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1篇“ HBIG“的相关文章
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受者停用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长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重建乙肝主动免疫的肝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分析疫苗接种及应答情况、应答者停用HBIG和(或)NAs的随访结果、停用HBIG和(或)NAs后HBV再感染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至开始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间隔为26(20,40)个月。接种疫苗至应答时间为15(8,27)个月。初始76例受者全部停用HBIG,36例受者停用HBIG和NAs。随访期间,76例停用HBIG受者中12例恢复使用HBIG,36例停用HBIG和NAs者中16例恢复使用NAs。HBIG和NAs停用时间分别为135(98,150)个月与133(34,149)个月。16例应答者未接种过加强针,36例应答者定期接种加强针,第1次接种加强针的时间距离停用HBIG的间隔时间为44(11,87)个月,未接种加强针和接种加强针的应答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截至随访日,9例受者失访,5例HBV再感染,3例受者死亡,1例受者移植物丢失并进行二次肝移植。5例HBV再感染受者中4例发生病毒变异。再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是否停用过NAs、移植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否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的受者长期停用HBIG是可行和安全的,但能否同时停用NAs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武凤段斌炜欧阳雅博张静曹宇栗光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核苷(酸)类似物主动免疫免疫重建再感染
LAM联合HBIG在HBV母婴传播中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105例HBV感染孕妇为样本。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74)和LAM组(n=31)。LAM组接受LAM治疗,联合组接受LAM联合HBI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临产前HBV标志物(HBVM)水平、HBV-DNA载量、肝功能指标,新生儿健康情况,新生儿HBV感染情况。分析药物安全性。结果:临产前,两组HBcAb、HBeAg及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HBeAg和HBV-DNA水平均低于LAM组(P<0.05)。临产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ALT、AST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10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肺炎、窒息和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疫苗前,联合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LAM组(P<0.05),接种疫苗后1个月,两组HBsAg阳性率均明显降低,两组HBs Ag和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孕妇发生一过性ALT水平轻度升高1例(1.89%),新生儿黄疸1例(1.89%),肌酸激酶升高2例(3.77%);LAM组孕妇未见明显异常,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例(1.89%),均未予特殊处理,观察1周后自行恢复正常。结论:LAM联合HBIG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可有效降低孕妇血液中病毒滴度和复制水平,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风险。
李玲玲毛玉萍周莹
关键词:母婴传播宫内感染阻断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联合不同剂量HBIG在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中的效果
2023年
比较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中替诺福韦联合100IU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200IU剂量HBIG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78例HBV感染的高病毒载量妊娠女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100IU组(339例)行替诺福韦联合100IU HBIG治疗,200IU组(339例)行替诺福韦联合200IU HBIG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情况、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水平母婴阻断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及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时抗-HB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IU组婴幼儿1个月、7个月抗-HBs水平较100IU组更高(P<0.05);两组HBeAg阳性率、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IU组97.05%抗-HBs阳性率较100IU组93.51%更高(P<0.05);200IU组3.24%阻断失败率较100IU组6.49%更低(P<0.05); 100IU组4.42%与200IU组5.3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中应用替诺福韦联合200IU剂量HBIG可于短期内提高免疫保护,有利于降低阻断失败率,且安全可靠,而长期效果与替诺福韦联合100IU剂量HBIG相近。
高淑君
关键词:替诺福韦母婴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替诺福韦联合不同剂量HBIG在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中的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联合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3月HBV感染的妊娠妇女[高载量(HBV DNA>1×10^(6)IU/mL)]1000例,分为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组(替诺福韦300 mg/d+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1月肌注100 IU HBIG+0、1、6月注射10μg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组(替诺福韦300 mg/d+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1月肌注200 IU HBIG+0、1、6月注射10μg乙肝疫苗)。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新生儿情况、抗-HBs水平、母婴阻断效果、安全性、随访24个月情况。结果基线资料及新生儿情况在二组中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组出生1月、7月的抗-HBs水平[依次(295.8±42.9)mIU/mL、(764.1±146.3)mIU/mL]高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组[依次(250.9±33.7)mIU/mL、(737.2±152.1)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组阻断失败率(3.6%)低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组(6.6%),抗-HBs阳性率(96.4%)高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组(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随访中,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组失访9例(1.8%),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组失访11例(2.2%);HBV DNA阳性、抗-HBs阳性在二组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替诺福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无不良反应。结论替诺福韦联合200 IU剂量HBIG在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中有助于短期内提高免疫保护及阻断效果,而长期效果与联合100 IU剂量HBIG相当,两种方案均安全可靠。
张沝张薇莉赵隽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替诺福韦HBIG乙肝疫苗母婴传播
两种HBIG疗法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复发的疗效比较
[目 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比较近8年我院接受新型疗法与传统疗法对于预防肝移植患者术后乙肝病毒复发的疗效。[方 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行肝移植手术的病例53例,其...
佟虹兴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肝移植乙型肝炎复发核苷类似物
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立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6例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间段再抽取180例母亲为HBsAg阴性的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取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方式截断母婴传播,对照组的患儿只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相关指标调查分析。结果:两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的母亲感染类型、分娩方式以及性别对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确认能够通过母婴传播,但只要按照规定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做好HBIG的免疫就能够有效阻断传播。
史赞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母婴传播
替比夫定联合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替比夫定联合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HBV感染孕妇197例中,92例在孕7月时开始口服替比夫定至分娩后3个月,两组新生儿均接受标准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随访12个月。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24 h和出生1个月宫内感染率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和22.8%,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7%和0.9%,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和9.8%,P<0.05),血清抗-HBs阳性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P<0.05)。结论应用替比夫定联合HBIG和乙肝疫苗能够有效抑制孕妇HBV DNA复制,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提高抗-HBs阳性率,对新生儿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陈嵘黄美玲凌雪梅林小红曾俊黎云夏建红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母婴传播孕妇
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拉米夫定(LM)对乙肝母婴阻断的临床效果
2019年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母婴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耀2018年3月接收的乙肝孕妇62例纳为对象,以单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HBIG治疗,观察组接受HBIG+LM治疗。结果:两组孕28周至分娩ALT水平均见变化,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转阴率12.90%比对照组的0.00%高,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率3.23%比对照组的22.58%低,P<0.05。结论:乙肝孕妇选择乙肝免疫球蛋白与拉米夫定联合母婴阻断的效果更佳。
张妙钟佳媚
关键词:乙肝母婴阻断乙肝免疫球蛋白拉米夫定
HBIG联合恩替卡韦用于HBsAg阳性受者接受HBsAg阳性供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恩替卡韦预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受者接受HBsAg阳性供肾移植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的30例肾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其均为HBsAg阳性受者接受HBsAg阳性供肾,同时在供肾植入前,将HBIG 400 U注入100 ml HTK保存液中,并经肾动脉灌注入肾脏中,以及术后HBIG联合恩替卡韦预防策略。术后随访,评价移植肾、肝功能,检测乙肝DNA复制,并分析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结果截至2017年10月,随访3~36个月。受者存活率为100%,移植肾存活率为100%。术后3周时,丙氨酸转氨酶(ALT)为(67±17)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53±12)U/L,血肌酐为(112±67.3)μmol/L,乙肝DNA为1×10~2~5×10~8拷贝/ml,2例患者HBV DNA拷贝数较前明显增加,1例患者进展为肝硬化代偿期,无急性肝衰竭和肝肿瘤发生。结论 HBsAg阳性受者可接受HBsAg阳性供肾,同时利用HBIG联合恩替卡韦预防,可有效控制乙肝短期爆发发生。
邱涛陈永连周江桥陈忠宝张龙潘丽娜周奕文
关键词:肾移植肝衰竭恩替卡韦
HBIG不同给药方法对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影响分析
[目的]乙肝复发是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HBIG在肝移植围手术期不同给药方案对乙肝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01日到2017年01月01日因“乙肝相关性肝病”在...
邹龙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肝移植恩替卡韦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朱启镕
作品数:310被引量:3,384H指数:2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
段恕诚
作品数:99被引量:773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小儿病毒性肝炎
吕晴
作品数:29被引量:25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母婴传播 HBIG
顾新焕
作品数:32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母婴传播 乙肝疫苗 宫内感染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郑树森
作品数:1,390被引量:4,289H指数:2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癌 肝脏移植 肝癌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