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江
- 作品数:9 被引量:14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科学养护,远离腰痛
- 2024年
- 腰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们的工作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久坐、伏案、低头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开始出现腰痛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防范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科学、合理、适度的锻炼来保护腰部,这需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 任大江刘彬
- 关键词:腰痛腰椎锻炼
- 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临床专业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以培养临床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课前自主阅读、课上知识内化结合专业英语文献解析汇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该模式进行了实证应用,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问卷调查显示91.8%的学员对翻转课堂的模式表示认可,并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在对提升专业英语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97.3%的学员表示自己参加文献解读汇报对提高专业英语综合能力有帮助,但大多数学员认为其专业性强,其主要意义在于对临床继续教育方式的熟悉。多数学员认为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负担,较传统教学模式延长了学习时间,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量及文献检索方面。结论该模式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进而从教学医院、师资、学员三方面对临床实习阶段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 任大江万雷刘秀梅朱玲玲张建政
-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模式
- 青年L5 峡部应力骨折患者上关节突间距的解剖学特点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青年L5峡部应力骨折患者L5双侧上关节突间距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21例青年男性L5峡部应力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应力骨折组),并与24例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拍摄腰椎CT及三维重建,并在CT上测量L5双侧上关节突顶点间距(a)和S1上关节突顶点间距(b),计算两者比值c(c=a/b),统计分析2组c值差异。结果应力骨折组患者c值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男性L5峡部应力骨折患者其L5上关节突间距增宽,S1上关节突间距相对较小,该解剖特点可能与峡部应力骨折的发生相关。
- 宗军杜培冀沛峰李放张志成任大江
- 关键词:腰椎脊柱骨折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功能及影像学预后比较
- 目的:多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病变超过3个节段以上脊髓型颈椎病。目前国内外针对采用何种术式治疗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仍无最终定论。前路手术包括使用结构性支撑植骨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或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
- 任大江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 文献传递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循证临床诊疗指南: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被引量:128
- 2019年
- 为了给中国的骨科医师提供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循证临床诊疗建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3周内的成人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和(或)脱位,合并或不合并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损伤,不包括未成年患者、低能量损伤、无骨折脱位胸腰段脊髓损伤、病理性及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骨折脱位。工作组通过设置问题、确定检索词来检索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详细分析最终纳入的证据文献,确定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建议。本指南最终纳入247篇文献,其中中文35篇,英文212篇;设置了20个问题,分为院前急救、诊断与评估、治疗和并发症防治四大部分,共39个推荐条目。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编辑委员会孙天胜李连华任大江
- 关键词:脊柱损伤脊髓损伤
- 自体骨与骨形态蛋白修复青年腰椎峡部裂比较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比较单纯自体与自体骨混合骨形态蛋白(BMP)原位植入修复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本科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原位清创后,40例于峡部单纯植入自体骨,40例植入自体骨混合BMP,均给予节段间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8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峡部愈合率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3、6和12个月时,BMP组的峡部骨性愈合率显著高于自体骨组(P<0.05);术后18个月,BMP组的峡部骨性愈合率仍高于自体骨组,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采用峡部原位自体髂骨植骨合并BMP可以有效促进峡部骨愈合。
- 赵广民孟浩王俊峰张志成关凯任大江李放
- 关键词:青年腰椎峡部裂自体骨植骨骨形态蛋白
- 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患者获得78~144个月(95.4±15.6个月)随访,男97例,女66例;年龄31~60岁(43.5±11.7岁)。单节段固定117例,双节段固定42例,三节段固定4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高度,评估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ROM分别为7.8°±2.1°、4.6°±1.4°和3.9°±1.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12.1±2.9mm、12.8±3.5mm和10.9±2.8mm,上位邻近节段ROM分别为8.3°±1.9°、9.2°±2.7°和10.2°±2.8°,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和术后3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12.7±3.1mm、12.6±3.2mm和12.1±2.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2例(19.6%)患者手术节段ROM小于4°(临床融合组),131例(80.4%)大于4°(非融合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0例(18.4%)患者出现影像学ASD;2例(1.2%)患者出现症状学ASD,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另1例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术区深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6例患者在术后5年随访时出现单侧螺钉松动,均未行手术治�
- 张阳张志成张立志李放任大江孟浩王飞
-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长期疗效
- 微创通道下节段间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青年L5峡部裂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节段间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青年L5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9月接受节段间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的22例青年L5峡部裂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腰痛改善情况。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6、9和12个月均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双斜位X线检查,术后6、9和12个月复查腰椎矢状位CT重建,评价峡部植骨融合情况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3.2个月。22例患者共44处峡部裂,39处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7个月;3例单侧未融合,1例双侧未融合,植骨融合率为88.6%。腰痛VAS评分,术前为(7.00±0.84)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1.20±0.81)分。术前、术后6个月、内固定器取出后的L5/S1椎间活动度分别为10.3°±2.4°,8.7°±3.0°和9.5°±2.8°。结论微创通道下节段间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青年L5峡部裂,避免了常规开放手术对椎旁肌的广泛剥离,可促进患者早期恢复,疗效确切。
- 任大江杜培赵晓峰张志成李放
- 关键词:脊椎滑脱内固定器骨移植
- 训练致青年腰椎峡部裂的病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调查分析训练伤导致的腰椎峡部裂的发生原因,为降低腰椎峡部裂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2021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因训练导致腰椎峡部裂的23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身高、体质量、日常训练项目、训练强度、受伤时姿势、受伤时从事的训练项目、骨折部位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腰椎峡部裂的好发部位、危险因素等。结果训练导致的腰椎峡部裂好发于L5(发生率为85.0%),发生率显著高于L3、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行进和负重蹲起造成腰椎峡部裂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受伤瞬间腰部姿势:后伸102例(43.6%),前屈49例(20.9%),旋转39例(16.7%),侧曲12例(5.1%),不确定32例(13.7%),训练中腰椎在后伸状态下更容易发生峡部裂。结论腰椎在后伸状态下峡部剪切力增大,负重会造成峡部剪切力进一步增大而导致骨折,负重行进及负重蹲起是最易造成腰椎峡部裂的训练项目。
- 姚豹易蕊孟浩高杰杜培张志成李放任大江
- 关键词:腰椎脊柱骨折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