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富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胸腰椎
  • 4篇腰椎
  • 4篇骨折
  • 3篇胸腰椎骨折
  • 3篇腰椎骨折
  • 3篇椎骨
  • 2篇植骨
  • 2篇植骨治疗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椎体成形术治...
  • 2篇疗效
  • 2篇后路
  • 2篇成形术
  • 1篇单侧
  • 1篇短节段
  • 1篇胸腰椎转移瘤
  • 1篇胸椎
  • 1篇压缩骨折

机构

  • 6篇茂名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刘富强
  • 4篇陈关林
  • 3篇李雄
  • 3篇李金永
  • 2篇黎泓享
  • 2篇黄海舟
  • 2篇郝佩佩
  • 1篇邓信昌
  • 1篇梁晓
  • 1篇吴茂聪
  • 1篇林世磅
  • 1篇徐海乔
  • 1篇黄坚辉

传媒

  • 3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单侧及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方法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P<0.01),但两组术后VAS、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的疗效,但手术时间更短。
刘富强郝佩佩徐海乔陈锐李伟雄梁力张伟彬梁凯军黎泓享黄海舟林世磅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9~60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7例。按AO分型,A2型3例,A3型17例,B2型3例,C1型3例,C2型5例。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比较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Cobb角、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回植后的融合情况。结果 31均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8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Cobb角及伤椎高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术后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6例,D级10例,E级12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并维持椎体稳定,重建脊柱后柱结构,降低了术后椎管内瘢痕黏连和脊柱失稳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李金永熊庆广陈关林李雄刘富强
关键词:胸椎腰椎植骨
后路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8例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拆除内固定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后凸畸形角(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结果28例全部获得11~24个月(平均16.2个月)的随访。术后3d、3个月及拆除内固定后的VAS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节段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年轻无神经损伤的患者)有效。
刘富强郝佩佩何荣李金永李雄陈朗新熊庆广陈关林
关键词:短节段非融合胸腰椎骨折
骨水泥剂量差异对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时效性及安全性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使用中低剂量骨水泥差异是否对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手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收集茂名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椎体骨水泥注射总量,根据患椎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分为中等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注入量>3ml/椎体(37例);低剂量组注入量2-3ml/椎体(2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1周、3个月时,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术前术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天与术后1周,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数据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剂量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6.6%,明显低于中剂量组43.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2组间发热及下肢麻木并发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PVP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微创有效,短期疗效显著,注入小剂量骨水泥也可达到满意疗效。同时,小剂量注入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刘军邓信昌赵斌修梁晓黄坚辉刘富强潘华文吴茂聪
关键词: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胸腰椎转移瘤安全性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4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伤椎高度丢失、Cobb角及邻近椎间隙高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刘富强李金永李雄陈朗新熊庆广陈关林
关键词: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胸腰椎骨折
颈椎小关节不对称性与颈椎退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不对称性与颈椎退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2月从茂名市人民医院病案室中查找到60例住院治疗的C4-5椎体滑脱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从体检资料库中寻查到与观察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无颈椎疾患的人员66名作为对照组,对住院号、X线号以及MRI号进行登记筛查,调阅其影像资料及病例资料,进行测量记录。结果观察组中C4和C5椎体右侧和左侧的小关节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4、C5小关节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3、C6小关节角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小关节不对称性对颈椎退变程度有明显影响,其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黎泓享陈关林黄海舟刘富强
关键词:颈椎小关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