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佩佩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骨折
  • 1篇单侧
  • 1篇短节段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血症
  • 1篇压缩骨折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治疗胸腰椎骨...
  • 1篇融合基因
  • 1篇疏松性
  • 1篇酸血症

机构

  • 4篇茂名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郝佩佩
  • 2篇刘富强
  • 1篇李雄
  • 1篇陈关林
  • 1篇黎泓享
  • 1篇林世磅
  • 1篇李金永
  • 1篇张雄
  • 1篇徐海乔
  • 1篇黄海舟
  • 1篇古茂群
  • 1篇陈健梅

传媒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06例,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53例,大剂量组给予非布司他80mg口服治疗,小剂量组给予非布司他40mg口服治疗,对比两组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高于小剂量组的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mg的非布司他更有利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有利。
陈健梅郝佩佩
关键词:非布司他高尿酸血症炎性因子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单侧及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方法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P<0.01),但两组术后VAS、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的疗效,但手术时间更短。
刘富强郝佩佩徐海乔陈锐李伟雄梁力张伟彬梁凯军黎泓享黄海舟林世磅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BCR-ABL融合基因ABL激酶区突变对慢性髓系白血病酪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ABL激酶区突变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酪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耐药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于我院就诊的60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RT-PCR对患者骨髓液BCR-ABL mRNA内ABL激酶区序列进行逆转录扩增和测序,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ABL激酶区突变,并分析其与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结果:(1)60例CML患者中发生21例ABL激酶区突变,共检测出22种点突变共38次,CML患者发生ABL激酶区突变的阳性率35.00%;60例患者中共发生耐药19例,伊马替尼治疗CML患者的总耐药率为31.67%(19/60),伊马替尼治疗CML患者发生突变后的耐药率为90.48%(19/21)。(2)分层研究中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患者的突变率和耐药率分别为16.67%(3/18)、33.33%(1/3)、30.77%(8/26)、100.00%(8/8)、62.50%(10/16),100.00%(10/10)。各疾病时期患者的突变率和耐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患者容易引起ABL激酶区突变,导致患者耐药。ABL激酶区突变存在突变位点广泛,性质多样等特点,且与疾病进展情况有明显关联。
杨威张雄陈强萍郝佩佩古茂群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耐药
后路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8例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拆除内固定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后凸畸形角(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结果28例全部获得11~24个月(平均16.2个月)的随访。术后3d、3个月及拆除内固定后的VAS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节段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年轻无神经损伤的患者)有效。
刘富强郝佩佩何荣李金永李雄陈朗新熊庆广陈关林
关键词:短节段非融合胸腰椎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