衰组),未发生呼吸衰竭的283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病例共35例作为对照组(非呼衰组),比较2组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肺结核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的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302例肺结核术后患者中,19例早期发生呼吸衰竭,占手术患者的6.3%(19/302),多因素分析,年龄和手术方式是肺结核肺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2组比较,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平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结论年龄的增加,手术范围的扩大增加了肺结核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术后呼吸衰竭在增加了患者术后病死率的同时,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韩鸣张静王子彤陈肖嘉
关键词:结核手术后并发症呼吸功能不全
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住院时间和手术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2月我院ICU收住的262例肺切除术后当日及术后第1天患者的资料,根据第1天晨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者诊断为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分析导致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并比较低氧血症组及非低氧血症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死亡率。结果262例肺切除患者术后第1天晨PaO2/FiO2≤300mmHg者(低氧血症组)112例(42.7%),PaO2/FiO2﹥300mmHg者(非低氧血症组)150例(57.3%)。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和麻醉时间与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密切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组住院时间比较[(40±21)dvs(36±20)d]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死亡率(2.6%vs1.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氧血症组气管插管率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肺切除患者中,年龄≥65岁、手术切除范围大、麻醉时间延长者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对患者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影响,术后早期ICU干预治疗可能是减少手术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张静席修明韩芬骆宝建康乃民
关键词:肺切除术低氧血症
262例肺切除术后房颤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观察肺切除术后房颤对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北京胸科医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行肺切除手术患者262例.术后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心电图确诊房颤者诊为肺切除术后房颤。将肺切除术后患者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分析导致肺切除术后房颤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行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的术后30天死亡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262例肺切除患者中,术后30例发生房颤。占11.5%.常发生于术后2~3天。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5岁、男性、既往吸烟史、术前FEVI预计值、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痰普通菌或真菌培养阳性、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氧分压下降与术后房颤的发生相关,而既往慢支病史、糖尿病史、术式、麻醉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术后低血钾及24小时补液量与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无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中.年龄〉65岁、术前痰普通菌或真菌培养阳性及术后低氧血症是肺切除术后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比较.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1,两组比较,术后30。天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房颤与年龄〉65岁。术前痰培养阳性,术后低氧血症相关,且肺切除术后房颤可使患者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但对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张静韩芬骆宝鉴吴恩东康乃民张楠
关键词:肺切除术房颤
吡嗪酰胺相关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升高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吡嗪酰胺相关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尿酸升高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系统,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上报的吡嗪酰胺致HUA不良反应报告,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药物过敏史、抗结核治疗方案、服用吡嗪酰胺时间和用药前后血尿酸水平等信息,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血尿酸升高程度的影响。血尿酸升高程度以血尿酸变化率表示。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77例,男性124例,女性53例;年龄15~82岁,中位年龄33(23,54)岁;体重(60±12)kg,<50 kg者34例(19.2%),50~75 kg者123例(69.5%),>75 kg者20例(11.3%);身高(170±8)cm;使用一线抗结核治疗方案者143例(80.8%),二线方案者34例(19.2%);服用吡嗪酰胺时间为1~97 d,中位时间8(6,11)d;有药物过敏史者33例(18.6%);服用吡嗪酰胺前血尿酸水平为(288±72)μmol/L,发生HUA时血尿酸水平为(640±105)μmol/L,血尿酸变化率为(139±82)%。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与血尿酸变化率呈负相关(r=-1.343,t=-2.660,P=0.009)。不同体重组患者血尿酸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977,P=0.031),<50 kg组和>75 kg组间血尿酸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4,P=0.011)。结论体重是吡嗪酰胺相关HUA患者血尿酸升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体重较低的HUA患者血尿酸变化率较高。
刘硕康万里许瑞张静毛欣丰程凯
关键词:结核吡嗪酰胺高尿酸血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