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忠

作品数:77 被引量:58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切除
  • 18篇腹腔
  • 18篇腹腔镜
  • 14篇切除术
  • 11篇胆道
  • 11篇胆管
  • 11篇胆囊
  • 11篇结石
  • 9篇术后
  • 8篇胆囊切除
  • 8篇手术
  • 7篇胆囊切除术
  • 6篇蛋白
  • 5篇胆道疾病
  • 5篇胆管结石
  • 5篇十二指肠
  • 5篇肿瘤
  • 5篇癌组织
  • 4篇血管
  • 4篇胰腺

机构

  • 7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大连市友谊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沈阳市苏家屯...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本钢总医院
  • 1篇鞍山市第三医...
  • 1篇葫芦岛市中心...

作者

  • 77篇田忠
  • 23篇刘金钢
  • 22篇刘源
  • 16篇赵海鹰
  • 15篇吴硕东
  • 10篇杨福全
  • 9篇何静妮
  • 9篇耿东华
  • 8篇余云
  • 8篇乔麟
  • 7篇李航宇
  • 6篇孔静
  • 6篇于宏
  • 6篇王利东
  • 5篇张明杰
  • 4篇李异玲
  • 4篇刘翀
  • 4篇张振海
  • 4篇姚旭
  • 3篇魏义

传媒

  • 14篇中国实用外科...
  • 9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ST及ENBD在急诊胆道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3年
于宏吴硕东田忠余云
关键词:ESTENBD急诊胆道疾病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表现特点及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通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治疗过程、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1月30日.分别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中,首发症状为黄疸57例,腹痛及腹上区不适37例,消化道梗阻症状14例,厌食及体质量下降4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泻3例,发热3例,腹部包块1例.CT检查阳性率为69.67%(85/122),内镜检查阳性率为85.56% (77/90),MRCP检查阳性率为79.76%(67/84),B超检查阳性率为12.73%(7/55),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阳性率为75.00%(36/48).122例患者中,4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94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71例CA19-9升高,22例CEA升高,9例AFP升高.122例患者中,86.07%(105/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7.37%(9/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6.56%(8/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平均直径为2.3 cm(1.0- 15.0 cm).12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00例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7例术中联合行空肠营养造瘘术,7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胃空肠吻合术,6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11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1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122例患者中,腺癌116例,类癌2例,淋巴瘤、小细胞癌、内瘤样癌伴横纹肌分化、未分化
王利东田忠刘金钢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预后
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胆总管结石为普外科常见疾病,随着人群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胆道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探查后留置T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术前明确胆总管结石的部位大小直接影响术式的选择,对减少阴性胆道探查、术后胆道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李春飞田忠
关键词:水成像胆道探查胆道损伤胆胰管
Oddi括约肌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0
2007年
目的探讨 Oddi 括约肌结构及功能异常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胆道术后留有 T 型管的患者123例,使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 判断是否存在肠胆反流,以此将患者分为反流组及非反流组,检测空腹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随机选取53例使用胆道镜测压。采用钡餐透视观察胆管色素结石、非胃肠胆道疾病、胆囊息肉、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发生率;十二指肠镜观察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继发于胆囊结石的胆管结石、胆管末端和乳头部炎症狭窄、胆管末端癌和乳头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十二指肠憩室内(旁)乳头的发生率。结果123例行胆道取石 T 型管引流术后的患者中有44例检测到十二指肠胆道反流(35.8%),反流组 Oddi 括约肌基础压(SOBP)、收缩波幅(SOCA)、胆总管压(CBD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反流组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无反流组及对照组(P<0.01)。血胃动素与SOBP、血胃泌素与 SOBP 及 CBDP 呈正相关。钡餐摄影显示胆总管色素结石患者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发生率达36.62%,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胆管胆色素结石患者十二指肠憩室内(旁)乳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于胆囊结石的胆管结石组、胆管末端和乳头部炎症狭窄组及胆管末端癌和乳头癌组(P<0.05)。结论胆管色素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肠胆反流和胆系感染,Oddi 括约肌结构与功能状态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密切相关,其解剖及功能异常是胆管色素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吴硕东于宏王昊霖苏洋张振海孙韶龙孔静田雨田忠魏义金红旭金俊哲
关键词:胆结石奥狄氏括约肌肠胆反流
胆汁对肠黏膜中肠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肠道缺失胆道胆汁后肠碱性磷酸酶(IAP)在肠黏膜中的表达变化及胆汁对肠上皮Caco-2细胞模型中I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10),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n=10),结扎造成胆道梗阻;胆汁外引流组(n=10),造成肠道内胆道胆汁完全丢失。于术后第7天留取回肠标本。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大鼠肠黏膜IAP相对表达量。考察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人胆汁作用于Caco-2细胞后IAP表达量的差异。结果3组大鼠模型均成功建立。对照组大鼠肠黏膜中IAP相对表达量为(15.09±0.61)%,显著高于梗阻性黄疸组的(6.86±1.07)%与胆汁外引流组的(9.19±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胆汁能够促进Caco-2细胞中IAP的表达,并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肠道内完全缺失胆汁会引起肠黏膜中IAP表达降低。胆汁可以促进IAP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万军姚柏宇刘翀何静妮周遥史旸田忠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胆汁CACO-2细胞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例报告被引量:30
2007年
刘金钢田忠杨福全孟相真刘源乔麟赵海鹰李航宇王晟
关键词:胃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腹腔镜袖状单纯肥胖症
HSP70和JN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HSP70和JN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组织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肝癌组织中HSP70、JNK1、JNK2和c-Jun的表达。应用SSP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HSP70蛋白1级染色16例(25.8%),2级染色25例(40.3%),3级染色21例(33.9%)。JNK1、JNK2和c-Jun蛋白低表达分别为40例(64.5%)、33例(53.2%)和36例(58.1%),高表达分别为22例(35.5%)、29例(46.8%)和26例(41.9%)。(2)HSP70蛋白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49,P=0.000),JNK1、JNK2和c-Jun蛋白表达均与肝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351,P=0.005;r=-0.303,P=0.017;r=-0.302,P=0.017)。(3)HSP70蛋白的表达与JNK1(r=-0.385,P=0.002)、JNK2(r=-0.309,P=0.015)和c-Jun(r=-0.302,P=0.01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4)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HSP70和JNK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0.01)。(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HSP70与预后明显相关(P=0.004)。结论HSP70蛋白与肝癌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JNK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癌的分化有关。HSP70可能通过抑制JNK信号传导途径,而阻断由其介导的肝癌细胞的凋亡,提高了肝癌细胞在应激状态下的稳定性。
李航宇孔凡民董明刘金钢乔麟杨福全赵海鹰田忠刘源耿东华余云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JNKC-JUN
胆囊切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胆囊切除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多数研究认为,胆囊切除术诱发结肠癌尤其是右半结肠癌。并且胆囊切除仅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存在诱发结直肠癌的风险,而在若干年后危险作用消失,但具体的时间间隔仍然没有定论。胆囊切除术后诱发结直肠癌的机理尚未明确,主要的解释学说包括胆酸盐学说、胆流动力学学说、基因突变学说、体液因子学说等。本文就胆囊切除诱发结直肠癌的争议、解剖位置、时间及相关机制学说进行综述。
张伟鹏孙逸飞田忠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结直肠癌
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Oddi括约肌测压的表现及意义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对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测压,研究胆管结石患者术后Oddi括约肌(SO)功能,探讨结石与SO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共对216例患者测量十二指肠压、Oddi 括约肌基础压、收缩幅度、收缩频率、收缩间期、胆总管压以及顺蠕动、逆蠕动及同时收缩所占百分比.对患者根据SO基础压分为4 组:A组(SO运动功能不足组)、B组(SO压力正常组)、C组(SO压力略升高组)和D组(SO功能障碍组),比较各组各测压指标之间差别.结果:A组SO收缩幅度均值为62.32± 32.13 mmHg,较其他三组明显降低(P<0.01); SO收缩间期较B,C组明显缩短(P<0.01);收缩频率与B,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小于D组(P<0.05);胆总管压均值为3.89± 8.10 mmHg,较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明显低于D组(P<0.01),而且大于SO基础压. D组SO收缩幅度均值为97.02±51.76 mmHg, 与B,C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呈升高趋势,而且明显高于A组(P<0.01);SO收缩间期较C组短(P<0.05),与另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收缩频率较前三组则明显增快 (P<0.01vsA,B组,P<0.05vsC组);胆总管压均值为10.41±12.37 mmHg,较A,B组明显升高(P<0.01),与C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逆蠕动所占百分比与A,B组相比明显增加(35.73%± 26.38%vs20.31%±21.96%,22.71%±23.86%, P<0.05),与C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存在SO功能障碍及 SO运动功能不足两种病理状况,而且SO的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胆管结石的形成和/或复发有关.经T型管窦道胆道镜测压可以作为诊断 SO功能障碍及SO运动功能不足的有效手段.
田忠吴硕东孔静张振海
关键词:ODDI括约肌胆道镜测压
乳腺癌广泛导管内癌成分与组织蛋白酶DKi-67及单链DNA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粉刺状坏死(comedo nec-rosis)、组织学分级与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Ki-67、单链DNA(ssDNA)及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检测日本德岛乳腺门诊与东德岛医院1996年1月至1997年4月连续手术切除的5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Ki-67、单链DNA及c-erbB-2的表达。结果EIC阳性组,肿瘤上皮细胞中的组织蛋白酶D为高表达(P=0·021),肿瘤间质细胞中的组织蛋白酶D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粉刺状坏死的出现,与c-erbB-2癌基因、肿瘤上皮细胞中的组织蛋白酶D和细胞增殖指数相关(P分别为0·042,0·006及0·013)。结论肿瘤上皮细胞中的组织蛋白酶D可能参与了EIC与粉刺状坏死的形成。EIC与粉刺状坏死的检测有临床应用价值。
赵海鹰田忠森本忠兴刘金钢余云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蛋白酶D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