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迪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颅缝
  • 3篇颅缝早闭
  • 2篇婴儿
  • 2篇预后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术后
  • 2篇综合征
  • 2篇外科
  • 2篇面畸形
  • 2篇截骨
  • 2篇畸形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矫形
  • 2篇矫形外科
  • 2篇矫形外科固定...
  • 2篇儿童
  • 2篇非综合征型
  • 1篇定位器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迪
  • 6篇葛明
  • 3篇孙骇浪
  • 3篇冀园琦
  • 2篇郑铁华
  • 2篇邹哲伟
  • 1篇李楠
  • 1篇齐翔
  • 1篇李少武
  • 1篇张建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颅面畸形整形术中用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颅面畸形整形术中用定位器,包括头架,所述头架的左侧栓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左端栓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右侧栓接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表面滑动...
杨伟葛明张迪
文献传递
π形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π形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矢状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π形截骨进行治疗,自冠状缝后约1.0 cm处横行截取宽约1.5 cm骨条,两端至左右颞顶缝处,且横跨矢状窦上方;自闭合的矢状缝旁开1.5 cm处平行于矢状缝及人字缝截取弧形骨条至颞顶缝处,骨条平行于矢状缝处宽约2.0 cm,平行于人字缝处宽约1.0 cm左右,两侧对称性截骨,截取的骨条类似π形。术后1~2周开始佩戴矫形头盔,每天20~22 h,矫正6~10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头颅形态,测量头颅横径和前后径,计算头颅指数(CI)及颅腔容积,CI为头颅横径与前后径的比值,CI<0.75为效果不满意,CI在0.75~0.90为效果满意。结果:共纳入单纯矢状缝早闭患儿4例,均为男性,5~11个月龄,术前患儿CI为0.69~0.73,颅腔容积576.7~853.2 ml。所有患儿手术过程安全,术中用时2.13~2.28 h,出血量3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患儿仅出现头顶部、枕部皮下肿胀(7~10 d后自行恢复)及发热表现,经对症处理后体温于术后5 d内恢复正常;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未发生脑膜炎、硬膜破损导致的脑脊液漏及硬膜外血肿等表现。随访6~7个月,所有患儿头颅外形均较术前有所改善,CI为0.76~0.80,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颅腔容积为757.3~1261.4 ml,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π形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辅助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改善舟状头外观,使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并动态扩大颅腔容积。
张迪葛明李大鹏汪俊令
关键词:颅缝早闭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早期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婴儿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行神经内镜颅缝条状切除术后辅助矫形头盔治疗婴儿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8例患儿月龄为(4.1±0.8)个月(3~5个月)。其中,矢状缝早闭5例,冠状缝早闭2例,多发颅缝早闭1例。8例患儿均于神经内镜下行颅缝条状切除术。术后要求佩戴矫形头盔治疗9~12个月,每日佩戴时间≥22 h。佩戴矫形头盔后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头颅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复查头颅形态并测量头围、头颅横径、头颅前后径、头颅指数(CI)、头颅不对称指数(CVAI)、头顶-鼻根-颏下点(V-N-G)夹角,同时留取手术前、后的头面部照片,以评估矫正效果。术前发育商评估异常的患儿术后复查发育商,以评估手术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改善作用。结果 8例患儿中,2例行冠状缝条状切除术,5例行矢状缝条状切除术,1例行多发颅缝条状切除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8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7.5±1.5)个月(6~10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2例单侧冠状缝早闭患儿的CVAI分别由3.062、3.341降至0.232、0.312,V-N-G角分别由167°和169°矫正为180°和178°,前斜头畸形及特征性颌面部畸形的矫正效果满意。5例矢状缝早闭患儿中,3例正确佩戴头盔的患儿头颅宽度增加、狭窄的双顶径增宽、CI恢复至0.80~0.89,矫正达到满意水平;2例矫正效果不满意,CI均<0.75。1例多发颅缝早闭患儿,头围由400.5 mm增至432.5 mm,三角形头颅逐渐膨隆圆润恢复正常外观,矫正效果满意。术前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1例多发颅缝早闭患儿,术后6个月复查发育商正常。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患儿,早期行神经内镜下颅缝条状切除、术后辅助矫形头盔治疗既可矫正头颅畸形、颌面部畸形,也可一定程度上改善�
张迪葛明冀园琦郑铁华孙骇浪邹哲伟李大鹏蔡英杰彭小娇
关键词:颅缝早闭颌面畸形婴儿神经内镜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与颅骨重建术治疗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对比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与颅骨重建术治疗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的围手术期风险因素及术后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为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组和颅骨重建术治疗组,对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数据以及术前、术后随访期间头颅指数和颅腔容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组11例,男8例、女3例;颅骨重建术组6例,男4例、女2例。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组与颅骨重建术治疗组患儿术前、术后随访期间头颅指数以及术前颅腔容积分别为:术前头颅指数(0.72±0.06)比(0.67±0.04),术后随访期间头颅指数(0.77±0.06)比(0.73±0.01),术前颅腔容积(753.54±94.25)mL比(812.02±79.89)mL,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8.23±2.10)个月比(14.57±5.54)个月]、手术时长[(2.24±0.22)h比(5.00±0.52)h]、术中出血量[70.0(57.5,122.5)mL比120.0(100.0,127.5)mL]、住院费用[31355.0(27595.0,37554.0)元比116414.5(98185.3,124383.5)元]以及术后随访颅腔容积[(823.72±93.94)mL比(956.54±149.31)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和颅骨重建术治疗婴幼儿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均能改善患儿头颅指数和颅腔容积;π型截骨术后辅助头盔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治疗费用低,而颅骨重建术对于患儿术后颅腔容积的扩大更具优势。
张迪葛明马文平李大鹏郑铁华
关键词:颅缝早闭
婴儿脑积水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96例月龄12个月以下的脑积水患儿手术前感染相关因素,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婴儿脑积水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本院2007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96例月龄12个月以下的脑积水患儿(设为全组)术前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月龄小于3个月的患儿(设为小龄组)与月龄3~12个月的患儿(设为大龄组)分组进行比较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定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于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脑积水患儿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感染因素的差异. 结果 大龄组脑积水患儿颅内感染率为7%,小龄组脑积水患儿颅内感染率为33%,较大龄组明显增高.术前有颅内出血史不增加脑积水感染的机率.术前短期应用抗生素不降低脑积水感染的发生率.在小龄组中,曾有感染病史或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病史的患儿,发生脑积水感染的机会增多. 结论 年龄越小,脑积水感染的几率越高.在小龄组中,曾有感染史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史的脑积水患儿应特别警惕脑积水感染的可能,需行脑脊液检查.大龄组脑积水患儿中,为排除颅内感染,术前也应行脑脊液检查.
张迪冀园琦张建孙骇浪
关键词:脑积水婴儿
儿童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总结儿童脑干胶质瘤(BSG)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9例BSG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肿瘤未全切除者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将患儿分为低级别BSG组13例(WHOⅠ~Ⅱ级,简称低级别组)和高级别BSG组6例(均为Ⅳ级,简称高级别组)。分析儿童BSG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差异。体能状态评估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的评分标准。结果:19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2/7;中位诊断年龄为4.5岁,中位病程为1.0个月。术前13例患儿出现脑神经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结果显示,高级别组6例均为伴H3K27M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低级别组13例中,神经节细胞胶质瘤6例,星形细胞瘤7例。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比较,患儿的中位诊断年龄(分别为4.5、7.0岁)、肿瘤直径[分别为(3.2±0.8)、(2.2±0.9)mm]、手术全切除比例(分别为0/6、10/13),以及手术前、后ECOG评分中位数(术前分别为2.0、1.0分,术后分别为4.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级别组6例肿瘤均为内生型,低级别组外生型12例,内生型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低级别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患儿均存活。高级别组5例死亡,存活时间为0.5~8.0个月;1例随访至8个月仍存活。结论:脑神经功能损害是儿童BSG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与低级BSG患儿比较,高级别BSG患儿的诊断年龄大、肿瘤体积大、以内生型为主、病程短、预后差。
葛明杨伟李少武蔡英杰孙骇浪冀园琦张迪彭小娇王佳
关键词:脑干肿瘤神经胶质瘤儿童疾病特征预后
儿童视路胶质瘤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视路胶质瘤患者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视路胶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行放疗联合化疗1例,化疗25例。术后定期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可能影响患儿术后视力的因素。结果29例行肿瘤大部切除,1例行近全切除。术后病理学结果提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例,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21例。30例患儿中,1例失访,3例死亡,余26例患儿获随访3~48个月。至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17例患儿术后视力无损伤,9例术后视力受损,视力保留率为65.4%(17/2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最大径为儿童视路胶质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肿瘤最大径≥5 cm的视路胶质瘤患儿的术后视力损伤风险较高,有必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张迪张天蕾葛明杨伟蔡英杰张霓嘉李楠齐翔邹哲伟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视通路儿童视力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