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林娥
- 作品数:8 被引量:143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FN-γ+87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儿的干扰素γ(IFN γ) +874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探讨宫内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母亲为HBV携带者 ,新生儿出生后按程序使用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和 (或 )HBV DNA阳性并持续阳性 6个月以上者为宫内HBV感染组 ,共 4 6例。出生时及以后随访中未曾出现过HBsAg或HBV DNA阳性 ,1岁时抗HBs达保护滴度以上者为正常免疫组 ,共73例。用ABIPrism770 0高通量荧光PCR系统对IFN γ +874SNP进行测定。结果 宫内HBV感染组IFN γ +874AA、A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6 7 4 %、19 6 %和 13 0 % ;正常免疫组AA、A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4 5 2 %、30 1%和 2 4 7%。两组IFN γ +874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5 10 2 ,P <0 0 5 )。宫内HBV感染儿童IFN γ +874AA基因型占优势。结论IFN γ +874基因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有关 ,提示IFN γ
- 俞蕙朱启镕顾绍庆费林娥浦东波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性乙型肝炎小儿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标志物阳性母亲所生45例HBV宫内感染儿童(Ⅰ组)、8 5例宫内未感染儿童(Ⅱ组)和126例对照组儿童TNF-α基因-23 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 结果 HBV宫内感染组TNF-α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x2=6.797,P=0.009)和对照组(x2=9.51 3,P=0.002),HBV宫内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47,P=0.828)。 结论 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 8位点A等位基因与H B V宫内感染易感性相关,可作为检测其遗传易感性的标志之一。
- 顾绍庆朱启镕俞蕙费林娥董左权浦东坡
- 关键词:宫内感染易感性TNF-Α基因乙型肝炎病毒肿瘤坏死因子-Α等位基因频率
- 母乳喂养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被引量:81
- 2003年
- 目的 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 HBs Ag阳性母亲的婴儿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 方法 HBs Ag阳性母亲的婴儿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并随访。6 2例婴儿单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2 1例母乳喂养 ,41例人工喂养 ;16 8例婴儿联合免疫 ,33例母乳喂养 ,135例人工喂养。 结果 单用疫苗时 1、3、6、12月龄抗 - HBs阳性率母乳喂养组分别为 4.8%、42 .9%、5 7.9%、80 .9% ,人工喂养组分别为 12 .2 %、2 6 .3%、6 0 .5 %、73.2 % ;联合免疫时 1、4、7、12月龄抗 - HBs阳性率母乳喂养组分别为 72 .7%、75 .8%、77.4%、90 .9% ,人工喂养组为77.0 %、72 .9%、76 .2 %、90 .4%。单用疫苗时 ,母乳喂养组 1例、人工喂养组 3例免疫失败 ;联合免疫时 ,母乳喂养组无一例免疫失败 ,人工喂养组 4例免疫失败 ,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母乳喂养不影响抗 - HBs产生 ,不增加免疫失败。
- 王建设朱启张公惠费林娥
- 关键词:母乳喂养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产前免疫阻断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了解其对病毒变异的影响。方法以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婴儿为研究对象,将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随机分为HBIG A组:26例孕妇于产前3、2、1妊娠月和分娩前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400U(HBsAg阳性者注射HBIG200U、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注射HBIG400U);HBIG B组:29例孕妇于产前3、2、1妊娠月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U;对照组:26例孕妇产前未接受任何特殊治疗。3组均留取孕中期产检时(应用HBIG前)和临产日使用HBIG前后的静脉血标本,新生儿于生后联合免疫前留取外周血,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HBV标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以及PCR扩增HBV DNA S基因区片段并测序。结果55例新生儿为HBIG组(A和B)母亲所生,宫内感染率为14.5%,对照组为35.7%(χ^2=4.896,P=0.027)。HBIG A组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8例新生儿有3例宫内感染,对照组8例新生儿均有宫内感染(χ^2=7.273,P=0.007);HBIGB组7例新生儿有5例宫内感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P=0.104)。3组孕妇孕中期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相当,但分娩前HBIG A组孕妇HBsAg及HBV DNA均低于HBIG B组和对照组。HBIG A组新生儿血清抗-HBs检出率为38.5%。3组产妇分娩前均未检测到抗-HBs。HBV S区碱基替代突变率和氨基酸变异数在HBIG组(A和B)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例宫内感染儿,HBV S区碱基替代突变率和氨基酸变异数在HBIG组(A和B)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产前注射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肯定,按HBV携带不同状态使用两种不同剂量HBIG,并于分娩前加用一次,效果更佳;经胎盘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是HBIG重要作用机制;无症状携带HBV孕妇产前�
- 俞蕙朱启镕陈素清谢新宝陈慧王建设王晓红董左权费林娥张秀珍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免疫球蛋白类疾病传播免疫法
-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耐受机理及HBV母婴传播阻断的综合研究
- 朱启镕王建设王晓红吕晴张婷俞蕙顾新焕邵彩虹张公惠董左权费林娥
- 该课题对宫内感染在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中的地位、宫内感染引起免疫耐受的机理及对策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国内外首次提出产前、产时和产后综合阻断措施,使高危婴儿的阻断效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对宫内感染免疫耐受引起免疫失败的细胞...
- 关键词:
- 关键词: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儿童白细胞介素12转录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 12 (IL-12 )P40转录变化和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免疫失败的关系。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半定量RT PCR技术对 2 5例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儿童、8例宫内感染有效儿童及19名正常免疫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丝裂原 (植物血凝素和细菌酯多糖 )、酵母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及无刺激物时IL-12P40mRNA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L 12P40mRNA丝裂原刺激时转录在免疫失败组高于免疫有效儿童 (P =0 .0 42 ) ,自发转录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3 89,P =0 .0 0 4)。在小剂量HBsAg刺激时 ,对照组、有效组和免疫失败组转录差异不明显。和小剂量HBsAg刺激时比较 ,大剂量HBsAg刺激时对照组表现为转录显著增加 (P =0 .0 3 9) ,有效组和免疫失败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宫内感染HBV儿童对特异性抗原刺激IL-12反应低下可能是导致免疫失败的机制之一 。
- 王建设朱启垅俞惠顾新焕费林娥董左权
- 关键词:宫内感染白细胞介素12植物血凝素转氨酶水平血清丙氨酸
-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目的对前期研究发现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失败儿童表达异常的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和IL10,研究其相关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确定时限内选择乙型肝炎疫苗随访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儿童,系宫内感染HBV经免疫接种失败者为Ⅰ组,免疫接种有效者为Ⅱ组和非携带HBV母亲所生健康儿童作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NFα基因-238位点、IFNγ基因+874位点、IL4基因-590位点和IL10基因-108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TNFα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Ⅰ组显著高于Ⅱ组(χ2=6.797,P<0.05),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513,P<0.05),而Ⅱ组与对照组比较χ2=0.047,P>0.05;IFNγ基因+874位点A基因频率Ⅰ组与Ⅱ组比较χ2=7.238,P<0.05,与对照组比较χ2=5.199,P<0.05,Ⅱ组与对照组比较χ2=0.602,P>0.05;IL4基因-590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Ⅰ组与Ⅱ组比较χ2=0.632,P>0.05,Ⅰ组与对照组比较χ2=0.584,P>0.05,Ⅱ组与对照组比较χ2=0.004,P>0.05;IL10基因-1082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Ⅱ组与Ⅰ组比较χ2=10.359,P<0.001,Ⅱ组与对照组比较χ2=35.418,P<0.001,但是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759,P>0.05)。
- 朱启镕顾绍庆俞惠王建设顾新焕董左权费林娥
- 关键词:感染易感性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IFN-Γ基因免疫接种失败宫内感染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和-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顾绍庆朱启镕俞蕙费林娥董左权浦东波
- 关键词:Α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单核苷酸多态性HBIG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