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腺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预后
  • 2篇随访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微波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疗效
  • 2篇复习
  • 2篇AFP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低位直肠癌保...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机构

  • 10篇攀枝花市中心...
  • 3篇攀枝花学院

作者

  • 10篇周平
  • 4篇孙妍
  • 4篇刘建平
  • 4篇张奕杰
  • 3篇孙昌勤
  • 3篇熊勇
  • 3篇刘德钦
  • 2篇刘曙光
  • 2篇陈建勋
  • 2篇罗涛
  • 2篇王义刚
  • 2篇栗粟
  • 1篇王代文
  • 1篇王和斌

传媒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肝样癌1例被引量:5
2008年
患者.女性.37岁。因中上腹疼痛伴上腹包块2个月,近期有消瘦及纳差症状2007年1月在我院就诊。查体:剑下中上腹扪及10.0cm×8.0cm包块,质硬.上界不清.下及右界清楚,表面不光滑。包块触痛不明显,不活动。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肝静脉走行正常,门静脉不扩张。胆囊:大小正常.壁不厚,胆汁清.腔内未见结石。肝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形态不规则,未探及正常的胰头、体回声.代之以范围约7.5cm×4.0cm×6.5cm的稍弱回声团.边界可认.形态不规则,内回声欠均匀,脾静脉及肝动脉位于其中,显示清楚;胰尾主胰管似稍增宽,见稍弱回声团,约10.0cm×10.0cm×7.0cm,形态欠规则,边界可认。胰后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近汇合处及门脉主干近起始部内均见稍弱回声充填。脾脏:肋间厚度4.9cm,长径10.8cm,轮廓清楚,脾门切迹清晰可见.实质回声无变化,胰后脾静脉稍增宽,内径0.9cm。腹腔:盆腔内探及少量游离液性暗区。CT:胰腺头、体、尾散在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状密度减低影,增强扫描上述密度减低影无明显变化。
孙妍周平张奕杰
关键词:胰腺病例报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原因及处理
2010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已广泛应用,但术中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对于预防、减少术中出血的措施,临床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和总结。我院于2000年1月-2009年12月行LC6304例,发生术中出血67例。
王何斌孙昌勤刘曙光熊勇周平罗涛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
胰腺肝样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7年
目的 报道1例胰腺肝样腺癌,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的胰腺肝样腺癌的组织学表现、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例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复查及病理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选用的一抗有AFP、α1-AAT、α1-ACT、CEA、EMA、AE1/AE3、SYN、CgA、NSE、S.100、CD34、PCNA、C-erbB-2,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具有2种结构:①具有与肝细胞癌相似的组织学表现,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血管血窦丰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FP弥漫性强阳性,而CEA、EMA灶性阳性,癌细胞为CD34阳性的血管分割成小梁状。②腺癌组织学表现为实体巢状或弥散分布,以及肿瘤性的乳头状上皮、筛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EA、EMA阳性,而AFP灶性阳性。结论 胰腺肝样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是原发性胰腺癌少见的特殊亚型,具有易于复发或转移、预后差的临床特点。
张奕杰周平孙妍
关键词:胰腺肝样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微波固化治疗(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微波热毁损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B超引导下采用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单发及多发海绵状血管瘤5例,常规手术探查肝脏,对瘤体较大(>10cm)、距体表位置较远或多发难以切除的16例患者,采用术中微波固化技术治疗。结果全组术后随访3~28个月,18例患者(23个病灶),瘤体体积缩小80%以上,瘤体血供全部消失,病灶完全毁损;3例患者(4个病灶)瘤体体积缩小40%以上,病灶内血流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有少量出血、发热、肝功能轻度受损,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结论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王何斌孙昌勤刘曙光熊勇周平范耀刚陈建勋刘建平罗涛
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微波固化治疗B超引导
腹腔镜不同吻合口位置的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对1年随访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吻合口位置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95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吻合口位置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吻合口距离肛缘3cm以下,B组距离3~5 cm,C组距离5 cm以上,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测定三组患者肛管最大缩榨压(MSP)、最大静息压(MARP)及最大耐受容量(MTV),且术后12个月比较三组肛门功能直观评估效果。同时统计三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MSP、MARP、MTV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2个月MSP、MARP较术后6个月明显上升(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术后6个月MSP、MARP、MT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2个月MTV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P〈0.05)。C组术后12个月主观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100.0%,B组为90.0%,A组为80.0%。C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能减少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发生,吻合口距离肛缘5 cm以上位置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最佳,能显著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
周平
关键词:肛门功能吻合口漏
肾囊肿去顶术5年疗效随访(附83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的手术要点及中远期疗效。方法 全麻下经后腹腔入路对83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暴露肾囊肿,用超声刀或电钩在距肾实质约5mm切除囊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102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5~80ml,平均25ml,随访5年,有8例出现囊肿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5年的复发率低。
周平汪俊州刘建平王义刚刘德钦栗粟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复发
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临床应用(附16例报告)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适应症及具体术式的选择指征。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实施的16例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手术死亡0例,术后发生胰瘘1例,无胆瘘、十二指肠瘘。结论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由于完全保留十二指肠血管供应,同时保留了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的连续性,手术安全性好,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切除范围,可作为胰头颈部良性病变和低度恶性肿块局部切除的术式。
孙昌勤陈建勋熊勇刘德钦范耀刚王和斌周平刘建平
关键词:胰腺切除胰腺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来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8例。依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对照组仅予TACE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1~3年生存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年生存情况及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可提升治疗效果,延缓患者病情进展,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平汪俊州刘建平王义刚刘德钦栗粟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
胰腺内分泌癌合并肝样型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对产生AFP的癌(除外肝细胞癌和卵黄囊瘤)的组织发生和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发生于胰腺产生AFP的癌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治术后,诊断为胰腺内分泌癌合并肝样型癌,其组织学特点是肝样型癌与内分泌癌相互移行、交替排列。前者表达AFP,后者表达CgA和Syn。术后3月发生肝转移。结论:产生AFP的癌的分为四个亚型。各个亚型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与该脏器的原发性癌合并出现。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主要与肝细胞癌和卵黄囊瘤鉴别。此类肿瘤具有特殊的组织发生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由于AFP有免疫抑制作用,易发生肝转移,属高度恶性肿瘤。
张奕杰周平孙妍
关键词:胰腺预后
产生AFP的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加深对产生AFP的癌(除外肝细胞癌和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和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于女性胰腺产生AFP的癌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诊断为胰腺内分泌癌合并肝样型癌,其组织学特点是肝样型癌与内分泌癌相互移行、交替排列。前者表达AFP,后者表达CgA和Syn。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结论:产生AFP的癌分为四个亚型。各个亚型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与该脏器的原发性癌合并出现。确诊依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并且主要与肝细胞癌和卵黄囊瘤鉴别。产生AFP的癌具有特殊的组织发生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由于AFP有免疫抑制作用,易发生肝转移,属高度恶性肿瘤。
孙妍王代文张奕杰周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