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超声
  • 4篇主动脉
  • 3篇动脉瓣
  • 3篇心脏
  • 3篇主动脉瓣
  • 3篇超声诊断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探查
  • 2篇胆总管探查术
  • 2篇胆总管探查术...
  • 2篇心病
  • 2篇心脏超声
  • 2篇一期缝合
  • 2篇引流
  • 2篇影像
  • 2篇置T管引流
  • 2篇术后
  • 2篇探查
  • 2篇探查术

机构

  • 8篇天津市胸科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作者

  • 10篇王文斯
  • 5篇关欣
  • 4篇陈康
  • 4篇张哲俊
  • 1篇冯津萍
  • 1篇耿庆国
  • 1篇张会军
  • 1篇王鹤令
  • 1篇刘金刚
  • 1篇骆永娟
  • 1篇吕瑛
  • 1篇耿婕
  • 1篇卢金滨
  • 1篇杨福全
  • 1篇王军
  • 1篇王勇
  • 1篇田忠
  • 1篇朱延波
  • 1篇赵海鹰
  • 1篇张利霞

传媒

  • 3篇医师在线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医疗超声影像仪辅助增强系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超声影像仪辅助增强系统,包括:采集心脏超声影像获得待增强影像;根据待增强影像获得正常像素点和背景像素点;根据正常像素点组成区域获得所有边缘像素点;构建边缘像素点滑窗获得所有凸起...
王文斯陈康张哲俊
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
2019年
房间隔缺损指房间隔部位出现的先天性缺损,以致左、右心房之间出现孔隙和血液分流,是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发病率占所有先心病的10%~30%,以女性多见。房间隔缺损患者一般可以存活到成年,甚至老年。婴幼儿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仅少数患者早期出现心力衰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40岁以后出现并发症和死亡者明显增加。如果在病情初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寿命可得到延长。病程进展与分型房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取决于缺损的大小、部位以及两心房之间的压力差。
王文斯关欣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右心房血流动力学变化先心病超声诊断临床症状
法洛四联症的超声诊断
2020年
法洛四联症是以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和右室肥厚四种征象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该病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约占发绀型的50%,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4%,居第四位。本病自然预后不佳,半数病例只能存活到7~8岁,活到14岁的不足20%,到20岁者不足10%。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疗效通常满意。
王文斯关欣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右室肥厚主动脉骑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超声诊断
全身成像三维量化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体积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I3DQ)法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体积(AR-Vol)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2-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102例.分为两组,其中偏心性组包含偏心性AR患者40例,中心性组包含中心性AR患者62例.用GI3DQ法直接测量AR-Vol;近端血流等速面(PISA)法测量AR-Vol作为参照标准.结果 (1)偏心性组GI3DQ法与PISA法测得AR-Vol分别为(44 ±11)、(48±10) ml;中心性组GI3DQ法与PISA法测得AR-Vol分别为(34±13)、(33±13) ml.(2)配对t检验示偏心性组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性组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2).(3)偏心性组与中心性组GI3DQ法与PISA法测量AR-Vol相关系数分别为:r=0.835,r =0.913;一致性分析偏心性组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2),中心性组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 7).结论 中心性AR时,GI3DQ法评估AR-Vol与PISA法相比可行且准确,可作为常规应用.
朱延波张秀红耿婕关欣冯津萍耿庆国骆永娟张利霞陈康王文斯李锡雪
关键词:超声检查心脏瓣膜疾病
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
2021年
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又称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或冠状静脉窦顶缺如(URCS),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左侧心房静脉皱襞形成不完全,造成冠状静脉窦顶部与相对应的心房后壁之间的间隔缺损。
王文斯关欣
关键词:冠状静脉窦缺如超声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间隔缺损胚胎发育过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置T管引流的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95例,其中一期缝合(prima...
王文斯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T管引流术
文献传递
一种医疗超声影像仪辅助增强系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超声影像仪辅助增强系统,包括:采集心脏超声影像获得待增强影像;根据待增强影像获得正常像素点和背景像素点;根据正常像素点组成区域获得所有边缘像素点;构建边缘像素点滑窗获得所有凸起...
王文斯陈康张哲俊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置T管引流的比较被引量:17
2011年
传统的胆总管探查术(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CBDE)强调放置T管引流,防止术后出现胆漏及胆总管狭窄,已成为胆道外科治疗常规之一。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胆管引流管增加了住院时间和拔除T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增加了患者长期带T管的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胆管一期缝合却因术后胆漏等原因未能得到推广。
王文斯卢金滨刘金刚田忠王勇杨福全赵海鹰王鹤令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置T管引流腹腔镜术后胆漏胆总管狭窄
主动脉左冠窦瘤破入左心室前壁心肌致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2024年
患者男,46岁,因胸背痛、憋气10余天就诊。入院检查:体温36.5℃,血压148/91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8次/min,脉搏78次/min。听诊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主动脉瓣呈三叶,左冠窦增大,约2.4 cm×2.6 cm(图1A),可见局部破口,破入左心室心肌内;破口直径6~7 mm,破口处可见往返血流信号;左冠窦瘤破入左心室前壁心肌形成血肿,大小约6.7 cm×2.6 cm,内可见纤维条索影,与其他房室腔不存在交通(图1B,C);主动脉瓣中度反流,二尖瓣及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前壁、间壁心肌运动幅度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减低,约37%(图1D,F);左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内径未见扩张(图1E)。超声诊断:主动脉左冠窦瘤破裂(破入左心室前壁心肌),左心室前壁心肌内血肿形成,左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中度反流,二尖瓣及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Ⅰ级)。CT血管增强扫描显示:主动脉左冠窦瘤破裂致左心室前壁心肌形成血肿,该血肿与其他房室腔无交通(图2A~C)。
王文斯关欣张哲俊陈康孙晓红
关键词:舒张期杂音心肌运动左冠窦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12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128例年龄〉60岁的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总结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28例患者均无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塞。术后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3例,心律失常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房颤动4例),低氧血症5例,二次气管插管2例,胸腔积液3例,肺不张2例,肾功能衰竭1例,脑卒中1例。术后胸腔平均引流量350ml,术后呼吸机治疗(10.12±3.46)h,平均住院时间(10±6)d。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至3年,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效果肯定,外科技术经验的积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吕瑛张哲俊王文斯张会军封俊艳李丹王军
关键词:冠心病外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