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宇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部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油舱
  • 2篇燃油
  • 1篇大型船
  • 1篇大型船舶
  • 1篇导波
  • 1篇电偶
  • 1篇压缩空气系统
  • 1篇液舱
  • 1篇液舱晃荡
  • 1篇液位
  • 1篇液位测量
  • 1篇隐身
  • 1篇油加热器
  • 1篇预热
  • 1篇蒸汽加热
  • 1篇支座
  • 1篇止回阀
  • 1篇湿度计
  • 1篇套筒
  • 1篇强度分析

机构

  • 7篇中国舰船研究...

作者

  • 7篇辛宇
  • 4篇庹艾莉
  • 4篇张建平
  • 2篇刘东民
  • 2篇蔡林
  • 1篇刘喜元
  • 1篇张大海
  • 1篇郑刚
  • 1篇石好
  • 1篇刘建军
  • 1篇李艳华

传媒

  • 2篇中国舰船研究
  • 1篇船海工程
  • 1篇机械工程与技...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型船舶燃油输送监控系统设计被引量:4
2014年
着重介绍了大型船舶燃油输送监控系统设计特点,以及分区设计的思想。遵循设备和系统技术的可靠、适用和先进原则,讨论现场总线网络、传感器等的选型及设计。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编制便于操作人员迅速掌握操作要领的人机操作界面。为满足系统的采集、监测、控制与报警等功能,对其网络组成、体系架构、传感器选配、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软件构架等进行研究和设计,利用联调试验验证以及适应性改进,确保最终产品的成功。介绍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现场设备采用分区布置设计,并选用现场总线Profinet网络,应用人机界面LabVIEW编程软件。上位网借用平台主干网搭建。由于利用了平台资源及其坚固性和可靠性,不仅能提高本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通信能力,还可减少投资,避免因单独组网而造成的技术风险和成本增加。
张建平庹艾莉辛宇
关键词:大型船舶现场网络
一种用于液位测量的雷达导波管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位测量的雷达导波管,包括数根导波管,数根导波管上下顺次连接,导波管的连接端均为斜接口,位于顶部的导波管的上端口设有连接法兰,相邻的两根导波管的斜接口上下对应设置,相邻两根导波管的连接处套设连接套筒。本...
张建平辛宇刘建军庹艾莉刘东民
一种船用空气减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空气减压装置,主要包括气源主管A,气源主管B、支管A和支管B,所述气源主管A的出口分别与支管A和支管B的入口连通,支管道A和支管道B并列设置,且支管道A和支管道B的出口分别与气源主管B的入口连通;...
孙锋郑刚石好辛宇
一种测量钢板温度场及计算其辐射强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钢板温度场及计算其辐射强度的方法,包括通过热电偶测量钢板各试验点的温度,通过温度湿度计测量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通过风速仪测量环境风速,通过红外光谱发射计测量钢板的平均发射率。然后采用红外热像仪来采集整...
王振张大海刘喜元辛宇李艳华
油舱蒸汽加热的计算与对比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为了设计和优化油舱的蒸汽加热系统,对油舱的蒸汽加热过程进行计算,[方法]采用Flowmaster仿真计算方法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认其计算结果的可信性。采用2种方法,分别考察环境温度、加热盘管长度、蒸汽流量、蒸汽温度及加热盘管传热系数对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计算误差在3%~7%左右,且通过计算发现,油舱蒸汽加热系统存在最优的加热盘管长度和蒸汽流量等设计参数。2种方法各有其长短,其中仿真计算适用于优化设计,而传统方法便于初步估算。采用2种方法结合的设计方法,可互补长短。[结论]研究结果对油舱蒸汽加热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建平庹艾莉辛宇余国虎
关键词:油舱蒸汽加热仿真计算
考虑液舱晃荡作用下燃油加热器支座强度分析
2014年
为了分析液舱晃荡对燃油加热器支座强度的影响,求解分析了船体横摇作用下油舱内流场特性,采用VOF模型模拟液舱内的气液两相界面,利用商业软件FLUETN求解二维显式N-S方程组,时间项采用一阶格式,并考虑不同摇摆周期、振幅、油舱位置时,燃油加热器受力情况,进一步将流场结果作为加热器支座外载荷,对燃油加热器支座进行强度分析和结构优化,优化后最大应力减少34.9%。
刘东民蔡林辛宇
关键词:流固耦合液舱晃荡VOF
加热管布置对燃油舱预热效果影响的计算分析
2014年
为了解燃油舱加热管布置对燃油预热效果的影响,利用CFD方法计算不同布置方案下燃油舱预热流场,并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对比分析一排、二排和集成加热三种布置方案。建立描述燃油流场的非稳态N-S方程组,并结合Boussinesq假设考虑壁面与流体的热传导及浮升力作用下的自然对流换热。结果表明集成布置加热方案燃油温度分布更加稳定,效果更好。
蔡林庹艾莉辛宇张建平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自然对流温度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