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效中
-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南沙群岛海域地质与油气远景被引量:4
- 1993年
- 根据南沙海域的反射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地层学方法,对南海南部的地震层系、构造格局、地壳性质、构造演化轮廓、沉积盆地成因类型及石油地质条件作了扼要论述。
- 周效中姜绍仁叶秀开
-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远景石油地质构造地层学沉积盆地
- 南海及其邻区的上地幔三维密度结构和动力学
- 陈雪周效中陈普刚苏达权姜绍仁林进峰
- 研究揭示南海上地幔的密度分布、三维构造和南海形成演化。利用南海上地幔的三维密度分布研究出南海上地幔的三维构造,上地幔的几个深部的主要地层界面,南海上地幔是双层对流,菲律宾海沟的俯冲地壳进入240-460km深的南海上地幔...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
- 马尼拉海沟北段勘查试点
- 赵岩刘昭蜀王启玲周人初周效中周锡徐谢以萱庄农等
- 一、成果内容简介、关图技术、技术经济指标:《马尼拉海沟北段勘查试点》研究报告共分7章,其内容如下:1.海上工作概况及方法技术。主要简介测网布置,根据85-904-06-01合同书要求共设测线32条,联络测线1条,测线方向...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海洋调查
- 南海西部沉积层厚度与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 邱燕周效中陈泓君彭学超李唐根蔡祝平吴新林邓慧荣
- 本专题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多年来在南海所获取的综合调查资料及成果为基础,从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入手,应用层序地层等研究手段,注重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南海西部的晚新生代地震地层特征,详细...
- 关键词:
- 关键词:南海西部
- 南沙群岛海域构造地层及构造运动被引量:6
- 1993年
- 根据对“实验2”号调查船1987—1991年测得的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论述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构造层划分、时代属性与分布发育特征。提出本区自白垩纪中期以来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两个裂谷作用构造旋回。
- 姜绍仁周效中
-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构造地层
- 南海曾母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历史被引量:8
- 1990年
- 曾母盆地沉积发育过程中被两个区域性不整合将地层分为Q-E_3、E_2-E_1和前第三系三套构造层.渐新世前该盆地为南沙古陆南沿拗陷区,以南为古洋盆.随着洋壳向东南消减,始新世晚期南沙与加里曼丹两个微陆块发生碰撞,盆地大部一度上升成陆.此后南沙古陆块断解体,与曾母盆地一起逐渐沉降,古地形由北陆南海转化为北海南陆.该盆地面积大,沉积巨厚,生储盖层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 姜绍仁周效中黄慈流夏勘原刘帝光黄志明
- 关键词:曾母盆地地质构造沉积盆地油气远景
- 南沙海区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 周蒂詹文欢周效中刘海龄陈汉宗吴世敏阎贫施小斌
- 研究首次在南沙岛礁区实施岩石拖网,在3个站获得海底岩石样品,并在室内进行了多种测试分析,发现含始新世钙质超微化石、具有类似“抱球虫软泥”的特征的钙质磷块岩,证实了南沙岛礁区中部存在早第三纪半深海相沉积层,指出南沙海区海相...
- 关键词:
- 关键词:南沙海区动力学
- 南沙群岛海域地震地层初步研究
- 南沙群岛海域位于南海南部,纳土纳群岛以东,北纬12°以南海域。面积约100万km2,1987至 1991年中国科学院南沙考察队在该海域共完成4个航次地球物理调查,其中多道反射地震测线19条,总长6883km,折射声纳浮标...
- 姜绍仁周效中叶秀开姜吉惠
-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曾母盆地晚始新世地震地层始新统
- 文献传递
- 曾母盆地构造层特征被引量:4
- 1990年
- 根据“实验2”号调查船1987年4月在南海南部进行的多道反射地震测量结果,结合前人发表的资料,对分布于曾母盆地中的三套构造层的地震相变化、沉积、构造特征及时代属性作了分析研究。文中还探讨了古新世以来该区的构造运动与古地理环境演变。
- 姜绍仁周效中黄慈流夏戡原刘帝光
- 关键词:盆地构造层古地理
- 南海西缘构造动力学边界研究
- 刘海龄刘迎春周效中郑红波
- 该项目受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对南海西缘构造动力学边界进行了全面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上的对比分析。认为该带是一条相互贯通的走滑断裂系统,可分为3个一级段落:北段即陆上的哀牢-红河剪切走滑断裂带;中段即红河口至南...
- 关键词:
- 关键词:构造动力学岩石圈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