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老年
  • 3篇病患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护理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低血糖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血糖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活化
  • 1篇血压
  • 1篇炎症
  • 1篇夜间低血糖
  • 1篇营养不良
  • 1篇营养不良风险

机构

  • 9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9篇宋晶晶
  • 5篇白宏英
  • 2篇杨霄鹏
  • 2篇徐辉
  • 2篇邢媛媛
  • 1篇魏志华
  • 1篇蔡大军
  • 1篇陈静
  • 1篇娄季宇
  • 1篇范蕊
  • 1篇蔡莉娜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个性化康复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个性化康复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4—202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二病区收治的7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根据恢复期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早期肢体、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的NIHSS、FMA和Barthe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NIHSS、FMA和Barthe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恢复期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
宋晶晶
关键词: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
苯扎贝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苯扎贝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观察苯扎贝特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和苯扎贝特干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功能异常,与模型组相比苯扎贝特能够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促进HIF-1α、VEGF的表达(P<0.05)。结论苯扎贝特可增加HIF-1α、VEGF的表达,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宋晶晶娄季宇杨霄鹏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苯扎贝特低氧诱导因子
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95例,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组31例(32.6%)和未进展组64例。PMD为发病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较入院增加≥1分。比较2组临床资料特点,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PMD的预测因素。结果PMD组女性、入院NIHSS评分、下部脑梗死和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1%vs 35.9%、(4.13±1.50)分vs(3.58±1.14)分、45.2%vs 17.2%、80.6%vs 53.1%,P<0.0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OR=3.512,95%CI:1.146~10.766,P=0.028)和下部脑梗死(OR=6.029,95%CI:1.374~26.450,P=0.017)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和下部脑梗死可作为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指标。
徐辉宋晶晶陈静邢媛媛陈帅陈思白宏英
关键词:脑桥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硫代半乳糖苷通过抑制半乳糖凝集素-8的糖结合活性改善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小鼠脑出血后半乳糖凝集素-8(Galectins-8)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肿周围免疫炎症细胞表达情况,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劳克坚牢蓝/焦油紫(LFB/CV)染色观察CH急性期脑组织的血肿体积、脑肿胀程度。结果脑出血后硫代半乳糖苷抑制Galectins-8的糖结合活性,可显著减少血肿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Iba1:t=2.904,P=0.0272;MPO:t=3.503,P=0.0128),抑制脑血肿体积扩大(t=2.486,P=0.0486),减轻脑水肿(t=5.369,P=0.0126),从而改善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结论脑出血后Galectins-8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继发性脑损伤的程度,可能成为治疗脑出血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宋晶晶白宏英徐辉陈思邢媛媛
关键词: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免疫炎症小鼠
基于GLIM评分的帕金森病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 研究预测帕金森病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模型,为早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0-01—2022-12收治的229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机器学学习的方法构建帕金森病患者营养不良筛查模型。结果 营养不良组患者Hoehn-Yahr分级3~4级患者数量较营养正常组患者数量高,营养不良组患者病程较营养正常组患者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帕金森病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显示:Hoehn-Yahr分级、病程、体重指数、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是帕金森病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该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为0.837(95%CI:0.787~0.88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7,显示较好的预测价值。决策曲线分析所示当概率值为2%~79.0%时,使用此模型,患者临床净获益率最高。结论 该列线图模型为有效筛查帕金森病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为尽早进行营养干预提供了依据。
陈思杨霄鹏陈帅宋晶晶奚志白宏英
关键词:帕金森病营养不良
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16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复发脑梗死患者设为A组,11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设为B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统计3组阿司匹林抵抗率、血小板聚集率和PLA(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PLA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B、C 2组,且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阿司匹林抵抗率为27.3%,与B组的11.8%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和阿司匹林抵抗均起到重要作用,需尽早发现阿司匹林抵抗,调整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策略,以保证治疗的有效率。
宋晶晶白宏英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活化脑梗死复发
写作性记录联合怀旧护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写作性记录联合怀旧护理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1日~2022年8月31日收治的102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参照组采用怀旧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写作性记录;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干预前后照顾者积极感受[采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及照顾者负担[采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ZBI)]。结果:实验组患者认知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照顾者PAC、ZBI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1)。结论:写作性记录联合怀旧护理可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照顾者积极感受,改善照顾者负担。
任秀云李梦珠魏志华宋晶晶崔艳荣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观察及预防老年患者不易发觉的夜间低血糖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避免造成中枢不可逆损伤.方法住院期间采用血糖监测(必要时加测凌晨02:00~03:00血糖).需要睡前注射胰岛素患者应进食,禁止自行增加或减少降...
宋晶晶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护理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发病率,总结RPLS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60例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的产妇,根据MRI结果分为RPLS组和非RPLS组,收集2组相关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信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妇的RPLS发生率分别为47.06%(16/34)和46.15%(12/26)。与非RPLS组相比,RPLS组头痛(85.71%比23.81%)、重度高血压(42.86%比18.75%)的发生频率均明显增加(P<0.05)。枕顶叶是RPLS患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89.29%)。RPLS组剖宫产率(92.86%比62.50%)、早产率(35.71%比9.38%)均高于非RPLS组(P<0.05),住院时间(13.14±3.01比5.41±2.50)、低蛋白血症发生率(21.43%比6.25%)高于非RPLS组(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患者RPLS发生率高,临床症状及重度高血压对预测RPLS有帮助。RPLS影响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枕叶和顶叶。
蔡莉娜白宏英宋晶晶蔡大军许艇范蕊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重度子痫前期子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