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急性
  • 7篇梗死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5篇疗效
  • 4篇蛋白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疗效观察
  • 4篇脑血
  • 3篇蛋白原
  • 3篇血管
  • 3篇血浆
  • 3篇血清
  • 3篇血糖
  • 3篇尿酸
  • 3篇纤维蛋白
  • 3篇纤维蛋白原
  • 3篇脑血管
  • 3篇急性脑梗死

机构

  • 24篇郑州大学第五...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6篇朱迎慧
  • 21篇何远宏
  • 15篇晁志文
  • 7篇刘柳
  • 6篇王鹏
  • 4篇赵源征
  • 4篇张敏
  • 2篇周晨光
  • 2篇牛延良
  • 1篇张敏
  • 1篇苗勤
  • 1篇刘柳
  • 1篇姜炎
  • 1篇田庆丰
  • 1篇刘珊珊
  • 1篇张卫东
  • 1篇田志强
  • 1篇田小瑞
  • 1篇王鹏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中青年脑梗死检测被引量:3
2007年
朱迎慧晁志文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2007年
朱迎慧晁志文
关键词:脑梗死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共25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108例,中-重度狭窄组143例,分析两组患者FAR及其他临床及检验资料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年龄、Hcy、尿酸、FAR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00、0.011、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cy(OR=1.049,95%CI:1.007~1.092,P=0.022)、尿酸(OR=1.005,95%CI:1.001~1.009,P=0.013)、FAR(OR=1.045,95%CI:1.028~1.063,P<0.001),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FAR预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CI:0.684~0.805,P<0.001)。结论FAR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帮助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生化指标,还可帮助临床医生在面对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时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
宫艺嘉朱迎慧赵源征晁志文何远宏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白蛋白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
低血糖误诊为脑卒中36例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朱迎慧张敏
关键词:误诊
乙酰天麻素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乙酰天麻素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门诊偏头痛患者116例,按随机方法分为A(乙酰天麻素片组)组、B(氟桂利嗪组)组和C(乙酰天麻素片和氟桂利嗪组)组,A组给予乙酰天麻素片口服治疗...
朱迎慧潘双杰何远宏
关键词:偏头痛氟桂利嗪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用尿激酶(UK)30万U联合低分子肝素4100IU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程7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且未见并发症。说明小剂量UK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高、副作用少。
朱迎慧何远宏
关键词:尿激酶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诊断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共116例,根据术后斑块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47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9例。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FAR及其他检验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FA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R(OR=1.448,95%CI:1.216~1.723,P=0.000)、红细胞分布宽度(OR=1.642,95%CI:1.075~2.507,P=0.022)和血尿酸(OR=1.007,95%CI:1.001~1.012,P=0.031)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A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0.672~0.862,P=0.000),0.709(95%CI:0.608~0.810,P=0.000),0.631(95%CI:0.526~0.736,P=0.017)。FAR的ROC曲线下面积虽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尿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R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09,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66.0%。结论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斑块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苑和平赵源征朱迎慧晁志文周晨光孙若楠杨卓滢何远宏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疾病血清白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记
小剂量尿激酶与巴曲酶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三组,即小剂量尿激酶组(Ⅰ组)、巴曲酶组(Ⅱ组)与对照组(Ⅲ组),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死率、出血发生率、纤维蛋白原变化和存活患者治疗后7、14、28d的SSS评分及治疗后90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index,BI)评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起病至入院时间、纤维蛋白原及SSS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Ⅲ组(共121例患者)治疗后90d的BI评分分别为63·7±12·7、62·3±13·5、42·6±13·1,Ⅰ组与Ⅱ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14、28d,Ⅰ、Ⅱ组的SSS评分与Ⅲ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I组与Ⅱ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5、7d,Ⅰ、Ⅱ组的血清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在14d回升至接近治疗前水平,Ⅲ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巴曲酶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均有较好疗效,有阻止病情进展的作用,且出血发生率不高。
何远宏晁志文张敏朱迎慧刘柳王鹏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巴曲酶脑梗死
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血脂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TIA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7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68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 1次/d;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血脂、血压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血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IA患者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有改善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血脂的作用。
朱迎慧何远宏晁志文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辛伐他汀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血压
溶栓前血清钙和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究溶栓前血清钙、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228例,分为非HT组198例和HT组30例。分析2组溶栓前血清钙、血尿酸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HT组溶栓前血清钙、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非HT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血清钙、尿酸水平是AIS患者溶栓后HT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溶栓前血清钙、血尿酸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95%CI:0.664~0.783,P=0.000)、0.680(95%CI:0.615~0.740,P=0.001),2项指标预测效能相似(P=0.528)。结论溶栓前血清钙、尿酸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初步判断HT风险、制定合理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孙若楠赵源征朱迎慧晁志文刘珊珊苑和平杨卓滢何远宏
关键词:尿酸出血血小板聚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