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 作品数:19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群体沉醉”与“小确幸”:后现代社会就在我们身边--米歇尔·玛菲索利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0
- 2020年
- 工业化、城市化、世俗化、消费主义、风险……不同学科和不同学者都试图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出发,来描述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剧烈演变的社会。毋庸置疑,当代社会生活在具体的独特情境之外总是表现出某些共性,例如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还有商品经济的突飞猛进--无论我们对其是支持还是批判--成为联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重要方面。
- 王赟米歇尔·玛菲索利
- 关键词: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情境访谈录城市化
- 共情与默会:一项常人方法实验被引量:1
- 2024年
- 韦伯界定的情感型行动中潜在地存在认识悖论:一方面,情感行动被视为理性的冗余;另一方面,情感并非不可理解。对此,借助于围绕歌曲《阿妹》所进行的一项常人方法实验,本文指出,共情并非仅仅是一种理解策略。如同迈克尔·波兰尼所认为的那样,共情是默会知识的作用结果,后者以社会性基础的形象使得可理解性最终成为可能。
- 王赟
- 关键词:可理解性共情
- 社会学的理论危机与齐美尔的方法论基础
- 2020年
- 自然科学式的图景划分往往依赖生物学在近代广为采用的属加种差逻辑。社会学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但大多数时候表现为代价而非成就。在社会学内部出现了两种具有明显问题的研究倾向。第一种将社会看作社会科学之总和的地位,其他社会科学分支学科只是社会学的子学科。第二种倾向首先将其他较易确定的对象交给诸如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然后将"剩下的"称为社会学。社会成了现代人之规范化生存诸范畴的剩余。
- 王赟
- 关键词: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化过程齐美尔方法论基础
- 韦伯理解范式中的价值关联
- 2020年
- 区别于注重组织化与功能课题的法国传统,德国传统更加重视社会现象中心理、意图和价值等问题,并将这些因素看作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从狄尔泰、马克斯·韦伯、齐美尔,到当代的哈贝马斯等人,围绕行动、互动和价值并最终联系到风俗和教化这两个维度的文化,德国传统向现代社会学提供了完整而独特的理论范式。其中,作为社会学开创者之一的韦伯具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 王赟
- 关键词:现代社会学社会学研究齐美尔狄尔泰马克斯·韦伯理解范式
- 从“成为容器的我”的逃逸:自我如何塑成
- 2021年
- 伴随着现代性的展开,个体从传统的社会联系中分化出来,经济秩序成为重构人们生活的主要力量;但在另一方面,将世界机械化的倾向使得贯穿人的生命始终的意义受到很少的过问,自我认同问题成为诸多社会理论关注的焦点。米德、齐格蒙特·鲍曼、米歇尔·马费索利和查尔斯·泰勒通过强调“心灵和自我的产生”“流动的现代性”“部落主义”“框架和意义”等,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对他们的理论相关部分的分析得出,“自我”是个体在社会联系基础上的塑成过程的产物。个体的历时和共时的社会化过程是自我塑成的两个主要来源,但二者都面临被过度实现,从而使个体缺乏真正自我认同的问题。而对“感性共同体”与“超验共同体”的强调有助于重建自我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感性”不再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而是作为其补充被纳入广义的“理性化过程”之中。
- 王赟王钰嘉
- 关键词:自我认同社会化感性
- 社会圈层与客观化过程:齐美尔的现代相对主义立场
- 2024年
- 齐美尔在今天被同时贴上心理主义者和杂论者这两个相互冲突的标签。本文通过对齐美尔有关数字符号表征、社会圈层、上升的客观化过程等问题的论述指出,齐美尔对心理因素的强调与他对社会形式的强调并不冲突。社会圈层的演变和上升以人在个体和群体两方面的心理参与为必要条件,其连接点就在于齐美尔所强调的社会化的形式。这种形式化过程又最终导致了其对现代性的诊断。齐美尔同时反对怀疑论、整体论等模式,主张普遍联系的相对认识,因此齐美尔既非心理主义者也非杂论者,而是联系主义意义上的现代相对主义者。
- 王赟
- 关键词:相对主义
- 从贝克到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中的认识论差异被引量:10
- 2022年
- 贝克和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往往被看作相似的理论图景,对二者的理论差异分析因此往往被忽视而显得必要。实际上,现代主义者贝克的直观的理论反思建立在混淆风险和外部性的基础上,因此他所提出的四海一家理论实际上是康德和哈贝马斯类似规范性理论的变体。与此同时,吉登斯的风险理论建立在他双重阐释的认识论基础上。这种理论因强调本体的联系和动态过程,使得信任和复嵌得以真正成为克服风险的理论依据,风险即契机的命题也因此获得其合理性。
- 王赟王赟
- 关键词:风险社会信任
- 韦伯理解范式中的价值关联:社会范畴、“众神的战争”与“客观性”被引量:4
- 2019年
- 价值问题是韦伯认识论的核心课题之一。韦伯将作为行动之现象的社会看作社会学研究的必要范畴,同时十分注重在区别的基础上联系现象世界和社会学学科,或者说行动者和观察者。价值问题决定了此种区别和联系。社会学则需要对现象世界中的价值判断和社会学内部的价值关联同时做出区分和联系。本文指出,韦伯将价值关联设置为现象世界和社会学之间、行动者和观察者之间的桥梁。社会学研究既要考虑行动中的价值,又要摒弃任何价值预设。结合作为构建现象世界之必要条件的社会范畴,韦伯社会学发展出独特的社会学“客观性”。“客观性”与韦伯认识论具有内在联系,同时否定了先验哲学和自然主义思想。本文还对韦伯的范畴、价值等概念进行探讨,从而指出,韦伯提供了一种“文化”和“理解”的视角。从“众神的战争”到“客观性”,韦伯回答了社会学的可能性和科学性等根本设置,而这对今天的社会学研究也十分必要。
- 王赟
- 历史社会学中诸机制理论的问题与理解范式的回应被引量:5
- 2018年
- 围绕历史和历史性(historicity)的争论是历史社会学面临的首要方法论问题之一。区别于诸种机制理论,特别是以自然主义为背景的实证主义和历史哲学为背景的历史主义,并且同时出现在社会学内部和外部,一些学者强调了"历史地"理解的重要意义。非实证主义的逻辑学揭示了普遍法则和语义逻辑分析在面对社会科学时的无效性;这与理解范式高度一致。本文通过对冯.赖特、韦伯、齐美尔等人在方法论中涉及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出:史学和社会学共享类似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既非实证主义的,也非黑格尔意义上的历史主义的。这种方法论并非将历史当作外在于人的时间流或背景;相反既强调了历史本体中的人及其行动,又强调了研究中的历史维度。区别于自然科学或历史主义的机制法则,理解范式从人及其活动这个历史本体出发,强调包括历史在内的人的独特性。这也为一门基于人且为了人的人本主义取向的历史社会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可能性。
- 王赟程薇瑾
- 文化的悲剧与生命的意义:从社会学的观念差异到齐美尔的生命观被引量:3
- 2022年
- 齐美尔的思想实际上直接联系到他对“社会学”的根本观念界定。一方面,对人和社会的理解必须经由经验认识来实现;另一方面,这种经验认识并不意味着对人的最终目的的放弃。因此,他的理论从具体的社会学分析上升到一种关于生命历程的哲学,并返回来设置了社会学内容:个体生命与抽象生命之间的关系就如社会行动与社会形式之间的关系一样。但对这个复杂路径的分析只有通过齐美尔关于艺术对象的哲学化的社会学分析才能完成。
- 王赟王赟
- 关键词:主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