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龄

作品数:119 被引量:84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4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盆地
  • 16篇新生代
  • 15篇地质
  • 15篇油气
  • 12篇南海北部
  • 9篇岩石
  • 9篇岩石圈
  • 9篇水合物
  • 9篇勘探
  • 9篇海底
  • 7篇动力学
  • 7篇中生代
  • 7篇走滑
  • 7篇成藏
  • 6篇淡水
  • 6篇特提斯
  • 6篇天然气水合物
  • 6篇气水
  • 6篇气水合物
  • 6篇海底淡水

机构

  • 115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广州海洋地质...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南京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海南省地质调...
  • 1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19篇刘海龄
  • 36篇阎贫
  • 16篇何家雄
  • 15篇施小斌
  • 15篇姚永坚
  • 13篇吴世敏
  • 12篇刘迎春
  • 11篇周蒂
  • 10篇丘学林
  • 10篇张伯友
  • 10篇夏斌
  • 10篇孙岩
  • 9篇杨树康
  • 9篇朱荣伟
  • 7篇詹文欢
  • 7篇王印
  • 6篇孙珍
  • 6篇万志峰
  • 6篇张毅祥
  • 6篇魏常兴

传媒

  • 16篇海洋地质与第...
  • 7篇热带海洋学报
  • 6篇大地构造与成...
  • 5篇地球科学(中...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南海研究与开...
  • 3篇热带海洋
  • 3篇地球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海洋通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河口海底淡水资源的形成被引量:7
1998年
在分析沿海河口区域地质构造和层序地层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潜在的新的淡水资源———海底淡水资源,并研究了沿海河口区域海底淡水的形成、赋存、运移等特性。
刘海龄吴世敏魏常兴杨树康詹文欢张毅祥
关键词:淡水资源海底淡水
海南岛小妹韧性剪切带的纳米尺度被引量:9
2016年
为查明构造性质不明、空间位置不清楚的南海北缘琼南缝合带西段——九所-陵水断裂带,采集断裂带东段小妹韧性剪切带中花岗岩、石榴石石英片岩和花岗质片麻岩3类样品,探讨其纳米尺度特征.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测结果表明:这3类岩石存在多种纳米结构和构造,结合野外实践得到的该剪切带纳米颗粒的发育程度与其所受剪切作用有关.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可能有:(1)剪切力作用下层状硅酸盐热分解;(2)颗粒塑性变形后发生脆性破裂,再经剪切作用研磨而成.与台湾太鲁阁深大断裂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岩石样品进行SEM测试结果对比,发现其纳米颗粒特征和研究区具可比性,据此推测小妹韧性剪切带在区域构造归属上可能与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带密切相关.
沈宝云刘兵刘海龄周洋刘成东张雪芬
关键词:扫描电镜
南海中央海盆岩石圈纵向演化模拟研究
南海区域白垩纪末以来的大地造演化主要表现为陆缘裂离、海度扩张和区域沉降三个过程,岩石圈纵向演化模式是以陆缘裂离和海底扩张阶段的岩石圈减薄为特征,初期为机械伸展减薄,后期为热减薄和软流圈底辟减薄.区域沉降则是由于软流圈顶部...
刘迎春刘海龄张健
关键词:南海盆地岩石圈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第三系沉积及主要烃源岩发育特征被引量:46
2008年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第三系沉积及烃源岩发育,既有巨厚海相坳陷沉积的中新统烃源岩,也有分布广泛的古近系中深湖相烃源岩,油气资源较丰富。根据南海北部边缘新生代沉积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可将其划分为走滑伸展型和断陷裂谷两大类型,前者以新近系巨厚海相坳陷沉积及海相中新统烃源岩发育为突出特点,后者则以古近系陆相断陷裂谷沉积和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近海(河湖)沼泽相煤系烃源岩发育为主要特征,这些烃源岩的发育展布规律、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母质类型、成熟演化特点以及生烃潜力等均差异较大。
马文宏何家雄姚永坚刘海龄万志峰
关键词:南海北部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特点被引量:33
2008年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该区天然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烃类天然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成熟-高熟油型气及煤型气以及高熟-过熟天然气等3大成因类型;非烃天然气CO2可划分为壳源型(有机/无机)、壳幔混合型及幔源型等3型4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浅层广泛分布,气源来自上新统及第四系海相沉积;成熟油型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琼东南东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气源来自始新统中深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成熟-高熟煤型气及高熟-过熟天然气,则主要展布于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前者气源主要由渐新统煤系和中新统海相偏腐殖型烃源岩所供给,后者气源则来自不同类型高熟-过熟烃源岩。CO2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部分区域,气源分别来自受泥底辟热流体活动影响强烈的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和深部地幔活动。
何家雄姚永坚刘海龄万志峰
关键词:南海北部生物气
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演化过程被引量:4
2020年
构造沉降史分析有助于认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基础。为对比分析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选取了横穿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的多道地震剖面测线,其中NH973-3测线横跨西南次海盆北侧陆缘中-西沙地块,NH973-1+SO27-04联合剖面跨越西南次海盆南侧陆缘南沙地块,在地震地层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回剥法和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构造沉降特征及伸展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的构造沉降曲线特征表现为裂陷初始期曲线斜率平缓,裂陷强烈期和末期曲线斜率较陡,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曲线斜率又回归相对平缓的反“S”形多段式特征;(2)两侧陆缘的构造沉降具有一定的延迟滞后性,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岩石圈的分层差异伸展及南海西缘断裂的右旋走滑活动有关,且南海西缘断裂的右旋走滑活动造成两侧陆缘的构造沉降中心向南迁移;(3)两侧陆缘盆地主要形成于晚渐新世,北侧陆缘因受晚渐新世南海西缘断裂右旋走滑活动的改造影响而形成伸展-走滑相关的沉积盆地,南侧陆缘在早中新世因受到挤压碰撞的改造影响而形成伸展-挠曲复合型沉积盆地。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沉积盆地的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背景支持。
朱荣伟朱荣伟刘海龄姚永坚徐子英
关键词:构造沉降南海西南次海盆
南沙地块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特征被引量:32
2004年
将南沙地块及其周边地块置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根据地球物理、地层展布、构造变形等特征,确立了南沙地块的一级构造边界,提出南沙地块的演化与古南海及现今南海的演化密不可分。古南海分隔了南沙地块和加里曼丹—巴拉望地块,随着古南海由西南往东北的剪刀状南向俯冲封闭和现今南海的张开,南沙地块和加里曼丹—巴拉望地块之间先后在始新世—晚中新世发生B型俯冲、A型俯冲及碰撞作用,形成沙捞越俯冲碰撞带,并在该带北侧形成南沙地块前陆盆地区、南沙地块隆起区及南海深海盆3个构造单元。
吴世敏周蒂刘海龄
关键词:南沙地块构造区划
南沙西部海域伸缩型右旋走滑双重构造系统及其动力学过程被引量:17
1999年
万纳断裂带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系统,由其南段前锋的拉奈—沙捞越走滑-收缩叠瓦扇、北段尾端的南海西南次海盆西南端走滑-伸展叠瓦扇和中段的万安盆地走滑-拉分双重构造所组成,其动力主要源自中生代末以来华南—印支陆缘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和南海海底扩张,它的走滑拉分作用直接导致了万安盆地的产生,对该海域油气等资源的形成与聚集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刘海龄
关键词:动力学
南海西缘结合带的贯通性被引量:17
2015年
为了探讨南海西缘结合带的构造贯通性,在系统分析其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剖析了该带的分段性和深-浅部构造几何学特征,对该带的哀牢山-红河-越东-万纳-卢帕尔各段进行了全面的构造几何学及构造运动学上的对比分析,提出该带是一条相互贯通的走滑断裂系统,其各部分在构造几何学上符合走滑构造的基本构架,构造运动学上具有同时性,浅部各段具有共同相连的深部的"根",表现出明显的时空上的贯通性与构造上的一致性.
刘海龄姚永坚沈宝云蔡周荣张智武许鹤华王淑红魏常兴陈建明
关键词:海洋地质
南海北缘琼南缝合带的存在被引量:25
2006年
利用南海地区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包括多道反射地震、海底地震、重力、磁力资料、古地磁以及钻孔等资料,详细进行了沉积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岩浆岩、变质岩、地球化学、重力学、磁力学、古地磁学及大地构造的综合分析,发现了南海北部边缘存在一条前新生代的古缝合带——“琼南缝合带”.它西起海南岛南部九所-陵水断裂带,向东经南海北部陆坡,与台湾寿丰断层相连.琼南缝合带的缝合时代大致为印支期,为古特提斯主洋盆在南海地区的延伸段——“琼南海盆”的遗迹.该缝合带的形成标志着琼南地块向琼中地块的拼贴.琼南缝合带往西过红河-万纳走滑断裂带南段可与碧土-昌宁-孟连-劳勿-文冬古特提斯主缝合带南延段相连,往东在台湾的东北侧过马尼拉海沟断裂带的北延段则与西南日本隐岐-飞弹(Oki-Hida)前侏罗纪地体群南缘侵位缝合带相连。琼南缝合带的发现,对研究南海海区前新生代大地构造格局和前新生代海相残余-叠加型盆地的油气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海龄阎贫刘迎春邓辉
关键词:古特提斯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