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燕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失眠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胆南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穴位
  • 1篇穴位埋线
  • 1篇血瘀
  • 1篇血瘀型
  • 1篇药物治疗
  • 1篇药组
  • 1篇益气
  • 1篇益气化痰
  • 1篇益气化痰活血...
  • 1篇硬化斑块
  • 1篇针刺
  • 1篇针刺治疗
  • 1篇治疗脑卒中

机构

  • 7篇成都市新都区...
  • 1篇成都市新都区...

作者

  • 7篇王燕
  • 6篇曹晓玲
  • 1篇马燕
  • 1篇叶莉

传媒

  • 5篇四川中医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拜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加瑞舒伐他汀片10m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痰活血中药汤剂,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中医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中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中医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对中医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曹晓玲王燕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益气化痰活血法
王瑷萍运用经方辨治失眠经验探析被引量:4
2020年
四川省名中医王瑷萍运用经方辨治失眠症,主要从肾阳亏虚、虚阳上浮证,肝郁血虚、心神失养证,瘀血阻络、心肾不交证,营卫不和、枢机不利证四方面进行探析,本文总结了其辨证、用药经验,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王燕王瑷萍
关键词:经方失眠
陈学忠治疗顽固性头痛经验浅析
2024年
顽固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顽固性头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陈学忠教授从风、瘀、虚论治顽固性头痛,抓住病机变化,临床辨证精准,善用经方,活用经方,临床经验丰富,同时自创健脑通脉汤,具有守正创新的思维,用药精简,效如桴鼓。本文将陈学忠教授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经验进行总结。
王燕曹晓玲王瑷萍
关键词:头痛
一种治疗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大黄4.8‑7.2份、虎杖24‑36份、石菖蒲24‑36份、郁金12‑18份、胆南星8‑10份、瓜蒌仁12‑18份、天竺黄8‑12份、水蛭2.4...
王燕曹晓玲叶莉李柏洋何中文黄靖
通腑法论治脑卒中被引量:2
2023年
通腑法是治疗脑卒中的常用法则之一,是基于“六腑以通为用”确立的。脑与肠的关系紧密相关,二者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脑卒中的方法中,通腑法可使气机调畅,通脉开窍,促进神经功能早日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王燕吴生波曹晓玲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治疗通腑法
参芪通脉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参芪通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通脉汤)和对照组(给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NIHSS评分、Ba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1)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3.3%,、73.3%。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与治疗组组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者与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通脉汤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地减轻了神经功能障碍。
王燕张瑜曹晓玲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参芪通脉汤
注入式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55例,针刺组53例,药物组57例,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观察,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评测。结果: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疗程结束时埋线组总有效率54.76%,针刺组总有效率44.12%,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组优于针刺组;药物组总有效率52.17%,与埋线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组疗效与药物组接近。疗程结束后1月埋线组总有效率73.81%,针刺组总有效率52.94%,药物组总有效率50.00%,埋线组与针刺组及药物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埋线组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3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疗程结束时埋线组与针刺组的PSQ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组优于针刺组,埋线组与药物组的PSQ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组疗效与药物组接近;疗程结束后1月埋线组的PSQI评分改善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针刺治疗,与口服药物(艾司唑仑片)近似;穴位埋线疗效维持时间长,治疗后效应优于口服药物及针刺治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曹晓玲马燕王燕
关键词:穴位埋线针刺治疗药物治疗失眠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