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枫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椎间盘
  • 2篇胫骨
  • 2篇脱位
  • 2篇关节脱位
  • 2篇钢板
  • 1篇多发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腰痛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异体
  • 1篇异体骨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赵枫
  • 5篇曹杰
  • 4篇吕辉照
  • 3篇刘海波
  • 2篇毛小成
  • 2篇陈超
  • 1篇李传玲
  • 1篇陈阳
  • 1篇杨照田
  • 1篇徐谦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钩钢板结合带袢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钩钢板结合带袢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方法 2012年12至2016年12月采用双切口双Endobu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锁骨钩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RockwoodⅢ型以上脱位病例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42岁,平均35.6岁。均为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受伤原因:训练伤3例,骑车摔伤8例,车祸2例,其他意外伤2例。所有患者中漏诊6例,保守失败9例,保守患者其中RockwoodⅠ、Ⅱ型3例,Ⅲ型6例。至我院就诊时受伤时间为6~18个月,就诊时RockwoodⅢ9例,Ⅳ6例,均为单侧。术后按规定24h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前臂吊带悬吊保护患肢,1周后逐步加强患肢肩关节功能练习,6周后正常活动,3个月后正常工作和运动。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优良12例,满意3例,优良满意率100%。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50.3±5.4)分,术后3个月(91.4±6.3)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陈旧性脱位,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毛小成黄亚男赵枫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
胫骨平台多发骨内腱鞘囊肿一例报道被引量:3
2012年
骨内腱鞘囊肿,又称邻关节骨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局限在邻近关节的骨内良性囊性变.1956年Hicks首先使用“骨内腱鞘囊肿”来描述这种发生在关节软骨下的囊样病变.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骨内腱鞘囊肿均为单发,我院2010年7月收治1例胫骨平台多发骨内腱鞘囊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吕辉照赵枫张冬福
关键词:骨内腱鞘囊肿胫骨平台多发邻关节骨囊肿关节软骨囊性变
同种异体骨条移植加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2012年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186肢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均采用了同种异体骨条植骨加内(前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平均匀14个月的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186例肢胫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2例骨排斥反应,17例踝关节功能差,余167例患者获得满意疗效,优良率90%。结论采用同种异体骨条移植加内(前外)侧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加快骨愈合,防止胫骨下关节面塌陷,恢复踝关节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赵枫毛小成
关键词:钢板固定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发的因素及措施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发的因素,对预防术后再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5月~2009年12月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发36例进行二次手术。结果再术后优16例,良13例,一般5例,差2例。结论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和体征,经MRI、CT检查得到证实。术后再发的主要原因为术中椎间盘清除不彻底,对腰椎不稳、没有较好地植骨固定及术后管理不当,伴有侧隐窝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未予解除。为了防止术后再次复发,在手术前要认真、仔细分析病例和阅片,制定好周密的手术计划并严格实施,定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术后再发。
刘海波李传玲赵枫曹杰徐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脂联素抑制人髓核细胞分泌疼痛介质PGE2的初步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验证脂联素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中可能发挥的抗炎作用,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首先检测髓核组织内脂联素受体表达水平;随后提取并培养人髓核细胞,检测炎症因子TNF-α对髓核细胞内脂联素受体调控;最后采用慢病毒基因沉默的手段检测脂联素抑制炎症因子诱导髓核细胞产生PGE-2的作用及机制。结果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髓核组织内脂联素受体Adipo R1/2表达水平低于正常髓核组织(P<0.05),炎症介质TNF-α能抑制脂联素受体Adipo R1/2的表达(P<0.05)。当脂联素处理髓核细胞后,TNF-α对PGE-2分泌的诱导受抑并且呈浓度剂量依赖效应(P<0.05);髓核细胞过表达Adipo R 1/R 2后,均能抑制炎症因子TNF-α诱导髓核细胞产生PGE-2,其中以Adipo R2为明显(P<0.05)。结论脂联素能够通过两个受体Adipo R1、Adipo R2抑制抑制髓核细胞合成分泌疼痛介质PGE-2,提示脂联素可能为一个保护性因子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环境中发挥抗炎作用。
梁志白赵枫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脂联素炎症反应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合并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髋关节脱位中合并的膝关节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5月本组共收治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8例,通过同侧膝关节的病史、体格检查和MRI检查,研究所有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同侧膝关节的损伤情况。结果 28例髋关节脱位患者中有21例(75%)同侧膝关节疼痛。体格检查中25例(89%)发现软组织损伤的可见证据,2例(7%)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10例(36%)膝关节积液,4例(14%)半月板损伤的体征。28例膝关节MRI检查中1例产生伪影予排除,其余27例中有25例MRI上发现异常信号,其中膝关节积液(37%)、骨挫伤(33%)、半月板撕裂(30%)是最常见的异常。结论该研究中发现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合并同侧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较高,骨挫伤可能为髋关节脱位后同侧膝关节持续性疼痛提供合理解释。本研究推荐常规应用MRI进行膝关节检查,以发现单靠病史和体格检查可能被遗漏的关节内病变。
吕辉照赵枫曹杰陈阳张冬福
关键词:髋脱位膝损伤磁共振成像
保留小粗隆对粗隆柄型股骨头置换术近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保留小粗隆与否对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对2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未保留小粗隆组17例,保留小粗隆组8例,观察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 arris功能评分及X线影像学改变,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脱位、松动,骨水泥界面无透亮区。两组病例在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保留小粗隆与否对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吕辉照赵枫曹杰陈超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高龄近期疗效
两种清创术治疗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 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控制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比较扩大清创术与局部清创术对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1例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的感染情况。患者均急诊行清创术,根据手术类型分为观察组(扩大清创组,128例)和对照组(局部清创组,303例)。比较两组间的感染率、感染严重程度、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观察组内3种不同引流方式的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13/128(1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303(51.2%)(P<0.01);观察组中封闭负压引流的感染率为1/66(1.5%),显著低于单纯负压引流的7/24(29.2%)和持续冲洗引流的5/38(13.2%)(P<0.01)。感染严重程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致病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率很高,需引起高度关注,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扩大清创辅助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是控制该类感染的有效手段。
刘海波吕辉照赵枫曹杰张冬福肖飞鹏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94例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组(A组,n=24)和非深静脉血栓组(B组,n=1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1A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B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可知,年龄≥45岁、合并系统疾病、卧床时间长、血清D-二聚体水平≥0.5mg/L均为患者术前危险因素(P<0.05);抗凝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前DVT形成,为相关保护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高凝状态、合并创伤、卧床时间长短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髋臼与骨盆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对于高危患病人群,应做好筛查工作,术前抗凝预防治疗可降低DVT形成几率。
刘海波赵枫曹杰杨照田陈超
关键词:髋臼骨盆骨折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