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琨
- 作品数:54 被引量:183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哲学宗教水利工程更多>>
- 尺骨截骨延长、Orthofix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
- 目的:探讨尺骨截骨延长后以Orthofix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方法:2004年6月~2006年1月,采用尺骨截骨、 Orthofix外固定架延长固定治疗5例,均为男性,年龄3 至9岁,伤后至手术9个月~5年4...
- 王玉琨尤海峰张建立
- 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骨折流行病学研究
- :1、建立大规模、完整的儿童骨折资料库,为进一步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2、总结北京地区儿童骨折类型比例、常见受伤原因、年龄性别分布、相关因素分析等流行病学规律;3、为预防和减少儿童骨折等意外伤害提供事实依据和建议...
- 张涛郭源朱振华张建立王玉琨尤海峰
- 关键词:儿童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 寰枢椎半脱位是上颈椎的一个相对常见的的疾病。成人主要是因为上颈椎发育不良和一系列先天畸形造成上颈椎的稳定结构缺失。而由于上颈椎的外伤造成的上颈椎半脱位多数是由于C2的齿状突骨折,需要及时的手术治疗。成人的上颈椎半脱位多数...
- 田伟王玉琨
- 文献传递
- 股骨头缺血坏死
- Legg-Calvé-Perthes病(LCPD)于1910年首次报道。近一个世纪以来,其病因学及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骺核碎裂、经修复后遗留畸形,可导致早期骨性关节炎。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本病与遗传有关。...
- 王玉琨
- 文献传递
- 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Ganz手术)治疗年长儿髋臼发育不良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介绍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Ganz手术)治疗年长儿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01年10月至2006年4月10例13髋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介绍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手术技术和应用要点。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1个月。术后3个月截骨全部骨性愈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同手术前水平。臼顶倾斜角平均改善25°,髋臼角平均改善27°,中心边缘角平均改善32°,臼头指数平均增加41%。结论此术式显露充分,直视下截骨安全准确,矫正效果可靠。适用于髋臼Y形软骨闭合的年长儿童的髋臼发育不良。手术创伤大,术中、术后管理要求高。
- 王玉琨张建立张洪
- 关键词:髋臼截骨术
- 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评估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设计在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术前评估、手术设计以及术后效果分析的可行性。方法从2004年7月至2006年4月,16例(18髋)的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使用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男1例(2髋),女15例(16髋);手术时年龄为14-42岁,平均24岁。术前行髋关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使用“Top View”技术及Azuma分级对股骨头覆盖程度进行评估。通过该程序对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进行模拟操作,记录模拟手术中髋臼截骨块向外侧和前方旋转的角度,作为实际手术的参考。术后复查髋关节CT及三维重建对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8髋术前外侧CE角平均为2.94^o(-14^o-22^o),臼顶倾斜角平均为27.7^o(12^o-40^o),前方CE角平均为8.94^o(-10^o-18^o),Top View的股骨头覆盖率平均为63.5%(50%-77%)。术后平均外侧CE角为30.1^o(13^o-47^o),臼顶倾斜角平均为5.5^o(-13^o-18^o),前方CE角为26.9^o(15^o-38^o),Top View的股骨头覆盖面积平均为92.5%(84%-100%)。术后14髋(77.8%)的Azuma分级与模拟设计的分级相符,3髋前覆盖矫正过多,1髋前覆盖矫正稍不足。结论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直观、立体地再现髋臼发育不良的畸形特点,与二维图像可互为补充,通过模拟截骨操作可使术者了解合适的截骨位置和旋转角度,以指导实际的截骨手术。
- 蒋增辉张洪张建立王玉琨
-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成像髋臼截骨术
- 重度股骨头骺滑脱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度股骨头骺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重度股骨头骺滑脱患者45例。其中男37例,女8例;平均年龄11.9岁(7-18岁);非稳定型15例,稳定型30例;急性6例,慢性26例,慢性病程急性发作13例。根据术前患者病程的长短、影像学表现和术者对手术方法的熟悉程度,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11例(包括牵引无效之后的切开复位4例),牵引后空心钉固定21例,直接空心钉固定13例。平均随访33.4(18~75)个月。随访时X线观察股骨头骺的转归和固定情况,并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无需拄拐行走,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6—100分,平均96.1分。在切开复位加空心钉固定的11例中,x线显示4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术后出现半脱位,经过治疗后,半脱位得以恢复。在非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的34例中,10例出现凸轮畸形,2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出现牵引处的皮肤激惹。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滑脱加重、软骨溶解。结论重度股骨头骺滑脱的治疗充满挑战,非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残余畸形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能恢复股骨头颈的正常解剖形态,但是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
- 傅刚郭源王玉琨徐易京张建立朱振华
- 关键词:切开复位闭合复位股骨头坏死
- 钢板与髓内钉辅助儿童股骨延长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针对儿童股骨大段延长病例,比较髓内钉辅助延长技术和钢板辅助延长技术在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在钢板辅助技术中对是否拆架同期立即钢板固定进行对比研究,以分析该技术合理的技术路线。方法自2014年1月7日至2018年9月10日共规划完成辅助延长手术21例,男12例,女9例;手术年龄(12.43±3.12)岁(范围6~18岁)。行髓内钉辅助延长手术者10例,钢板辅助延长者11例。钢板组中,拆架同期固定5例,非同期固定6例。在髓内钉组和钢板组间,以及钢板组内同期和非同期两亚组,比较系列手术总时长、总出血量、延长段愈合速度、并发症、术后功能等指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疗策略。结果髓内钉组延长长度为7.10(6.63,7.70)cm,钢板组为6.00(5.00,8.00)cm;髓内钉组总手术时间为300(240,330)min,钢板组为260(230,465)min;髓内钉组愈合速度为1.12(0.78,1.72)月/cm,钢板组1.00(0.75,1.71)月/cm;髓内钉组并发症3例,钢板组3例;髓内钉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5.00°(117.50°,150.00°),钢板组100.00°(90.00°,150.00°)。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钢板组中,拆架同期与非同期固定,在延长长度、愈合速度、手术次数、总出血量,术后功能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髓内钉和钢板辅助技术在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上接近,术者可根据患者生长潜力和自己的习惯术式进行选择;钢板辅助技术中是否拆架同期钢板固定,在当前样本量下无明显差异。
- 杨征王玉琨周达飞姜宇徐雷张宇辰段芳芳
- 关键词:骨延长术内固定器外固定器儿童
- 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选择被引量:14
- 2013年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最常见损伤类型,发病高峰出现在4-8岁,易出现肘内翻后遗症。本骨折属于肘部的严重损伤,尤其对于移位显著病例,常并发神经损伤,甚至发生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间室综合征,处理不当可造成Volkmann挛缩,形成终身病废。
- 王玉琨蒋协远
- 关键词:肱骨骨折儿童
- 三维CT扫描计算机重建正常髋关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研究正常髋臼空间形态以及头臼相互关系的覆盖率变化曲线,对于准确描述髋关节的空间轮廓、指导髋关节疾病尤其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选择、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极其重要。目的:利用正常髋关节螺旋CT扫描的三维数据,以特定及合作开发的计算机软件重建后描述正常髋关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选择6~17岁正常56个髋关节三维CT扫描数据,以特定商业软件VxWork模拟分析并表面重建髋关节之后截取髋臼和股骨头,再借助协作开发的Terrain软件生成髋臼及股骨头的等值线图形、并予以定性研究。结果与结论:正常髋臼的等值线排列成多个同心"C"和"卵圆O"形、其中至少有一个封闭的"O"形,表示髋臼存在穹顶形态;"O"形周围的等值线稀疏,表示髋臼穹顶周围曲率小、空间形态变化平缓;而髋臼底区域等值线密集则表示该部曲率大、形状陡峭、空间形态变化显著。髋臼前、后缘等值线形成多个"V"形,连接该"V"形拐点所成的弧线与髋臼外上缘等值线平滑延续。股骨头等值线为多个同心"O"形。髋臼穹顶区与股骨头表面的中央区等值线叠合后,二者的走势及形态基本吻合,表明头臼曲面形势及空间适应性程度良好。结果提示髋臼和股骨头等值线图像,能够形象而直观立体地描述其空间形态及变化趋势。
- 王玉琨徐刚张建立张洪
- 关键词:髋关节等值线图髋关节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