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燕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穴位
  • 2篇穴位埋线
  • 2篇湿热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埋线
  • 1篇穴位埋线治疗
  • 1篇阳性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阳...
  • 1篇针刺
  • 1篇针刺治疗
  • 1篇证论治
  • 1篇治疗失眠
  • 1篇治疗失眠症
  • 1篇失眠

机构

  • 5篇成都市新都区...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6篇马燕
  • 2篇曹晓玲
  • 1篇周鹰
  • 1篇杨明
  • 1篇王燕

传媒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创穴位埋线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穴位埋线法对痰热内扰型不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25例,针刺组24例,口服药物组26例,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疗效。结果:埋线组、针刺组及口服药物组均可明显改善不寐患者的睡眠。埋线组在总分改善方面及提高睡眠质量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在总分改善方面与口服药物组相当,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方面优于口服药物组(P<0.05),但在改善睡眠时间方面不及口服药物组(P<0.05);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效果与针刺组相当,均优于口服药物组(P<0.05);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低于埋线组与口服药物组,后2者接近。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PSQI计分改善及中医症状改善均以埋线组最佳,针刺组次之(P<0.05),并且2者的总有效率也优于口服药物组(P<0.01),即2组维持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对于痰热内扰型不寐,微创穴位埋线疗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片近似,优于针刺法,在改善中医症状及疗效维持方面有一定优势,少见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马燕曹晓玲
关键词:穴位埋线药物疗法痰热内扰型不寐
周鹰治疗淋证临床经验总结
淋证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小便频急、排尿灼热疼痛、小腹拘急为其主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其它泌尿系疾病并发感染以及尿道综合征等。其中,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多见于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妇女。中医药治疗在...
马燕
关键词:淋证中医临床中医治疗
文献传递
注入式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55例,针刺组53例,药物组57例,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观察,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评测。结果: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疗程结束时埋线组总有效率54.76%,针刺组总有效率44.12%,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组优于针刺组;药物组总有效率52.17%,与埋线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组疗效与药物组接近。疗程结束后1月埋线组总有效率73.81%,针刺组总有效率52.94%,药物组总有效率50.00%,埋线组与针刺组及药物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埋线组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3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疗程结束时埋线组与针刺组的PSQ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组优于针刺组,埋线组与药物组的PSQ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组疗效与药物组接近;疗程结束后1月埋线组的PSQI评分改善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针刺治疗,与口服药物(艾司唑仑片)近似;穴位埋线疗效维持时间长,治疗后效应优于口服药物及针刺治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曹晓玲马燕王燕
关键词:穴位埋线针刺治疗药物治疗失眠症
四联合疗法联合清幽消痞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杨明马燕
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析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4月进行治疗的84例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清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5例,占比为59.5%,有效15例,占比为35.7%,无效2例,占比为4.8%;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9例,占比为45.2%,有效12例,占比为28.6%,无效11例,占比为26.2%。研究组总有效率95.4%,对照组总有效率73.8%,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患者采取清中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应用及推广。
马燕
关键词:临床疗效
尿道综合征的辨治经验总结被引量:6
2015年
尿道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为已婚女性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文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特征,将尿道综合征分成5个类型论治,提出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湿热内困、下注膀胱,可兼气滞、血瘀、阴亏,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为病,湿为本,热为标,热为湿困蕴化而成。除湿热之邪,湿宜"温"化,热要"凉"清。治疗湿热之证,要寒、温药并用,寒而不过以免助湿,温而不多以防助热,四诊合参,在定性湿热的基础上,仔细分辨"湿"与"热"孰重孰轻,准确把握寒、温药的用药比例,小心进退,力求无偏,是治疗湿热证有效的关键所在。
周鹰马燕
关键词:尿道综合征湿热下注辨证论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