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栓塞
  • 4篇介入
  • 4篇化疗
  • 4篇肝动脉
  • 3篇下肢
  • 3篇下肢动脉
  • 3篇护理
  • 3篇化疗栓塞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造影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转移瘤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灌注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1篇张冰沸
  • 6篇吴爱萍
  • 3篇唐红
  • 3篇刘道军
  • 3篇马文璠
  • 2篇刘志刚
  • 2篇吴爱萍
  • 1篇唐志君
  • 1篇林红
  • 1篇王仪刚
  • 1篇钱学梅
  • 1篇王捷
  • 1篇肖小炜
  • 1篇曾莉芳
  • 1篇王义刚
  • 1篇王薇
  • 1篇王黎
  • 1篇何小兵
  • 1篇唐红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湖北省卫生职...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共治疗20条患肢48条血管,手术成功率为95.2%,临床症状改善,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上升,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范围广,膝以下小血管多见.介入治疗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传统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作为一部分难治性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理想治疗方法.
马文璠张冰沸林红王薇王黎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
TACE联合PICC经化疗泵持续灌注5-Fu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用一次性化疗泵持续灌注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肝转移瘤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TACE术后再经PICC留置通道采用一次性化疗泵连续3天持续20小时灌注5-Fu 750mg/d、CF300mg/d灌注(于5-Fu灌注前2小时);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TACE。两组患者均每4周重复治疗1次,共3个治疗周期,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有效率及存活时间。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5%,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12、24个月存活率,治疗组为91.8%、72.9%、43.2%;对照组为80.0%、42.8%、1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ACE联合PICC经化疗泵持续灌注5-Fu+CF治疗肝转移瘤,较单纯TACE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张冰沸吴爱萍唐红唐志君
关键词:肝转移瘤肝动脉化疗栓塞化疗泵持续灌注5-FU
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支架植入术(PTAS)等方法进行综合介入治疗,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86.4%(32/37),PTA后植入支架9枚,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前术后踝肱指数平均(0.39±0.28)和(0.82±0.1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血管开通率分别为87.50%(28/32)、81.25%(26/32)。结论综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创伤小、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冰沸吴爱萍刘志刚马文璠唐红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血管覆膜支架治疗肝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被引量:6
2012年
患者男,67岁。2010年4月因结肠肝曲肿瘤侵及十二指肠,伴结肠肝曲十二指肠球部瘘行外科右半结肠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3d,因结肠癌肝转移,来我院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中腹腔动脉造影显示肝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1.8cm×2.1cm)伴肝动脉狭窄(图1),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未见异常,在肝动脉灌注化疗后6d行动脉瘤治疗。
张冰沸吴爱萍刘道军刘志刚何小兵
关键词:肝动脉假性动脉瘤肝动脉灌注化疗巨大假性动脉瘤血管右半结肠切除
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1年
对7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行介入诊疗,其中19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疼痛6例、血管破裂出血2例,术后动脉栓塞2例、腹膜后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穿刺点血肿4例、蓝趾综合征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结果经积极治疗护理、并发症均治愈。认为术前充分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及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及时处理突发病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及早发现问题是预防和治疗围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吴爱萍张冰沸曾莉芳马文璠钱学梅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介入诊疗并发症
26例肝转移瘤病人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护理
2010年
总结26例肝转移瘤病人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强调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
吴爱萍张冰沸
关键词:肝转移瘤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
加压输液袋肝素灌注在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加压输液袋肝素灌注在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按常规进行肝素抗凝,观察组从导管鞘三通和导管尾端建立两条肝素加压灌注线,采用加压输液袋肝素灌注抗凝。观察血管造影期间及术后6h内患者新发生的外周动脉血栓、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肝素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常规组术中及术后6h内发生非穿刺部位出血1例(2.0%),穿刺部位血肿6例(12.0%);观察组术中及术后6h内未发生外周动脉血栓和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术中加压输液袋肝素灌注抗凝安全可行,可减少肝素钠用量及术后并发症。
吴爱萍张冰沸唐红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加压输液袋肝素抗凝护理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体会被引量:3
1999年
王捷张冰沸肖小炜
关键词:化疗栓塞晚期肝癌肝动脉造影江汉油田栓塞剂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4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于腔内治疗前植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4支,其中Simon-National 3支,Cook-Gunter Tulip 2支,B.Braun-VenaT-ech 19支,滤器均置于肾静脉开口下方的下腔静脉内。术后常规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溶栓治疗。结果24例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全部植入释放成功,术后随访3~38个月,均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及相关并发症。下腔深静脉血栓经抗凝溶栓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缓解或消失。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王仪刚刘道军张冰沸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静脉滤器肺动脉栓塞
经导管超低压间断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联合明胶海绵微粒经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超低压间断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或)MRI明确诊断的CHL患者经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行PLE和明胶海绵微粒(350~560μm)栓塞治疗,栓塞方法采用"超低压间断栓塞法"。平阳霉素平均用量为(5.1±1.3)mg;超液化碘油平均用量为(7.2±2.2)ml;明胶海绵微粒平均用量为(12.5±3.6)mg。观察治疗前后1、3、6、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瘤体直径治疗前平均为(8.3±1.9)cm,治疗后平均为(2.8±0.9)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7,P<0.05)。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超低压间断栓塞治疗CHL安全有效、创伤小,娴熟的插管技术、耐心地超低压间断栓塞是治疗CHL的关键。
张冰沸吴爱萍刘道军王义刚唐红
关键词:血管瘤海绵状栓塞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明胶海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