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结核
  • 10篇切除
  • 10篇肺切除
  • 9篇术后
  • 7篇毁损
  • 7篇毁损肺
  • 6篇胸膜
  • 6篇胸膜全肺切除
  • 6篇全肺
  • 6篇全肺切除
  • 5篇衰竭
  • 5篇切除术
  • 5篇结核性
  • 5篇肺切除术
  • 4篇切除术后
  • 4篇结核性毁损肺
  • 4篇肺切除术后
  • 3篇心力衰竭
  • 3篇手术
  • 3篇重症

机构

  • 2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市通州区...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结核病...

作者

  • 24篇康乃民
  • 10篇韩芬
  • 8篇吴恩东
  • 8篇张楠
  • 7篇骆宝建
  • 5篇张静
  • 4篇刘秋月
  • 4篇席修明
  • 2篇史剑权
  • 2篇骆宝剑
  • 1篇骆宝剑
  • 1篇纪婷婷
  • 1篇骆宝鉴
  • 1篇张静
  • 1篇张楠

传媒

  • 7篇结核病与胸部...
  • 5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从而为此类患者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52例,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32例,为观察组,未出现心律失常20例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导致结核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比较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52例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32例出现心律失常,占61.5%,多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多发生在手术后1周内。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前FEV1%(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预测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of the predicted value)下降、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低氧血症是结核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其中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后低氧血症为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问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肺结核毁损肺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重点治疗手术中出血,加强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监测与治疗,维护手术后患者的循环及氧合的稳定,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康乃民骆宝建韩芬张楠吴恩东刘秋月史剑权
关键词:结核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心律失常
慢性心衰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合理控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减少次均费用,我们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以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住院医疗费用的特点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张秀娟康乃民吴凌云
关键词:慢性心衰患者住院费用住院医疗费用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
肺癌术后早期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房颤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增加肺癌患者手术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肺癌术后早期发生房颤的情况和危险因素,观察肺癌术后房颤对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肺癌手术患者416例,术后一周内出现房颤者52例作为房颤组,未出现房颤患者系统随机抽取病例9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肺癌术后房颤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的30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416例肺癌患者中,术后52例发生房颤,占12.5%,常发生于术后1-3天。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术前FEV1%pre(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预计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of the predicted valu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及术后低氧血症是肺癌术后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术后30d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103)。结论肺癌术后房颤与年龄>65岁,术前肺感染,FEV1%pr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术后低氧血症相关,肺癌术后房颤虽未增加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但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张静骆宝建韩芬吴恩东康乃民张楠
关键词:肺肿瘤房颤
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导致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手术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文前瞻性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胸外科262例肺切除术病例,术后当日及第一天收住ICU,应用肺切除患者术后第一日晨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Pao2/Fio2低于300者诊为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分析导致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行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低氧血症组及非低氧血症组的住院时问和手术死亡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62例肺切除患者术后第一日晨Pao2/Fio2小于300者112例,占42.7%,Pao2/Fio2大于300者150例.占肺切除术后患者的57.3%。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吸烟、术前痰培养、术前心电图、手术方式、麻醉时间和术后血浆白蛋白.P〈0.05.对术后低氧血症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组数据带入Logistic回归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方式和麻醉时间与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密切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低氧血症组平均住院时间40±21天。非低氧血症组甲均住院时间36-20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2例术后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5例(1.90%),低氧血症组死亡3例(2.7%),非低氧血症组死亡2例(1。3%),两组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绪论肺切除患者中,年龄≥65岁、手术切除范围大、麻醉时间延长者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对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张静骆宝剑韩芬康乃民吴恩东席修明
关键词:肺切除术低氧血症
序贯机械通气对纵隔肿瘤切除加肺切除术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对纵隔肿瘤切除加肺切除手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方法与疗效观察。方法对7例纵隔肿瘤切除加肺切除(肺叶或全肺切除)手术治疗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有创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并以此为治疗组...
康乃民骆宝剑张楠
关键词: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
文献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在社区医院的治疗体会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总结慢性心力衰竭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诊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采用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Ⅳ级患者采用全科医生每日上门诊疗加定时电话查访;对Ⅰ、Ⅱ、Ⅲ级轻症患者采用全科医生定期上门诊疗加定时电话查访。诊疗过程按慢性心力衰竭诊疗常规进行。结果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其中1例死亡,1例好转;其余8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病情平稳,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降低了因心力衰竭而需要住院治疗的频率,降低了医疗费用。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程长,易反复,不易根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张秀娟康乃民吴凌云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结核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治疗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术前准备及围术期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52例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心律失常32例为观察组,无心律失常20例为对照组,分析导致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进行掊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32例术后心律失常组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房颤发生在术后1周内。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前FEV1%下降、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低氧血症是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为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结核性毁损肺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应重点治疗手术后渗血,加强术后低氧血症的监测与治疗,维护手术后患者循环及氧合的稳定,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康乃民张秀娟骆宝建
关键词:结核毁损肺全肺切除心律失常
肺结核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构成和药敏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确诊为VAP的58例患者,采用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II型或纤维支气管镜直接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留取患者深部痰标本,镜检合格标本接种至培养基分离培养,普通细菌培养基采用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真菌培养采用沙保罗培养基,培养后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并发VAP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耐药和治疗结果。结果58例发生VAP肺结核患者共分离1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71株【占68-3%(71/104)】、革兰阳性(G’)球菌8株[占7.7%(8/104)1、真菌25株【占24.0%(25/104)]。肺结核并发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6.0%(27/104)】、铜绿假单胞菌[占21.2%(22/104)]、白色念珠菌【占14.4%(15/104)]。2种及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患者26例【占44.8%(26/58)】。结论肺结核并发VAP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率较高。
韩芬骆宝建刘秋月吴恩东张楠康乃民纪婷婷
关键词:结核肺炎呼吸机相关性革兰氏阴性菌真菌
序贯机械通气对胸腔内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对胸腔内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方法与疗效观察。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7例胸腔内巨大肿瘤患者,手术后出现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有创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并以此为治疗组。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胸腔内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有创通气治疗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ICU病房,麻醉清醒后,外科情况稳定,应用有创呼吸机18~36小时后拔除气管插管,接无创呼吸机,使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予术后带气管捕管回ICU病房,麻醉清醒后,外科情况稳定,继续应用有创呼吸机,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脱机拔管。观察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4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126.85±44.23h和169.57±65.46h(P〈0.05),住ICU时间6.57±0.97天和8.28±4.23天(P〉0.05),住院时间31.42±9.47天和35.71±6.52天(P〉0.05),住院费用68907.68±13645.13元和112114.50±20732.05元(P〈0.05)。结论对胸腔内巨大肿瘤切除手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有创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大大降低了住院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脱机方案。
康乃民骆宝建韩芬张楠吴恩东刘秋月史剑权
关键词:序贯机械通气呼吸衰竭
肺结核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构成和药敏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确诊为VAP的58例患者,采用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Ⅱ型或纤维支气管镜直接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留取患者深部痰标本,镜检合格标本接种至培养基分离培养,普通细菌培养基采用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真菌培养采用沙保罗培养基,培养后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并发VAP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和治疗结果。结果58例发生VAP肺结核患者共分离1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71株[占68.3%(71/104)]、革兰阳性(G+)球菌8株[占7.7%(8/104)]、真菌25株[占24.0%(25/104)]。肺结核并发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6.0%(27/104)]、铜绿假单胞菌[占21.2%(22/104)]、白色念珠菌[占14.4%(15/104)]。2种及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患者26例[占44.8%(26/58)]。结论肺结核并发VAP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率较高。
韩芬骆宝建刘秋月吴恩东张楠康乃民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真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