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绍庆

作品数:37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病毒
  • 16篇细胞
  • 14篇巨细胞
  • 12篇人巨细胞病毒
  • 9篇基因
  • 8篇易感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易感性
  • 7篇宫内
  • 6篇宫内感染
  • 6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体外
  • 5篇儿童
  • 4篇低分子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细胞病变效应
  • 3篇细胞因子

机构

  • 16篇江苏大学附属...
  • 12篇江苏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7篇镇江市第一人...
  • 2篇东南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37篇顾绍庆
  • 8篇李继安
  • 8篇叶亮英
  • 8篇郑意
  • 8篇朱启镕
  • 5篇俞蕙
  • 5篇董左权
  • 5篇朱广丽
  • 4篇洪庆荣
  • 4篇陈慧娟
  • 4篇张晓鸣
  • 4篇顾小海
  • 4篇费林娥
  • 3篇马晓蒙
  • 3篇赵媛
  • 3篇王建设
  • 3篇李文静
  • 3篇徐丽琴
  • 2篇叶元枫
  • 2篇张希云

传媒

  • 8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易感人群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0年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β-疱疹病毒亚家族的一位成员,是一种基因长约220 kb的DNA双链病毒。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该病毒后可威胁其生命,特别是新生儿及器官移植患者。且由于此病毒特定的生命周期、突变和潜伏期特征,CMV感染后又难以控制。故针对其治疗的研究热度近几年迅速上升,同时因其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威胁性较强,促使学者不断探索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几年巨细胞病毒易感人群(包括妊娠期妇女、胎儿、新生儿、年龄<3岁的婴幼儿及器官移植患者)的治疗方法及近几年的一些新型药物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柴竹洁顾绍庆宋孙莉
关键词:易感人群
曲普瑞林激发试验对青春早发育女童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曲普瑞林激发试验对青春早发育女童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青春早发育女童47例及性早熟女童62例的曲普瑞林激发试验资料。结果以黄体生成素激发峰值>5.05IU/L为诊断切点,青春早发育组与性早熟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9.4%(42/47)与90.3%(56/62),两组间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普瑞林激发试验对判断女童青春早发育的性质具有诊断价值,且大多数黄体生成素激发峰值在30~60min出现。
洪庆荣顾绍庆徐丽琴叶元枫
关键词:曲普瑞林儿童
低分子肝素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的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体外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病毒复制周期,设计3种抗病毒作用方式观察LMWH对HCMV的抑制作用。并设更昔洛韦(GCV)为阳性对照药。1.增殖抑制法:将人胚成纤维细胞(HF细胞)以病毒悬液吸附1.5 h后,弃去病毒液后加入含不同浓度LMWH。2.感染阻断法:HF细胞加不同浓度LMWH培养1.5 h,再加入100倍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100TCID50)的病毒感染细胞后用细胞维持液培养。3.直接杀灭法:LMWH药物与病毒共同置于培养箱中1.5 h,再感染HF细胞,1.5 h后更换成细胞维持液培养。各实验组细胞置37℃、50 mL.L-1二氧化碳恒温箱内培养,逐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结果。待病毒对照组出现明显病变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A490值。计算细胞存活率和病毒抑制率,并使用Probit回归法计算2种药物对HCMV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MTT法测定正常细胞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A490值分别为0.386±0.024和0.045±0.002。在增殖抑制法中,GCV的IC50、治疗指数(TI)分别为352.6 mg.L-1和47.8。在感染阻断法和直接杀灭法中,LMWH的IC50、TI分别为2 016.9 mg.L-1、1.12和555.5 mg.L-1、4.07。结论 LMWH具有抗HCMV作用,但作用机制与GCV不同,其通过感染阻断和直接杀灭机制发挥抗HCMV的作用,具有较明显的量效关系。
顾小海顾绍庆陈慧娟李继安叶亮英郑意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人巨细胞病毒细胞病变效应半数抑制浓度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标志物阳性母亲所生45例HBV宫内感染儿童(Ⅰ组)、8 5例宫内未感染儿童(Ⅱ组)和126例对照组儿童TNF-α基因-23 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 结果 HBV宫内感染组TNF-α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x2=6.797,P=0.009)和对照组(x2=9.51 3,P=0.002),HBV宫内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47,P=0.828)。 结论 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 8位点A等位基因与H B V宫内感染易感性相关,可作为检测其遗传易感性的标志之一。
顾绍庆朱启镕俞蕙费林娥董左权浦东坡
关键词:宫内感染易感性TNF-Α基因乙型肝炎病毒肿瘤坏死因子-Α等位基因频率
更昔洛韦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作用方式。方法:根据病毒复制周期设计3种作用模式来观察更昔洛韦对HCMV的抑制作用:模式Ⅰ将病毒与细胞混合后,再加入药物;模式Ⅱ将药物与细胞混合后,再加入病毒;模式Ⅲ将药物与病毒混合后再加入细胞。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该药物治疗指数。结果:更昔洛韦对人胚成纤维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 685.23 mg/L。在模式Ⅰ中,更昔洛韦对HCMV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5.255 mg/L,治疗指数为47.8;在模式Ⅱ和Ⅲ中,更昔洛韦对HCMV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更昔洛韦对HCMV感染细胞后显示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作用逐渐增强,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同时,体外实验显示,更昔洛韦对人胚成纤维细胞感染HCMV无预防作用。
顾绍庆顾小海陈慧娟李继安叶亮英郑意
关键词:更昔洛韦人巨细胞病毒细胞病变效应噻唑蓝比色法
IFN-γ+87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研究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儿的干扰素γ(IFN γ) +874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探讨宫内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母亲为HBV携带者 ,新生儿出生后按程序使用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和 (或 )HBV DNA阳性并持续阳性 6个月以上者为宫内HBV感染组 ,共 4 6例。出生时及以后随访中未曾出现过HBsAg或HBV DNA阳性 ,1岁时抗HBs达保护滴度以上者为正常免疫组 ,共73例。用ABIPrism770 0高通量荧光PCR系统对IFN γ +874SNP进行测定。结果 宫内HBV感染组IFN γ +874AA、A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6 7 4 %、19 6 %和 13 0 % ;正常免疫组AA、A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4 5 2 %、30 1%和 2 4 7%。两组IFN γ +874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5 10 2 ,P <0 0 5 )。宫内HBV感染儿童IFN γ +874AA基因型占优势。结论IFN γ +874基因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有关 ,提示IFN γ
俞蕙朱启镕顾绍庆费林娥浦东波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性乙型肝炎小儿
干扰素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与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了解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儿童干扰素-γ(IFN -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探讨宫内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母亲为HBV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按程序使用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并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为宫内HBV感染者(Ⅰ组)。出生时及以后随访中未曾出现过HBsAg或HBV- DNA阳性,1岁时抗HBs达保护滴度以上者为正常免疫儿童(Ⅱ组)。选取Ⅰ组42例,Ⅱ组68例,用毛细管电泳法对IFN -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 在42 例宫内HBV感染组儿童中IFN- 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CA12 )+/(CA12)+减少,42 例中仅有5 例,占11.90%, (CA12 )+/(CA12 )- 占26. 19%, (CA12 )-/(CA12 )- 占61.91%;正常免疫儿童IFN γ( CA12 )+/( CA12 )+ 占26. 47%, ( CA12 )+/( CA12 )- 占33. 82%,(CA12)-/(CA12)-占39.71%。宫内HBV感染组与正常免疫组比较趋势(P=0.0176),宫内HBV感染儿童(CA12)+/(CA12)+较正常免疫儿童减少。宫内HBV感染儿童IFN γCA重复12次的频率为25%,比正常免疫儿童IFN- γCA重复12次的频率43.38%明显降低,χ2 =7.548,P=0.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IFN -γ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可能?
俞蕙朱启镕顾绍庆董左权
关键词:宫内HBV感染IFN-Γ基因多态性
生长缓慢儿童156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生长缓慢患儿的病因构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就诊的156例生长缓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结果156例生长缓慢患儿中,平均年龄(7.43±2.37)岁,其中男童95例(61%),女童61例(39%);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68例(43.6%),特发性矮小(疑似)45例(28.8%),小于胎龄儿4例(2.6%),染色体疾病6例(3.8%)(其中Turner综合征4例,其它染色体异常2例),颅内肿瘤10例(6.4%)(其中包括颅咽管瘤术后继发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1例,生殖细胞瘤放疗术后继发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1例,垂体微腺瘤8例),垂体柄中断1例(0.6%),肝功能损害10例(6.4%),慢性胃炎4例(2.6%),先天性心脏病3例(1.9%),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0.6%),Bartte综合征1例(0.6%),有机酸血症2例(1.3%),心理情感障碍1例(0.6%)。结论生长激素缺乏症是儿童生长缓慢的最常见病因,但儿童生长缓慢病因复杂,需根据不同病因选择治疗方案。
洪庆荣顾绍庆徐丽琴叶元枫
关键词:矮身材儿童病因学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乙肝病毒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在中国约有1.3—1.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一半左右为母婴宫内或围产期传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者中约90﹪慢性化,并维持长时间的免疫耐受状态,对药物应答率低,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
顾绍庆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白细胞介素多态现象易感性
急性EB病毒感染致冠状动脉扩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提高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对冠状动脉损害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急性EBV感染致冠状动脉扩张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2个月,临床有发热、咽充血,外周血淋巴细胞增高,异淋>0.10,VCA-IgM阳性,外周血EBV-DNA定量升高,心彩超示左右冠状动脉扩张等表现,确诊为急性EBV感染伴冠状动脉扩张。应用静脉丙球、阿斯匹林等治疗3周后冠状动脉扩张改善。结论急性EBV感染可致冠状动脉扩张,确诊冠状动脉损害后应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并定期随访。临床应加强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改善预后。
李国民顾绍庆王锁英张歆韩晓玲李玉勤束静顾兆坤
关键词:EB病毒冠状动脉扩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