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劼 作品数:23 被引量:9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积水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水利工程 更多>>
钻孔留针治疗儿童单纯性骨囊肿 被引量:9 2006年 单纯性骨囊肿70%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占儿童原生性骨肿瘤的3%,好发部位是肱骨和股骨的近干骺端,二者约占骨囊肿的95%。95%肱骨近端骨囊肿和50%股骨近端骨囊肿是因病理性骨折而发现。 朱振华 杨劼 宋猛 张海涛关键词:单纯性骨囊肿 儿童 股骨近端骨囊肿 钻孔 肱骨近端 病理性骨折 经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术在儿童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杨劼 张建立 王旺关键词:髋臼 髋关节病 儿童 一期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复位及截骨术治疗脑瘫髋脱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脑瘫髋脱位的手术策略及其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脑瘫髋脱位19例(23髋),男9例,女10例;年龄(12.5±2.4)岁.双下肢瘫17例,偏瘫1例,四肢瘫1例.术前大运动功能分级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2例.手术采用一期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复位、股骨及骨盆截骨术,重建髋关节.随访时评估疼痛症状,摄X线片测量Sharp角及髋臼指数,分析术后再脱位原因.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范围1~4.5年).全部23髋的外移指数由术前68%±21%降低至术后1年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0,P<0.001);Sharp角由术前59°±6.1°减小至术后1年的4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8,P<0.001);"Y"型软骨未闭合15髋,髋臼指数由术前34°±8.7°减小至术后1年的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8,P<0.001).15例获得了稳定的髋关节,行走功能得到改善,其中11例术前主诉髋关节疼痛均得到缓解.4例治疗效果欠佳,其中3例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术后即刻CE角均小于20°(17°±2.6°),与未复发者(32°±8.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P=0.005);1例行近端腘绳肌松解的患者,术后出现行走功能下降和对侧髋脱位.结论一期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复位、股骨及骨盆截骨术可获得良好的骨性髋臼覆盖,是治疗脑瘫髋脱位的有效方法.截骨方式的选择应依据患者年龄、脱位病理改变等进行综合判断. 边臻 郭源 徐刚 杨劼 张建立 吕学敏 杨征 冯超关键词:脑性瘫痪 髋脱位 截骨术 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总结40例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治疗经验。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40例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4~13岁,平均9岁;左腕11例,右腕29例。8例患儿行麻醉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2例患儿均在门诊手法整复。常规术后第1、3、7d,2周、4周、6周、8周摄X线片,8周后每个月复查X线片至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 and Well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40例经6~12个月随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两侧桡骨等长,下尺桡关系正常,掌倾角尺偏角正常,克氏针固定均未出现针道感染。Gartland and Welley评分结果,优38例,良2例。结论儿童尺桡骨远干骺端(伸直型)完全骨折治疗首选手法整复,但决不能按成人Colles骨折的复位手法整复,牵引不能复位重叠移位骨块,整复失败后,就需要行麻醉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 齐建飞 万世奇 杨劼 王自鸿关键词:儿童 尺桡骨 干骺端 伸直型 骨折 踝关节正侧位加足正斜位X线片在诊断腓骨远端骨骺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踝关节正侧位联合足正斜位X线片与单独踝正侧位X线片和足正斜位X线片诊断腓骨远端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踝关节扭伤并伴有外踝肿胀的患者196例,其中男100例,女96例;年龄3~15岁,平均(9.0±5.8)岁;病程2~18 h,平均(10±8.2)h。统计如果只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只摄足正斜位X线片或者两种方法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通过对比以上3种方法的诊断的各项指标发现,踝关节正侧位联合足正斜位X线片的准确率为92.3%,单独摄踝正侧位X线片的准确率为72.4%,单独摄足斜位X线片的准确率为86.7%。结论相较于只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只摄足正斜位X线片,踝关节正侧位联合足正斜位与踝正侧位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 宋猛 杨劼关键词:腓骨 骨骺 踝关节 儿童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激素注入与病灶刮除并植骨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激素注入与病灶刮除、植骨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4,JL骨科收治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患儿共48例。其中,激素注入治疗的患儿25例;病灶刮除、植骨治疗的患儿23例。平均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60±1.76)年。采用Neer/Cole分级作为评价标准。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67:1,发病年龄2~15岁平均(7.77±1.67)岁。激素注入治疗组25例,治愈率68.O%,刮除植骨治疗组23例,治愈率73.90%,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骨、髋臼周围等不易手术显露部位,均采用多次激素注入治疗,效果良好。年龄、发病部位及Enneking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激素注人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合并症轻微,可以反复操作等优点。对于手术难以显露的病变部位(如:坐骨、髋臼周围等),应首选该治疗方法。 杨劼 张建立 郭源关键词:骨囊肿 动脉瘤样 刮除术 Perthes病患者术前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Perthes病人手术前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44例Perthe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人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侧别、术前及术后x线片等临床资料,以Stulberg分型为评估标准,对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男女比例8.6:1,发病年龄(8.1±2.0)(3~14)岁,随访时间(5.9±2.3)(3~13)年。StulbergⅠ和Ⅱ型52例(36.1%),Ⅲ型57例(39.6%),Ⅳ和Ⅴ型35例(24.3%)。低年龄组(48岁)与高年龄组(〉8岁)之间,外侧柱分级(A,B,C级)之间,Catterall分期(A,B组)之间,Stulberg分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外侧柱分级、外侧半脱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病年龄,外侧柱分级,外侧半脱位是影响Perthes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发病年龄越大,外侧柱分级越高,术前出现外侧半脱位预示着不良的预后。 杨劼 俞志涛 张建立 代绍军 宋猛 王望关键词:统计学 儿童 预后 垛状髋臼扩大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丰富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大龄发育性髋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关节囊外的沟槽植骨,外板夹卡,垛状髋臼扩大术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大龄髋关节半脱位的患儿15例(20个髋,5例为双髋)进行治疗。采用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儿主观感觉,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检查评定为依据进行评分。用Charnley评分标准及Harris评分标准对照。结果垛状髋臼扩大术采用交叉网状外板夹卡植骨方式,可大大改善髋臼包容,20髋中最大改善度由65%增大到85%,最小改善度由75%到90%。髋臼覆盖率超过85%,髋臼指数小于25°。结论垛状髋臼扩大术是一种安全、复合解剖结构而设计的一种外板夹卡交叉网状植骨造盖手术,有效扩大髋臼包容面积更加稳定。 俞志涛 杨劼 徐易京 宋猛 刘忠义关键词:髋脱位 先天性 髋关节 髋臼 可视化旋转截骨持骨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视化旋转截骨持骨装置及系统,包括:截骨持骨结构和位姿采集结构,位姿采集结构紧固在截骨持骨结构上;其中,截骨持骨结构用于夹持目标对象的截骨块进行旋转;位姿采集结构用于采集截骨持骨结构的当前位姿,并将当前位... 黄聪 王玉琨 李强 周源 董轶非 杨劼 吕学敏 杨征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效果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手术治疗9岁以上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行性及其早期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手术的患儿7例。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分析手术适应证,采用Severin分级和Mc Kay评分评价方法对手术后髋关节的X线表现及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研究组病例平均年龄9.9岁(9~11岁),均为女性,术前Tonnis分型为Ⅲ~Ⅳ型,随访时间最长67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6个月。7例患儿中6例除髋臼侧手术外同时行股骨近端截骨,1例除本研究所描述的手术方式外未行股骨近端截骨手术。截至随访期,未出现股骨头再脱位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术后并发症,Mc Kay评分1例优、2例良、4例中,Severin髋关节分级均为Ⅱ型。结论处理9岁以上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侧的病理改变时,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截骨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方案。对其早期效果评价,本研究组病例髋关节功能均达Mc Kay分级中以上,髋关节影像学结果均可达良好。 吕学敏 傅刚 杨劼 朱振华 王玉琨 郭源关键词:髋臼 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