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英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胸科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镇痛
  • 1篇镇痛
  • 1篇自控硬膜外
  • 1篇自控硬膜外镇...
  • 1篇外科
  • 1篇胃镜
  • 1篇效应室
  • 1篇效应室靶控输...
  • 1篇罗比卡因
  • 1篇结肠
  • 1篇结肠镜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篇施英
  • 2篇冯艺
  • 1篇姜陆洋
  • 1篇孙颖
  • 1篇田伟
  • 1篇马瑞云
  • 1篇武立民
  • 1篇杨拔贤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丙泊酚效应室靶控输注用于患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效应室靶控(TCI)丙泊酚用于患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合并一种以上心血管疾病的拟行择期胃镜+结肠镜检查的患者40例(年龄60-80岁),分为TCI组和TIVA组(n=20),分别以效应室浓度2.5μg/ml靶控输注和1-1.5mg/kg初始量+5mg/kg/h恒速输注丙泊酚。记录术中循环情况,苏醒时间,并发症,丙泊酚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TCI组术中循环波动幅度小,用药量少,术中体动、低氧等并发症少,两组患者在苏醒时间上无差异,而均未出现术后恶心呕吐和术中知晓。TCI组的苏醒时效应室浓度为0.96±0.23μg/ml。结论 Ce=2.5μg/ml的效应室靶控模式输注丙泊酚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胃镜+肠镜联合检查麻醉效果确切,维持剂量少,安全有效。
姜陆洋武立民施英马瑞云冯艺
关键词:靶控输注丙泊酚
0.2%罗比卡因和0.15%布比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评价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与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ASAⅠ~Ⅲ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 ,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R组 (n =16 )给予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 ;B组 (n =16 )给予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行PCEA ,持续镇痛治疗 72小时 ,由不知情观察者每 4小时记录一次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血压、心率及SpO2 。每 2 4小时记录全天有效按压次数、所用药量、最痛时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 ,并由病人评价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 1天VAS评分分别为 :安静时R组 (1 1± 1 5 )分 ,B组为 (1 0± 1 4 )分 ;咳嗽时R组 (3 2± 2 0 )分 ,B组 (3 4± 1 3)分 ;最痛程度R组 (4 5± 2 6 )分 ,B组 (4 6±1 6 )分 ,满意度均为 3(2~ 4 )。术后第 2天和第 3天VA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与第 1天类似。两组安静、咳嗽及最痛时的VAS评分、患者自评镇痛满意度、总用药量及PCEA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第 2天最低平均动脉压R组 (83± 7)mmHg ,B组 (75± 11)mmHg ,第 3天最低心率R组(87± 8)次 /分 ,B组 (78± 9)次 /分 ,B组均低于R组 (P <0 0 5 )。?
孙颖冯艺杨拔贤武力民田伟曾广辉施英
关键词:自控硬膜外镇痛罗比卡因布比卡因胸外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