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敏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线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特性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律转复
  • 1篇心律转复除颤...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再同步
  • 1篇心脏再同步化
  • 1篇心脏再同步化...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学
  • 1篇血液学参数
  • 1篇阳性
  • 1篇右室

机构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篇顾敏
  • 2篇张澍
  • 1篇冯天捷
  • 1篇华伟
  • 1篇姚焰
  • 1篇林锦璇
  • 1篇李玉秋
  • 1篇牛国栋
  • 1篇薛聪
  • 1篇丁立刚
  • 1篇乔宇

传媒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53例Ph-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探讨其治疗策略。 方法:2002年-2008年收治的53例Ph+AL患者,按MIC(M)标准确诊。给予VDCPL±K-asp±格列...
顾敏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PH染色体阳性血液学参数
文献传递
房室结快径电生理特性与慢径消融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三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 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冯天捷牛国栋顾敏乔宇索妮林锦璇姚焰张澍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左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左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探索左室四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24例慢...
顾敏
关键词:心力衰竭再同步化治疗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长期随访结果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可引起患者反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甚至猝死。本研究观察ARVC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收集1996-12至2015-09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所有植入ICD的ARVC患者的既往住院和门诊记录,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研究共纳入39例ARVC患者,男性32例(82.1%),确诊时的平均年龄(42.1±14.8)岁,33例(84.6%)患者ICD植入前出现过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6(32.3~73.3)个月,随访期间3例(7.7%)死亡,其中1例患者为猝死,另外2例患者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和脑梗死。28例(71.8%)患者共接受540次ICD恰当治疗,其中5例(12.8%)患者首次ICD恰当治疗发生在ICD植入后2年以上。12例(30.8%)患者ICD植入后经历过电风暴,7例(17.9%)患者的电风暴出现在ICD植入后2年以上。无广泛胸前导联T波倒置(TWI≥V1~3)的患者无事件生存期更短(风险比=0.39,95%可信区间:0.16~0.96)。有ICD恰当治疗与无ICD恰当治疗的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射频消融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ARVC患者易反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ICD能够有效终止此类患者的VT/VF,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可靠的方法。
殷康华伟丁立刚李玉秋金汉顾敏薛聪张澍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除颤器植入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