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风亭
- 作品数:43 被引量:52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2004–2016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台站水中八大离子数据集被引量:1
- 2020年
- 水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物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水环境开展了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CERN 34个生态站2004–2016年地下水、静止地表水、流动地表水的八大离子(Ca2+、Mg2+、Na+、K+、HCO3-、CO32-、SO42-、Cl-)数据,包含了农田、草地、森林、荒漠、沼泽5类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准确性检验,剔除异常值,整理后的数据格式更规范,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本数据集有助于认识各生态系统的水化学变化特征。
- 黄丽朱治林唐新斋唐新斋袁国富孙晓敏张心昱常学向孙晓敏褚国伟戴冠华杜娟程一松褚国伟郭永平何其华傅伟郭小伟郭永平何其华姜峻蒋正德来剑斌兰中东李猛李少伟李伟林静慧林永标刘文杰刘晓利苏宏新唐家良刘勇刚鲁志云路永正苏宏新唐家良汪金舫赵成义杨风亭
- 关键词:地下水生态站
- 种内竞争和残落物覆盖对杉木和檵木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细根对生态系统养分、水分和碳循环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可塑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乔木树种,对灌木少有研究。本研究以杉木(乔木)和檵木(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研究种内竞争和残落物覆盖对2物种1级和2级细根形态特征(比根长、直径和分枝比)及养分吸收能力的影响,揭示种内竞争和林下管理措施(残落物覆盖)对2物种细根塑性和养分吸收策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残落物覆盖、种内竞争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细根形态特征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残落物覆盖显著提高了檵木1、2级根分枝比,残落物覆盖、种内竞争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降低了檵木1级根的直径。檵木细根属性的这些变化增加了其细根的养分吸收速率。因此,增加杉木林残落物覆盖使林下檵木细根形态特征的变化更利于土壤养分的高效吸收,进而可能会与同土层中塑性差的杉木细根产生养分竞争。
- 王君龙王辉民付晓莉杨风亭陈伏生
- 关键词:种内竞争
- 基于长期观测研究支撑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4
- 2020年
- 南方红壤区和亚热带森林交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空间载体;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传承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千烟洲站")地处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山区,以亚热带人工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林等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定位观测、控制实验与模拟等方法,研究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在国内率先引进碳水通量观测技术,突破了涡度相关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协同观测的技术瓶颈,从点到面阐明了我国亚热带森林对全球变化响应适应机制;揭示了流域尺度物质循环与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机制;创新人工林生态系统多目标经营理论、关键技术与示范模式;在地下生态过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了基于植物根系的植物进化理论。千烟洲站是以林为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演替序列研究的重要野外平台,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和地学交叉的代表性的综合观测研究站。
- 马泽清王辉民杨风亭付晓莉方华军方华军王景升寇亮戴晓琴
-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恢复通量生态水文人工林
- 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物候特征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究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物候期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为红壤丘陵区森林碳汇时空格局精准评估与预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17—2021年的数码相机时间序列数据,提取29块样地(马尾松林18块,湿地松林11块)的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时空动态。采用有效叶面积指数的广义双重逻辑斯蒂模型确定物候期指标(生长季开始时间,SOS;生长季结束时间,EOS;生长季长度,LOS)。利用变异系数表征物候期时空变异幅度。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解析气候(干旱指数、空气温度、降水量、饱和水汽压差、光合有效辐射)、土壤(土壤温湿度、土层厚度、石砾含量)和生物因子(林分密度、林下植被丰富度)对物候期的驱动作用。【结果】1)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物候特征均为单峰曲线(但马尾松林无明显峰值)。与马尾松林相比,湿地松林的SOS较晚,但LAIe的季节变化幅度更大且值更高。2)马尾松林的物候期在时空尺度上不如湿地松林稳定。马尾松林的SOS、EOS、LOS在空间上的变异系数和SOS在时间上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湿地松林。3)在年际尺度上,马尾松林的SOS和EOS分别与早春和旱季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湿地松林的EOS与旱季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4)在空间尺度上,马尾松林物候期受林分密度、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0~60 cm土壤石砾含量影响。【结论】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的物候特征在曲线峰值、SOS、LAIe变化幅度和数值大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湿地松林的物候期在时空尺度上更稳定。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和土壤资源异质性共同驱动了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物候的时空变异格局。
- 陈炳楠杨风亭孟盛旺戴晓琴寇亮陈奕帆王辉民王辉民
-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
- 森林冠层多角度高光谱观测系统的实现与分析
- 2016年
- 为了进一步理解遥感观测中地表目标物二向性反射特性产生的影响,增强定量反演植被结构和生理参数的能力,以江西千烟洲通量站为基地建立了多角度高光谱观测系统。此系统主要由UniSpec-DC双通道光谱仪、Pan-TiltUnit可水平垂直旋转的云台、电脑、电力供应系统、软件控制系统,以及数据转换器等配件组成。获得的光谱数据经白板校正、暗电流校正、超量程数据插补、异常数据删除、缺失角度插补等预处理后可用于冠层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的计算与定量分析。多角度高光谱观测系统观测的辐照度与通量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0.9614,P<0.001)。利用2013年7月观测得到的光谱和通量数据计算得到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与光能利用率(LUE),二者表现出明显的对数关系(R^2=0.5142,P<0.001)。分析认为,多角度高光谱遥感是定量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理解航空航天遥感与样地观测尺度问题的有效方法。
- 张乾居为民杨风亭曹林冯永康
- 关键词:定量遥感通量研究
- 2003-2010年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5
- 2021年
- 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控制机理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科学长期致力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涡度相关技术是原位、连续、高频观测生态系统碳水交换过程的强有力技术途径。中国科学院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千烟洲站)作为国内首批建立涡度相关观测系统的野外台站,已经持续积累了17年的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水交换通量的科学观测数据。为了推动中国乃至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千烟洲站公开发表了整理加工的2003–2010年连续观测的碳水通量及相关气象要素数据。本数据集包含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潜热通量、显热通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等观测指标,形成了半小时、日、月和年尺度数据产品。
- 戴晓琴王辉民王辉民杨风亭徐明洁陈智杨风亭孙晓敏温学发
- 关键词:气象要素人工针叶林
- 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的估算被引量:62
- 2006年
- 利用不同参数和函数,模拟了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马尾松、湿地松和杉木的枝条、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及单株各器官生物量,选择最佳函数计算生物量在各树种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估算不同林型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枝条基径(d)和枝条生物量(BW)、叶生物量(LW)之间,当d3为自变量时,相关系数最高,湿地松利用线性函数、马尾松和杉木利用幂函数模拟效果最佳;单木总生物量以利用D2H(胸径2×树高)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拟相关系数最高;3个树种叶和枝生物量各有不同的最佳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但同一树种的叶、枝生物量最佳拟合方程的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一致.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杉木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3·6、72·1和59t·hm-2,其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叶生物量最小.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推算3种林分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0·44、9·42和11·48t·hm-2,其固碳量分别为47·94、45·14和37·52t·hm-2.
- 李轩然刘琪璟陈永瑞胡理乐杨风亭
- 关键词:马尾松湿地松生物量
-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对陆地碳循环的影响
- 杨风亭
-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碳循环人工林丘陵地
- 我国南方红壤区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实证研究——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为例被引量:7
- 2009年
- 基于千烟洲站1984年以来人工林长期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观测数据,结合目前市场交易的碳汇价格,推算所得经济效益;进而根据造林成本估算,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辨识该地区的林业碳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984~2004年间千烟洲站人工林(生态林和经济林)固碳总量约15 994.28 tC,年均固碳量799.71 tC。同时,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过去20年经济林收益393.11×10^4美元,碳汇收益127.07×10^4美元。在该地区实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不仅可通过碳汇获得经济收益,还可通过种植的经济林获得农产品提供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植树造林活动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我国南方红壤区实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实例研究中对CDM造林再造林项目的监测方法学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 唐晓川孙玉军王绍强杨风亭
-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千烟洲实证研究
- 南方稀疏马尾松老头林形成的种源供给和种子萌发环境限制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南方退化马尾松林种子雨及土壤种子库的调查和光照、水分、温度及酸度的多因子种子萌发试验,分析该地区土壤种子库情况以及各环境因子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于都退化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密度较低(52.2±10.91粒/m2),马尾松种源缺乏(2.5±1.90粒/m2)。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P>0.05)。马尾松种子萌发的最适宜环境因子组合是温度25℃,pH=5.5,种子含水率30%;其次是温度25℃(或15℃),pH=6,种子含水率30%;而多因子极端胁迫环境组合是温度大于35℃,pH<4.5,种子含水率5%;且满足组合中任一单因子条件,种子萌发均会受到显著抑制。适度热激作用(种子置于40℃或45℃的高温环境24 h)可能对马尾松种子萌发有积极影响,但过度的热激作用(处理时间大于36 h或温度高于50℃)则会降低种子萌发率。马尾松对水分胁迫有一定的抗性,但极端干旱时(种子含水率低于5%)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研究证明,马尾松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因子的协同作用,任何单方面极端条件都会对种子萌发产生不利影响。
- 万杨付晓莉杨风亭王辉民
- 关键词:马尾松种源环境状况种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