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敏

作品数:204 被引量:2,419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1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农业科学
  • 33篇天文地球
  • 21篇生物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1篇生态系统
  • 33篇土壤
  • 28篇涡度
  • 25篇涡度相关
  • 23篇通量
  • 20篇同位素
  • 20篇CO2通量
  • 17篇雨林
  • 17篇热带季节雨林
  • 17篇季节雨林
  • 15篇CHINAF...
  • 14篇水汽
  • 13篇水分
  • 13篇稳定同位素
  • 12篇冬小麦
  • 12篇小麦
  • 12篇陆地生态
  • 12篇陆地生态系统
  • 11篇测定仪
  • 10篇辐射率

机构

  • 204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华...
  • 9篇中国科学院植...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青岛农业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科学院遗...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204篇孙晓敏
  • 84篇于贵瑞
  • 62篇温学发
  • 62篇朱治林
  • 43篇张仁华
  • 39篇唐新斋
  • 37篇张心昱
  • 28篇苏红波
  • 24篇袁国富
  • 22篇张一平
  • 20篇张雷明
  • 18篇田静
  • 17篇宋清海
  • 16篇韩士杰
  • 15篇王辉民
  • 14篇王建林
  • 12篇何洪林
  • 12篇陈少辉
  • 10篇李胜功
  • 10篇杨风亭

传媒

  • 33篇中国科学(D...
  • 19篇应用生态学报
  • 17篇生态学报
  • 10篇植物生态学报
  • 9篇中国科学数据...
  • 5篇环境科学
  • 5篇中国科学(E...
  • 4篇土壤通报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资源科学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遥感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9篇2013
  • 22篇2012
  • 7篇2011
  • 13篇2010
  • 11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27篇2006
  • 12篇2005
  • 23篇2004
  • 6篇2003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比辐射率二维分布及其尺度转换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比辐射率二维分布及尺度转换测量方法和仪器。该方法和仪器利用天穹作为冷辐射源、黑体布棚作为常温辐射源,即相对的热辐射源,利用计算机系统智能控制黑体布棚周期性的罩住目标物和迅速撤离,实现交替改变环境辐射照度的...
张仁华孙晓敏田静朱治林苏红波陈少辉唐新斋
文献传递
一种便携式比辐射率测定仪及其测定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便携式比辐射率测定仪及其测定方法。它涉及一种小尺寸封闭腔体并且携带方便的比辐射率测定仪。封闭腔体做成V字型结构。封闭腔体只利用天空下行辐射作为冷辐射源。采用镀金腔体可以减少非天空下行辐射的干扰。采用镀金标准参...
张仁华孙晓敏朱治林唐新斋苏红波
文献传递
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初探
<正>为深入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种因子的关系,通过西双版纳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热带季节雨林)2003~2005年林冠~大气间和近地层的碳通量以及不同覆盖状况下的地表碳通量(土壤呼吸)的长期观测,...
张一平沙丽清于贵瑞宋清海唐建维杨效东王跃思郑征赵双菊杨振孙晓敏
关键词:碳通量年变化热带季节雨林
文献传递
基于地面试验的土壤表面阻抗估算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地面试验,利用土壤蒸发计算公式求算土壤水汽阻力的反推法,论文对土壤表面阻抗进行了估算,并研究了土壤表面阻抗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反推法所需参数土壤蒸发量由称重法获得,空气实际水汽压由观测的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数据计算而得,土壤表面饱和水汽压由观测的土壤表面温度计算而得,空气动力学阻抗由观测的涡度相关数据计算而得。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表面阻抗与土壤质量含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即土壤表面阻抗随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由此说明通过土壤含水量计算土壤表面阻抗是一种新的可行途径。另外,在计算过程中也发现空气动力学阻抗的准确计算是应用反推法获取土壤表面阻抗的最关键因素,也是给此方法带来不确定性最大的因素,较大的空气动力学阻抗误差甚至会使土壤表面阻抗出现负值。
田静苏红波孙晓敏陈少辉杨永民荣媛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
二氧化碳储存通量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涡度相关系统观测高度以下的CO2储存通量对准确评价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净CO2交换量(NEE)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的涡度相关观测数据以及CO2浓度廓线数据,分析了CO2储存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碳收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涡度相关观测高度以下的CO2储存通量具有典型的日变化特征,其最大变化量出现在大气稳定与不稳定层结转换期.利用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单点CO2浓度变化方法与利用CO2浓度廓线方法计算的CO2储存通量差异不显著.忽略CO2储存通量,在半小时尺度上会造成对夜间和白天的NEE分别低估25%和19%,在日和年尺度上,会对NEE低估10%和25%;忽略CO2储存通量,会低估Michaelis-Menten光响应方程及Lloyd-Taylor呼吸方程的参数,并且对表观初始量子效率α和参考呼吸Rref的低估最大;忽略CO2储存通量,在半小时、日及年尺度上,均会对总光合作用(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低估约20%.
张弥温学发于贵瑞张雷明伏玉玲孙晓敏韩士杰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恒定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水汽发生器及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浓度的具有恒定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水汽发生器及方法。可以用于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仪器的标定,实现仪器的连续或定期的性能评价或标定或者可以直接用于不同浓度水汽的发生器,便于在野外安装和拆卸...
温学发孙晓敏王建林张心昱于贵瑞李胜功李旭辉
短期氮添加对东灵山三种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为了分析氮沉降对我国温带地区森林土壤碳循环的影响,以北京东灵山的阔叶林(辽东栎林)和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的方式(10g N·m-2·a-1,大约5倍于大气氮沉降速率),探讨了不同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对氮沉降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短期氮添加降低了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而提高了针叶林土壤呼吸速率,但其短期效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呼吸速率(P〈0.001)和生长季土壤呼吸释放总量(P〈0.001)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辽东栎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温度是引起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呼吸差异的主要因素。温度-水分双因素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野外条件下3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与温度和水分间的关系,解释率约为47%~87%。此外,氮添加可以改变土壤呼吸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氮添加后在较高温度且较低水分情况下,土壤呼吸速率明显上升,此时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实验结果揭示了氮沉降对我国温带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的影响,但其复杂的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权张震何念鹏苏宏新温学发孙晓敏
关键词:氮沉降碳循环氮循环土壤呼吸
一种可操作的区域尺度地表通量定量遥感二层模型的物理基础被引量:36
2004年
以修正的二层模型耦合机制,提出了PCACA算法以及理论定位算法,结合干点和湿点定标场的参数测定值,推算到4个极端的混合像元真实温度.提高了干线和湿线的定位的可靠性.并且提出了二层分层能量切割算法,算法简捷明了,具有物理基础.摆脱了难以逐个像元获取的通量阻力网参数.对平流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思考.又以PCACA算法分解了混合像元的反照率.联合二层分层能量切割算法,分解了混合像元的净辐射通量.克服了传统以Beer定律分解净辐射通量的不确定性.通过反演结果的验证分析,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易于操作的.在论述上述算法可操作性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不确定性.
张仁华孙晓敏王伟民许金萍朱治林田静
关键词:混合像元定量遥感不确定性地表通量反照率
鲁西北平原冬小麦田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对产量的潜在影响和机理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近地层高浓度臭氧(O3)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利用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山东省)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生态系统上观测的O3浓度及微气象资料,分析了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O3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O3浓度与CO2通量(Fc)的关系,并用欧洲和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得到的O3浓度-冬小麦产量关系模型估算了O3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00和16:00左右。整个观测期间(2011年3-5月)平均O3浓度为(30.4±20.1)nL·L-1(平均值±标准误差);30min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93.1nL·L-1。在冬小麦春季生长季节,O3浓度日平均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O3浓度日均增加约为0.17nL·L-1·d-1;白天7h和12h平均浓度(M7和M12)分别为45.7和43.1nL·L-1;O3浓度超过40nL·L-1的3个月累积值(AOT40)为9.8μL·L-1·h;超过60nL·L-1的O3浓度累积值(SUM06)为12.6μL·L-1·h;经过权重修正的O3污染指标W126为10.1μL·L-1·h。在高浓度O3(>60nL·L-1)情况下,CO2通量与O3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鲁西北平原O3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影响的阈值取60nL·L-1比较合适,该值高于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40nL·L-1。基于以上结果,初步估算得出:在目前的O3浓度水平下,鲁西北平原近地层O3可能会使冬小麦产量减少5.2%-8.8%。
朱治林孙晓敏赵风华温学发唐新斋袁国富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鲁西北平原臭氧浓度冬小麦产量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水体pH和矿化度监测数据初步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介绍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监测指标与频率。初步分析了CERN31个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6个湖泊和海湾生态系统、1个城市生态系统地下水体pH、矿化度(电导率)状况。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pH和矿化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为从西向东、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pH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出现强酸性(4.15),其他台站为弱碱性、中性或弱酸性(6.01~8.26),森林生态系统矿化度均较低(33~322mg/L)。我国农田、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水体pH和矿化度分布规律为:华北与黄土农业区、西北绿洲农业与牧业区相对较高,东北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牧区其次,南方农业区最低;除南方农业生态系统与北方三江湿地生态系统水体pH为弱酸性(6.27~6.82)外,其他监测水体均为中性和弱碱性,500mg/L以上矿化度水体主要出现在西北部荒漠生态系统,黄河冲积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湖泊、海湾生态系统水体和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下水pH均为弱碱性,海湾水体pH季节波动不明显,湖泊水体和北京城市地下水pH和电导率呈明显季节波动,湖泊水体pH表现为夏秋季节较高,电导率表现为6~9月较低;北京城市地下水pH为5~10月较低,矿化度(电导率)为5~7月较高。建议未来水体pH和矿化度(电导率)采取传感器原位高频率监测、在坚持长期定位监测同时增加区域调查、结合科学问题开展监测和研究,提高监测数据回答水质长期变化趋势、区域尺度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
张心昱孙晓敏袁国富朱治林温学发康新斋徐丽君
关键词: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水环境PH矿化度电导率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