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向左分流量与隐源性脑梗死病灶数量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右向左分流量与隐源性脑梗死病灶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7月于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隐源性脑梗死患者66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评估右向左分流的发生率及其分流量,同时进行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统计脑梗死的病灶部位、大小及数量,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右向左分流量与隐源性脑梗死病灶数量的关系。结果TCD发泡试验阳性25例,右向左分流的发生率为37.9%(25/66)。25例中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灶1例,其余24例均为多发性小脑梗死灶。24例小脑梗死灶患者中颅脑DWI检查前循环(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出现小脑梗死灶者21例;后循环+前循环(脑干、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出现小脑梗死灶3例。根据右向左分流程度不同,将TCD发泡试验阳性患者分为小量分流组(微泡≥1但〈10个,17例)和大量分流组(微泡≥10个,包括微泡〉25个的淋浴型或雨帘型,8例)。小量分流组前循环(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的多发性小脑梗死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后循环+前循环(脑干、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82.4%(14/17)比17.6%(3/17)],大量分流组前循环(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的多发性小脑梗死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后循环+前循环(脑干、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7/7比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分流组中1例为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灶,因发病机制不明,未纳入统计学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CD发泡试验栓子数量与颅脑DWI梗死灶数量呈正相关性(r=0.471,P=0.020)。结论右向左分流量与隐源性脑梗死病灶数量呈正相关性。
- 苻晓慧孙凌瑜刘琳黄憨杨萍黄灿谭琦
- 关键词:脑梗死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经颅多普勒检查
- 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330例神经肌电图鉴别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卡压(PNC)与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采用神经肌电图鉴别效果。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CSR的患者100例,及疑为PNC和其他疾病的患者230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均行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100例临床诊断为CSR的患者,经肌电图检查,与CSR符合41例,占41.0%;23例为各种PNC,占23.0%;CSR合并PNC2例,占2.0%;其他疾病7例,占7.0%;检测正常27例,占27.0%。反之,经神经肌电图检查按CSR诊断18例,占7.8%,为从疑为PNS和其他疾病的230例患者中检出。此18例中,胸廓出口综合征6例,占33.3%;腕管综合征1例,占5.6%,旋前圆肌综合征1例,占5.6%;属周围神经卡压,共8例,占44.4%。其他手麻、末梢神经炎、臂丛神经损伤各1例,各占5.6%;上或(和)下肢肌无力2例,占11.1%;运动神经元性疾病5例,占27.8%。结论: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神经肌电图检查,鉴别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 苻晓慧黄慜杨萍
- 关键词:周围神经卡压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肌电图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不明原因偏头痛及脑梗塞卵圆孔未闭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30例不明原因偏头痛及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及经食道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CD与经食道超声检查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结果。TCD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3.98%、93.62%、93.85%,经食道超声检查分别为96.39%、91.49%、9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明原因偏头痛及脑梗塞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圆孔未闭具有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筛查卵圆孔未闭的有效手段。
- 苻晓慧孙凌瑜刘琳黄慜杨萍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卵圆孔未闭偏头痛脑梗塞
-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作为最终诊断参考,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以及联合检查的结果。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超声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均比联合检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尤为关键,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检出率及准确率高,并具有极佳的灵敏度、特异度。
- 黄慜苻晓慧杨萍劳传梅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
- 瞬目反射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 探究在诊断后循环缺血(PCI)患者中,使用瞬目反射(BR)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作用。方法 以后循环缺血患者25例(后循环缺血H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K组)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来自东莞东华医院,收治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所有研究对象均行BR、BAEP检查,收集所有研究者临床检查资料,并对后循环缺血H组、健康K组RB、BAEP检查异常率,及所有研究对象不同诊断方式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等情况行观察。结果 后循环缺血H组与健康K组相比,检查异常率更高;两种手段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更高,组间数据统计比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可以使用BR+BAEP检查的联合诊断方式,以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
- 杨萍黄慜苻晓慧劳传梅
-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后循环缺血
-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存在DPN分成两组,存在DPN为A组(60例),不存在DPN为B组(50例),另外择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行以神经肌电图检测,对照分析三组检测结果。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比对照组低,且A组比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对照组低,同时A组比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运动传导速度比对照组低,且A组比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运动传导速度比对照组低,且A组比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PN诊断中,神经肌电图的应用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可以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判定,进而对糖尿病发病进行判定。
- 杨萍黄慜苻晓慧
- 关键词:神经肌电图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损害中的诊断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0例,均行肌电图及MRI检查,统计分析肌电图与MRI检查结果。结果:在280例患者中,221例(78.9%)针极肌电图出现异常,其中134例出现失神经电位(包括纤颤电位、正锐波或CRD),20例出现宽大和多相的MUP,67例两者均有。在280例患者中,52例腓总神经、24例胫神经的CMAP波幅降低,7例腓总神经的SNAP波幅降低。所有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正常,胫神经的感觉传导正常。结论:EMG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损害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EMG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损害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杨萍黄慜苻晓慧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肌电图MRI
- 探讨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评估神经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结果:70例患者中有35例临床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率是50.00%,经肌电图检查后,增加至68例,诊断率上升到97.14%,与临床诊断率相比,神经肌电图诊出率显著高于临床诊断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黄慜苻晓慧劳传梅杨萍
- 关键词:神经肌电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部血管超声(CUS)联合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本组患者行TCD检查、CUS检查以及TCD+CUS检查,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动脉成像(MRA)检查,分别计算TCD检查、CUS检查以及TCD+CUS检查对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分析具体诊断结果。结果TCD+CUS检查对脑梗死阳性、梗死分布和患者血流异常诊出率与CTA/MRA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TCD检查和CUS检查对脑梗死阳性、梗死分布和患者血流异常诊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对脑梗死阳性、梗死分布和患者血流异常诊出率与CUS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与CUS联合法对脑梗死患者诊断效果与影像学检查相近,有利于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展、病灶分布有更好的了解,对其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该种诊断方法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 杨萍苻晓慧黄慜方北劳传梅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脑梗死血流异常
- 超声联合CT灌注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评估中的效果
- 2022年
-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CT灌注(CTP)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4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4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单侧MCA(M1段)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选取同期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TCD及CTP灌注成像检测,评估侧支循环类型。结果:TCD对MCA狭窄的诊断与DSA相比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049);MCV狭窄或闭塞后出现ACA、PCA软脑膜吻合支侧支开放,重度狭窄或闭塞组侧支开放数量显著(19例),以ACA软脑膜吻合支侧支开放为主(20例)。41例MCA平均血流速度对比值rVm与CTP脑血流量对比值rCBF呈正相关性(r=0.417,P<0.05);MCA血管搏动指数相关参数-脑血流丧失指数rCBFLI与CTP的平均通过时间对比参数rMTT呈正相关(r=0.454,P<0.05);脑血流丧失指数rCBFLI与CTP的达峰时间对比参数rPTT呈正相关(r=0.398,P<0.05)。TCD与CTP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一致性一般(kappa=0.4444)。结论:TCD联合CTP能够更全面评价MCA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MCA狭窄患者临床症状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MCA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 苻晓慧孙凌瑜刘琳黄慜杨萍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CT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