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杰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术后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骶
  • 1篇腰骶部
  • 1篇张力带
  • 1篇张力带钢丝
  • 1篇张力带钢丝固...
  • 1篇置换术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术后复发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曹杰
  • 5篇赵枫
  • 3篇刘海波
  • 3篇吕辉照
  • 2篇李传玲
  • 2篇杨照田
  • 2篇陈超
  • 1篇洪庆南
  • 1篇徐新华
  • 1篇方钧
  • 1篇王森林
  • 1篇郑季南
  • 1篇陈阳
  • 1篇王江波
  • 1篇刘华
  • 1篇徐谦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创伤骨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发的因素及措施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发的因素,对预防术后再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5月~2009年12月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发36例进行二次手术。结果再术后优16例,良13例,一般5例,差2例。结论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和体征,经MRI、CT检查得到证实。术后再发的主要原因为术中椎间盘清除不彻底,对腰椎不稳、没有较好地植骨固定及术后管理不当,伴有侧隐窝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未予解除。为了防止术后再次复发,在手术前要认真、仔细分析病例和阅片,制定好周密的手术计划并严格实施,定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术后再发。
刘海波李传玲赵枫曹杰徐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腰骶部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腰骶部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76例腰骶椎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根据原病灶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10例)和未复发组(66例),分析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其他结核灶、耐药与否、是否达到术后制动时间、合并系统性疾病、术后脊柱稳定性和血清白蛋白是腰骶部结核患者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针对以上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有效降低腰骶部结核患者手术后复发率。
刘华曹杰杨照田龚冰南李传玲王江波
关键词:结核腰骶部复发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合并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髋关节脱位中合并的膝关节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5月本组共收治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8例,通过同侧膝关节的病史、体格检查和MRI检查,研究所有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同侧膝关节的损伤情况。结果 28例髋关节脱位患者中有21例(75%)同侧膝关节疼痛。体格检查中25例(89%)发现软组织损伤的可见证据,2例(7%)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10例(36%)膝关节积液,4例(14%)半月板损伤的体征。28例膝关节MRI检查中1例产生伪影予排除,其余27例中有25例MRI上发现异常信号,其中膝关节积液(37%)、骨挫伤(33%)、半月板撕裂(30%)是最常见的异常。结论该研究中发现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合并同侧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较高,骨挫伤可能为髋关节脱位后同侧膝关节持续性疼痛提供合理解释。本研究推荐常规应用MRI进行膝关节检查,以发现单靠病史和体格检查可能被遗漏的关节内病变。
吕辉照赵枫曹杰陈阳张冬福
关键词:髋脱位膝损伤磁共振成像
保留小粗隆对粗隆柄型股骨头置换术近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保留小粗隆与否对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对2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未保留小粗隆组17例,保留小粗隆组8例,观察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 arris功能评分及X线影像学改变,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脱位、松动,骨水泥界面无透亮区。两组病例在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保留小粗隆与否对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吕辉照赵枫曹杰陈超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高龄近期疗效
髌骨骨折不同改良方式张力带钢丝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为了临床选择有效的髌骨骨折内固定方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截肢后下肢,保留股四头肌腱、髌骨、髌韧带及关节囊,将股骨、胫骨固定在材料试验机上,维持膝关节屈曲36°位,通过牵拉肌腱产生张力,用线性运动传感器测定骨折移位,移位3mm为固定失效,测AO张力带钢丝、胥氏张力带钢丝、“8”字张力带钢丝和Magnusson钢丝4种固定法。结果“8”字张力带钢丝和胥氏张力带钢丝固定效果最好,AO张力带钢丝次之,三者均能随294N以上牵张力,允许术后早期活动,Magnusson钢丝不能承受294N以上牵张力,固定欠可靠。临床应用“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2例,其中横断骨折36例,粉碎性骨折6例,随访6~26个月,优良率达95.2%。结论 克氏针“8”字张力事钢丝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首选方法,其固定效果可靠,疗效高。
郑季南徐新华洪庆南王森林曹杰方钧
关键词: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生物力学
两种清创术治疗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 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控制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比较扩大清创术与局部清创术对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1例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的感染情况。患者均急诊行清创术,根据手术类型分为观察组(扩大清创组,128例)和对照组(局部清创组,303例)。比较两组间的感染率、感染严重程度、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观察组内3种不同引流方式的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13/128(1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303(51.2%)(P<0.01);观察组中封闭负压引流的感染率为1/66(1.5%),显著低于单纯负压引流的7/24(29.2%)和持续冲洗引流的5/38(13.2%)(P<0.01)。感染严重程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致病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率很高,需引起高度关注,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扩大清创辅助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是控制该类感染的有效手段。
刘海波吕辉照赵枫曹杰张冬福肖飞鹏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94例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组(A组,n=24)和非深静脉血栓组(B组,n=1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1A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B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可知,年龄≥45岁、合并系统疾病、卧床时间长、血清D-二聚体水平≥0.5mg/L均为患者术前危险因素(P<0.05);抗凝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前DVT形成,为相关保护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高凝状态、合并创伤、卧床时间长短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髋臼与骨盆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对于高危患病人群,应做好筛查工作,术前抗凝预防治疗可降低DVT形成几率。
刘海波赵枫曹杰杨照田陈超
关键词:髋臼骨盆骨折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