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玺 作品数:42 被引量:86 H指数:5 供职机构: 溧阳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CT定位栅定位应用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设计的效果 2022年 目的研究CT定位栅用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设计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2例肋骨骨折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以定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分别采用常规定位方法、术前CT定位栅定位。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医疗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22、10.633、7.823、8.928、20.52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4、3.733、4.231、23.93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7,P<0.05)。结论借助术前CT定位栅定位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设计,可缩短切口长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庄敏 张文玺 王飞鸽关键词: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切口 肺不张 三维(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分析三维(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手术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通过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治疗,部分患者后环不稳定,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收集手术相关数据,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重要组织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在随访过程中,对骨折复位情况和肢体功能进行评估。结果40例患者的伤口在第一阶段就已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0±1.5)d;骨盆骨折固定术的手术时间为30~95 min,平均(60.8±5.9)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30.6±11.5)mL;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6)周。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优33例(82.5%),良7例(17.5%);基于Majeed标准的肢体功能评估结果:30例为优秀(75.0%),10例为良好(25.0%)。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手术内固定可以在术前较好地评估患者骨盆骨折情况,有利于建模,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提高定位精度,最终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刘杰 张文玺 秦晓东 陈建 蒋正宇3D打印伤椎置钉内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3D打印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3月本院采用椎弓钉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5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术前行3D打印(打印组),33例未行3D打印(非打印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VAS评分、ODI评分和JOA评分,影像测量伤椎高度比和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打印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小于非打印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和伤椎置钉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02±4.67)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伤椎高度比均显著增加(P<0.05),而后凸Cobb角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伤椎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D打印可更好的术前规划、减少术中透视、缩短手术时间,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周金华 张文玺 乔之军 曹光华 刘国旗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3D打印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体会 2011年 锁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2年(2006~2008年)来使用武进三厂生产的锁骨钩钢板治疗此类患者30例,随访6~18个月,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乔之军 张文玺 郑志良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在早期诊断筋膜室综合征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在早期诊断筋膜室综合征的应用及体会。[方法]采用CYY-1型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对31例前臂、小腿、足、上臂肿胀患者进行筋膜压测量,对筋膜压达到切开标准的患者行切开减压,对未达到切开标准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31例中7例切开减压,残留创面延期缝合或植皮。其中2例初次测压未达到切开标准,经过动态测压,发现筋膜压逐步上升而达到切开标准,予以切开减压。[结论]采用自动筋膜压测量仪测量结果判断筋膜室综合征比采用Whitesides法判断更准确和方便,比依据症状体征更客观、科学,有效的避免了盲目性。 张文玺 郑志良 史建娣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折 三维打印镜像模型在锁骨骨折微创内固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背景:锁骨骨折的微创化手术治疗方式可采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接骨板内固定,但对于粉碎性骨折难以达到良好复位,由于体外塑形很难达到满意程度,闭合接骨板插入及螺钉固定有时会存在一定风险,如何微创化操作的同时实现接骨板的准确塑形和安全固定是目前较受关注的问题。目的:运用3D打印技术实现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微创化。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对12例单侧锁骨骨折患者行接骨板内固定术,所有骨折锁骨仅显露表面而不剥离锁骨床,对于粉碎性锁骨骨折采用三段小切口,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操作以保护锁骨血运,3D打印健侧锁骨镜像模型及骨折模型,在两个模型距离胸锁关节1 cm、3 cm、5 cm处做横截面测量长短轴,并进行双侧对照,偏差<10%再进行镜像模型手术预演,在镜像模型表面描绘出骨折线并进行接骨板预弯、钻孔、固定等实际操作,记录每个螺钉的长度和位置,术中调节钻头伸出套筒的长度为模型相应钉道记录的螺钉长度,以防止钻入过深而损伤锁骨下血管,从而实现尽可能少的组织剥离和最优化的固定。结果:将锁骨胸骨端左右侧3个层面的长短轴数据汇总,成对样本共6组,成对样本的相关系数均>0.78,成对样本中PC1、PC3、PC5的LL-RL及LS-RS组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左右两侧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采用微创操作固定,未出现血管损伤情况,术后复查X线显示内固定良好,螺钉长度合适,使用的接骨板及螺钉与术前预演一致。结论:通过3D打印健侧锁骨镜像模型与骨折模型,在无骨折区测量对比,对于偏差<10%的病例,在镜像模型上进行手术演练,获得预弯的接骨板与螺钉长度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实际手术中,从而实现MIPPO操作的目的。 张文玺 王新明 李栋 刘杰 沈黎明关键词:3D打印 锁骨骨折 接骨板内固定 预弯 间室内压监测与症状体征对间室综合征早期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间室综合征(CS)临床上偶有发生,根据症状体征结合间室内压(ICP)测定进行判断更安全,对于缺乏ICP测定设备的情况下,症状体征不失为简单且重要的判断方法,但难以量化。目的:分析ICP与症状体征评分在CS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评分的同时进行ICP测量,先由专科医师记录症状体征并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记录总分值作为评分组;再采用CYY-1型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对前臂与小腿肿胀进行ICP测量,计算ΔP(舒张压-ICP)作为测压组。测压组与评分组采用自身对照。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断症状体征评分与ΔP的相关系数是否存在线性相关;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析通过症状体征评分和ΔP判断发生CS的数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8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为期1周的临床观察,其中6例的症状体征评分>10分且ΔP<4 kPa,一致判断为CS,并予以切开减压处理,症状体征评分与ΔP存在线性关系(r=0.822);症状体征评分和ΔP判断发生CS的数量分别为6例和14例,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说明两种判断方法对CS的诊断存在一定区别,以ΔP判断可以发现更多存在潜在危险的患者。结论:采用症状体征评分进行CS判定存在一定风险性;采用ΔP<4 kPa作为切开减压标准极少出现CS未检出的情况。因此,以ΔP<4 kPa作为切开减压标准的同时仍需要结合症状体征进行综合考虑。 张文玺 方加虎 凌为其关键词:骨折 舒张压 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20例体会 2008年 内踝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属关节内骨折,解剖要求高,故常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采用克氏针钢丝“8”字张力带加压固定,或松质骨螺钉固定,需骨折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自2004年6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戴峰 张文玺 郑志良关键词:内踝骨折 手术治疗 可吸收螺钉 关节内骨折 克氏针钢丝 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0年 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 limb compartment syndrome,ALCS)是骨伤科中较为严重的危重急症之一,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及小腿前方,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部分组织坏死,后遗肌肉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肢体坏死被迫截肢。临床上通常根据“6P”来判断,但主观性太强,可靠的检测方法是筋膜室内的压力(ICP)测量。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对22例前臂与小腿肿胀患者进行筋膜压测量,现报告如下。 张文玺 吉跃平 郑志良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 测量仪 前臂掌侧 小腿肿胀 危重急症 组织坏死 3D打印镜像模型与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2种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46例髌骨骨折资料。男26例,女20例;年龄19~79岁,平均51.5岁。骨折均为AO分型C型。根据实体模型设计要求,将具备双侧下肢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镜像模型组(24例),仅有单侧下肢CT扫描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分割模型组(22例)。镜像模型组患者需行双侧膝关节及超过15 cm的胫骨近端CT扫描,分割模型组仅需要患侧膝关节CT扫描,分别提取原始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方法进行对称性判断后,形成骨折原始模型和镜像模型并分别打印,术中参考镜像模型绘制的骨折线寻找形态一致骨折块,予以拼合与固定。分割模型组骨折块分割成独立实体,转化为STL文件后,分别打印,并将骨块按顺序拼合与固定。术后均摄X线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模拟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1、6个月B?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对于呈粉碎性、存在压缩和嵌插的骨折患者,仅适宜采用镜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对于无嵌插、无压缩、无粉碎性的骨折,两种模型都适宜;而存在双侧同部位骨折、小儿麻痹症、一侧肢体缺如的、曾有过陈旧性骨折的患者,适宜采用分割模型进行术前规划。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进行双侧对照,两侧的3个层面共6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割模型组和镜像模型组患者术前模拟手术时间分别平均为11.2、9.2 min,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3分;术后1、6个月B?stman评分均>20分。结论健侧髌骨镜像模型可以作为患侧的骨折复原模型进行使用,但严重退变者需预先验证对称性。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 张文玺 周金华 刘杰 葛曙光关键词:髌骨 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