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洪洋

作品数:492 被引量:1,831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7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21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5篇医药卫生
  • 29篇生物学
  • 5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1篇手术
  • 99篇胶质
  • 94篇细胞
  • 81篇胶质瘤
  • 66篇外科
  • 60篇肿瘤
  • 43篇脑胶质瘤
  • 40篇脑损伤
  • 39篇血管
  • 32篇伽玛刀
  • 31篇切除
  • 29篇显微手术
  • 29篇颅内
  • 27篇蛋白
  • 26篇颅脑
  • 25篇显微外科
  • 25篇疗效
  • 25篇干细胞
  • 24篇外科手术
  • 22篇神经外科

机构

  • 431篇华中科技大学
  • 40篇同济医科大学...
  • 2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4篇济宁医学院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复旦大学
  • 1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0篇昆明医学院第...
  • 10篇南阳市中心医...
  • 9篇深圳市眼科医...
  • 6篇武汉市第一医...
  • 6篇新乡医学院第...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5篇江西医学院第...
  • 5篇湖北医药学院...
  • 4篇济南市中心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湖北省新华医...
  • 4篇深圳市西乡人...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88篇赵洪洋
  • 135篇朱贤立
  • 100篇张方成
  • 69篇赵甲山
  • 55篇熊南翔
  • 44篇姜晓兵
  • 42篇刘如恩
  • 34篇赵沃华
  • 25篇姚东晓
  • 24篇林洪
  • 22篇姜晓兵
  • 20篇雷德强
  • 18篇冯军
  • 18篇符荣
  • 17篇张方成
  • 16篇杨林
  • 16篇靳峰
  • 16篇胡学斌
  • 16篇林洪
  • 14篇石键

传媒

  • 105篇中国临床神经...
  • 28篇中华神经外科...
  • 25篇中华实验外科...
  • 17篇中华神经外科...
  • 15篇中国微侵袭神...
  • 14篇中华神经医学...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立体定向和功...
  • 7篇临床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华中医学杂志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5篇国外医学(神...
  • 5篇临床急诊杂志
  • 5篇医学信息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16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14篇2011
  • 23篇2010
  • 40篇2009
  • 43篇2008
  • 33篇2007
  • 64篇2006
  • 58篇2005
  • 43篇2004
4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被引量:9
2006年
我们采取不同细胞数C6单细胞悬液建立模型,探讨各种接种细胞数量的优劣。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雄性Wistar大鼠65只,体重200~250g;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林博士后惠赠。
冯军赵洪洋胡雪芝石新东靳峰
关键词:WISTAR大鼠胶质瘤模型细胞数量单细胞悬液
内镜经颅技术应用
目的:手术全程使用内镜观察镜或者外视镜完成各种经颅手术,探讨内镜在经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原经显微镜手术的各种病例全部采用内镜观察镜(深部手术)或者外视镜手术(浅部手术)进行手术。结果:使用内镜技术完成各种...
姜晓兵王海均赵洪洋
文献传递
Galectin-3在脑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Galectin-3是一种多功能的β-半乳糖蛋白,在介导细胞黏附、促进增殖、抑制凋亡、促进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与转移等方面发挥作用。Galectin-3在多种脑肿瘤表达且与肿瘤的细胞增殖、侵袭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Galectin-3可能是一种脑肿瘤恶性程度判断的标志及治疗靶点,本文即就Galectin-3的结构、分布、功能及其与脑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脑肿瘤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
蒲建章赵洪洋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脑肿瘤肿瘤浸润肿瘤转移
立体定向注射溶栓剂溶解脑内血肿
2000年
  自发性脑内出血可引起急性占位效应,破坏周围正常脑组织,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引起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控制不良性高血压,其他原因还有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肿瘤出血、脑外伤等[1].特别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因血肿位置深在,病人年龄大, 常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等,预后较差.  ……
赵沃华赵洪洋朱贤立朱贤立
关键词:脑内血肿立体定向技术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脑脊液经颅骨破损处流出鼻腔形成脑脊液鼻漏。根据病因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生化技术用于疾病的定性诊断,影像技术用于疾病的漏口定位。多数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自行愈合,但部分患者仍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以开颅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为主要术式。现就脑脊液鼻漏的病因学和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以寻求最佳的诊疗方案。
杨邦坤赵洪洋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
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部标本,采用动脉和静脉内灌注染料的方法分辨血管,另选8具标本不作染色,暴露和观测在第三脑室底部以及脚间池内liliequist膜。结果:视交叉到漏斗的距离为(3.5±1.4)mm(2.5~5.3mm),漏斗隐窝到乳头体的距离为(8.6±2.3)mm(6.9~11.4mm),漏斗隐窝与鞍背在同一垂直方向,以鞍背为解剖标志,切开鞍背后方6.9mm以内范围是安全的;liliequist膜间脑叶构成脚间池和动眼神经池的前上壁,呈网膜样,上有大小不一的孔洞;基底动脉在基底池分出左、右大脑后动脉P1段,P1段向后方发出丘脑穿动脉及大脑脚支,穿入脑实质,没有分支向前发出。结论:正确地选择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口的位置,可以做到保护下丘脑、基底动脉及相关结构,切开liliequist膜间脑叶可促进脑脊液的流通。
熊南翔赵洪洋吕健张方成朱贤立
关键词:第三脑室显微外科解剖造瘘术松果体
磁共振3D-CISS序列检查在三脑室造瘘术前后的意义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三脑室的MR3D-CISS(three dimensional constructive inference in steady state)序列扫描对梗阻性脑积水病人诊断分析意义,及其在内镜三脑室底造瘘(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组46例梗阻性脑积水在1.5T超导MRI仪行3D-CISS序列扫描,通过对MRI图像的观察、测量来分析三脑室扩大程度与三脑室底厚度、脑积水程度的相关程度。对本组中行单纯神经内镜下ETV手术的12例病人作手术前后3D-CISS序列扫描的较为详细的影像学评价。结果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扩大程度与三脑室底的厚度、脑积水程度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D—CISS三脑室底清晰显示率达96%(44/46),基底动脉(BA)显示率达91%(42/46)。ETV术前可根据矢状位3D—CISS扫描,作切口的体表定位, 充分了解三脑室扩大程度与三脑室底厚簿即穿刺造瘘的难易,可了解基底动脉的方位并通过确定造瘘点避免其损伤;术后行3D-CISS可测量瘘口大小、观察CSF的流动方向、评价手术效果。结论 3D—CISS序列技术在显示三脑室方面敏感精确,为ETV手术前后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扩大程度决定三脑室底的厚度与术中造瘘的难易。
石键赵洪洋孔祥泉邱大胜
关键词: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磁共振成像
鼠脑内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产生的脑内血肿及血肿容量大小与病程的关系被引量:2
1995年
将胶原酶用立体定向方法注入鼠脑尾状核后1、4、12、24小时,分别取鼠脑在计算机辅助下计算血肿容量和行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血肿容量随注入的胶原酶量的增加而增大,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即同等量胶原酶注入后,血肿逐渐增大,至12小时达最高峰,然后血逐渐减小,与其相适应的病理变化也得到证实。与以前的脑内血肿模型比较,本模型具有血肿发生发展的自然病理过程,可重复性好,为自发性脑内出血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和较为理想的模型。
赵洪洋王智朱贤立
关键词:胶原酶颅内血肿病程
垂体腺瘤术后并发脑梗塞1例报告
2005年
熊南翔赵洪洋林敏华陈晓斌朱贤立
关键词:垂体腺瘤脑梗塞并发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双靶点治疗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索使用双靶点来改进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率。方法55例病人接受了伽玛刀双靶点治疗,9例失随访。87%的病人术前有手术史。一个靶点放在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另一个放在近半月神经节处,中心剂量84~90Gy,周边剂量42~45Gy,桥脑临界剂量20Gy。结果随访4-7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疼痛消失时间为2h-16个月(平均4个月)。按疼痛缓解评分,在随访时点,总有效率为95.7%,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8%。经统计学分析,某些因素与疗效相关。结论采用伽玛刀双靶点治疗三叉神经痛,因增加了辐射容量,比单靶点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双靶点相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病人术前有沿三叉神经注射史的,双靶点治疗比单靶点治疗的优越性更明显。
赵洪洋童萼塘赵沃华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三叉神经根半月神经节手术史桥脑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