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逸仙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作为患者组,同期无冠状动脉病变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133双阳性细胞(EPCs)的数量。然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高于狭窄程度较低的患者(P<0.05);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冠脉狭窄可导致外周血EPCs数量增多。
- 陈杰民涂昌梁逸仙兰军陈本发刘映峰
- 关键词:心绞痛病理生理学冠状动脉狭窄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5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133双阳性细胞EPCs的数量,并且检测每位患者hs—CRP水平。于住院后次日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Gensini评分系统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统计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EPCs数量及hs—CRP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EPCs分别为(30.95±5.50)、(58.66±4.45)个/10万.而实验组与对照组hs—CRP分别为(40.25±9.80)、(3.45±1.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内EPCs数量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的增加亦随之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程度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r=0.593,P〈0.01),而hs—CRP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14,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而hs—CRP则明显增加,但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外周血EPCs数量增多,hs—CRP则没有明显改变,EPCs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而hs—CRP反映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活动程度。
- 涂昌陈杰民李淑芬梁逸仙兰军陈本发潘伟彪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皮祖细胞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敏C反应蛋白
- 药物洗脱支架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对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治疗分为支架置入组32例和单纯药物组28例,均在入院时、术后1周及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34/KDR单个核细胞水平;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2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分别观察其集落形成、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与术前比较,支架置入组术后1周及6个月EPC数量、双阳性细胞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明显增高(P<0.05);与单纯药物组比较,支架置入组术后1周及6个月EPC数量、双阳性细胞数量、迁移及增殖能力明显增高(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EPC数量及功能均增加,从而有助于改善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 涂昌兰军梁逸仙陈本发陈杰民程飞夏文豪潘伟彪陶军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东莞地区2140例不育患者精液CASA分析
- 目的:通过对不育患者精液常规检查进行分析总结, 探讨精子的各种运动参数在不育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仪,按操作规程对门诊2140例不育男性患者和47例正常生育能力男性的精液进行精子动、静态检测分...
- 姚叶林何英爱梁逸仙叶锦俊
- 文献传递
- 试论寒证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被引量:6
- 2012年
- 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和实寒等。表寒留于肌表,留著关节而致痹病;里寒之邪直中脏腑,伤肾入骨,致骨重不举,瘦削疼痛,久而关节肢体变形,成为痹难愈之疾;虚寒则阳气推动无力和气化、温煦功能不足而出现关节疼痛;实寒客于体内,阻遏阳气,阴寒凝泣,不通则痛而致痹病。治疗痹病之古今常用方剂均使用祛寒或温热之品。寒证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密切,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临床处方用药应考虑祛寒或温阳之品,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并预防其发生发展。
- 钟秋生梁逸仙陆向然邱信葵
- 关键词:寒证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解表散寒温阳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