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林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脑损伤
  • 4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细胞
  • 3篇金属蛋白
  • 3篇金属蛋白酶
  • 2篇炎症
  • 2篇抑制剂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神经元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弥漫
  • 2篇弥漫性脑损伤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机构

  • 12篇济南市中心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作者

  • 14篇宋林杰
  • 7篇王翀
  • 6篇张秀萍
  • 6篇董亚南
  • 5篇姜勇
  • 5篇赵洪洋
  • 4篇朱贤立
  • 4篇高军
  • 2篇孙恺
  • 1篇赵继宗
  • 1篇郭峰
  • 1篇姜杰
  • 1篇宗绪毅
  • 1篇朱百年
  • 1篇李晓冰
  • 1篇汪运山
  • 1篇赵鑫
  • 1篇迟流萤
  • 1篇汪海东
  • 1篇史晓红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山东医药工业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8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拮抗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以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通过拮抗HMGB1观察其保护作用,探讨HMGB1介导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14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血糖组25只、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5只、糖尿病组25只和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65只,且在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中取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HMGB1单克隆抗体组和IgG对照组,每组20只。高脂肪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随后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制作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抗HMGB1单克隆抗体组于MCAO术前1h经尾静脉注射30μg/g抗HMGB1单克隆抗体,Ig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IgG2b试剂。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HMGB1含量,通过伊文思蓝渗透率测定血脑屏障破坏程度,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结果(1)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清HMGB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伊文思蓝渗透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而抗HMGB1单克隆抗体组伊文思蓝渗透率明显低于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血糖组相比,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脑组织细胞结构不清,大量神经细胞坏死,间质水肿明显;而抗HMGB1单克隆抗体组脑组织损伤明显改善。(4)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L-1β、IL-6、iNOS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孙恺张秀萍宋林杰陶庆霞王翀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炎症反应
抗生素的临床进展与合理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自从半个世纪以前青霉素临床应用以来,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现已有400多种,它一方面为人类克服微生物感染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由于其过敏性、毒副作用、细菌耐药性、二重感染(菌群失调)等造成了不良后果。关于后者除药剂本身缺点、细菌种属与群体变异外,临床医生忽视掌握抗生素基本知识、不合理用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临床医生应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
宋林杰张秀萍郭峰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
胚胎脑组织移植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宋林杰朱百年董亚南高军张秀萍
该课题治疗对象为不愿接受大手术或术后复发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影像学上以低密度区为主,且脑电图痫波较弥散者。取妊娠4-6个月水囊引产胎脑,做成胎脑组织液,将脑组织液2-3ml移植入脑内或蛛网膜下腔。研究结果表明,胎脑组织移植...
关键词:
关键词:癫痫
内皮前体细胞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宋林杰秦宏伟汪运山
关键词:内皮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基因修饰
bFGF对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表达的影响
<正>碱性成纤细胞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最早是从正常牛脑及垂体中分离出来的多肽生长因子,因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得名,与肝素具有高亲和力,具有促进神经元、神经胶...
王翀姜勇宋林杰董亚南高军赵洪洋朱贤立
文献传递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mRN和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外伤后3h大鼠脑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开始升高,72h达高峰(50.35%±7.27%),伤后6h~7d各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MMP-9mRNA于伤后1h表达水平开始升高,72h达最高(20.56±1.29),伤后12h~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弥漫性神经元变性和坏死,伤后72h损伤表现最为严重。结论本研究提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表达升高并可能参与了外伤后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
宋林杰张秀萍王翀董亚南姜勇赵洪洋朱贤立
关键词:弥漫性脑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神经元损伤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腹腔播散是进展期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由于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方法,故大部分腹腔微转移的胃癌患者难以得到临床诊断。应用腹腔灌洗细胞学(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IFCCs)的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相似,但是腹腔镜结合PLC可增加检查的敏感性。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腹腔灌洗液(PLF)中IFCCs肿瘤标志,IFCCs预测胃癌复发的阳性预报值为91%,特异性为97%。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FCCs是一个有效的、独立的预测胃癌生存期的阴性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LF中CEA水平是预测腹腔播散的指标,其诊断腹腔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5.8%和90.8%。应用PLF进行分子诊断的敏感性优于PLC、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一种新的诊断腹腔灌洗液中IFCCs的方法,基于靶基因的RTPCR方法可用于检测腹腔微转移的肿瘤分子标志。在IFCCs中表达的这些分子标志还可用于腹腔微转移治疗。存在IFCCs的胃癌患者的预后很差,无论应用哪种方法预测腹腔微转移都是困难的,但术前均应进行IFCCs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宋林杰李晓冰汪运山
关键词:腹腔游离癌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弥漫性脑损伤(DBI)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的脑保护机制。方法按照Marmarou法建立大鼠DBI模型。干湿重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分别测定脑外伤及bFGF预处理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ICAM-1mRNA的表达。结果bFGF预处理组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含水量和ICAM-1mRNA表达趋势与外伤组类似。同一时间点预处理组含水量比外伤组下降,但高峰期延迟至48h出现。在6,12,24,48和72h时间点外伤组和预处理组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24,48,72h和7d时间点两组ICAM-1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FGF预处理能下调外伤后ICAM-1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王翀姜勇宋林杰董亚南高军赵洪洋朱贤立
关键词:脑损伤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探讨与思考
2004年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已经迈入了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矛盾是基层优质卫生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要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扎扎实实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宋林杰蒋宇音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资源
MMP-9/TIMP-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的表达变化与继发脑损伤的关系。方法荧光实时定量RT-PCR分别测定MMP-9mRNA和TIMP-1mRNA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早期不同时程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分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外伤后1 h大鼠脑组织中MMP-9mRNA开始增加,伤后12 h达到高峰并持续7 d(P<0.01);TIMP-1mRNA表达6 h明显升高,24h达高峰,表达量增加1倍,并持续7 d(P<0.01)。脑组织含水量比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加,光镜及电镜下可见炎性反应和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破坏、神经元变性水肿和坏死,72 h损伤最重。结论大鼠外伤后诱导MMP-9mRNA和TIMP-1mRNA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脑水肿和神经元损伤的继发脑损害病理过程。
宋林杰张秀萍王翀董亚南姜勇赵洪洋朱贤立
关键词:脑损伤明胶酶B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血脑屏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