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骇浪
- 作品数:22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强调及早手术,一期自体颅骨修补与硬膜修补同是加速治愈的关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经CT/MRI动态观察的12例3岁以下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采用人工脑膜腱修补硬脑膜+自体骨瓣成型移位固定,成功治愈颅骨生长性骨折,3个月内颅骨均愈合.4例仅行硬脑膜修补,颅骨缺损处未行一期修补,效果尚满意,但术后随访,颅骨愈合时间较长.3例失访.结论 婴幼儿颅骨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应及早手术,早期清除坏死灶、严密缝合或修补硬脑膜,并采用自体骨瓣成型移位固定,一期还原硬脑膜和颅骨解剖形态,加速生长愈合,疗效确切.
- 孙骇浪赵凤毛冀园琦
- 关键词: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
- 婴儿脑积水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96例月龄12个月以下的脑积水患儿手术前感染相关因素,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婴儿脑积水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本院2007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96例月龄12个月以下的脑积水患儿(设为全组)术前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月龄小于3个月的患儿(设为小龄组)与月龄3~12个月的患儿(设为大龄组)分组进行比较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定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于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脑积水患儿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感染因素的差异. 结果 大龄组脑积水患儿颅内感染率为7%,小龄组脑积水患儿颅内感染率为33%,较大龄组明显增高.术前有颅内出血史不增加脑积水感染的机率.术前短期应用抗生素不降低脑积水感染的发生率.在小龄组中,曾有感染病史或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病史的患儿,发生脑积水感染的机会增多. 结论 年龄越小,脑积水感染的几率越高.在小龄组中,曾有感染史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史的脑积水患儿应特别警惕脑积水感染的可能,需行脑脊液检查.大龄组脑积水患儿中,为排除颅内感染,术前也应行脑脊液检查.
- 张迪冀园琦张建孙骇浪
- 关键词:脑积水婴儿
- 儿童小脑性缄默综合征临床特点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总结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纳入2015~2019年间就诊于我院的后颅窝肿瘤患儿术后符合小脑性缄默综合征者为缄默组(n=41),未发生缄默者作为非缄默组(n=50),通过随访总结缄默的时间特点,并比较两组在肌张力、ECOG评分以及吞咽障碍方面的差异。结果与非缄默组比较,缄默组男性(80.5%)、肿瘤位于中线(78.0%)占比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类型(髓母细胞瘤)、肿瘤质地无显著差异(P>0.05)。缄默中位潜伏期为0(0,3)d,缄默中位持续时间为42(28,87)d。缄默组患儿术后ECOG评分[3(2,4)]、吞咽障碍[2(1,4)]较非缄默组[1(1,4),0(0,0)]高,肌张力评分[1(1,2)]较非缄默组[4(3,4)]低(P<0.05);缄默组患儿低张力持续中位时间为51(42,120)d;缄默持续时间和低张力持续时间正相关,强度中等(r=0.47,P<0.05),与患儿年龄、缄默潜伏期无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大多数缄默没有潜伏期。缄默患儿有更加显著的神经功能缺损,且缄默持续时间与运动障碍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年龄、缄默潜伏期无关。
- 杨伟葛明孙骇浪冀园琦王瑞杨溪洋张天蕾张嘉盈
- 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MS)的临床特征及CMS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2例后颅窝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有无CMS,分为CMS组(31例)和非CMS组(91例)。观察CMS组患儿缄默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术前影像学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术后CM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2例患儿中,31例(25.4%)术后发生CMS。术后即刻发生CMS 19例,术后≤3 d出现CMS 11例,术后第7天出现CMS1例。至末次随访,除3例死亡患儿,其余28例患儿CMS持续时间为7~315 d,12例CMS持续时间为7~28 d,25例CMS持续时间≤90 d。CMS组与非CMS组比较,男性[分别为80.6%(25/31)、49.5%(45/91)]和髓母细胞瘤患者占比高[分别为71.0%(22/31)、37.4%(34/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S组与非CMS组比较,实性肿瘤占比高[分别为92.9%(26/28)、67.5%(56/83)]、下蚓部受累多[分别为100.0%(28/28)、69.9%(58/83)]、脑干受压占比高[分别为85.7%(24/28)、61.4%(51/83)],比较两组肿瘤的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年龄、肿瘤直径、Evan′s指数、脑积水、室旁水肿及上蚓部受累者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7,95%CI:1.5~14.1,P=0.006)、脑干受压(OR=4.7,95%CI:1.3~16.4,P=0.017)是影响后颅窝肿瘤患儿术后发生C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S多发生于术后早期,且多于3个月内恢复,男性、脑干受压可能是术后C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伟葛明黄凯坤彭亚光张天蕾冀园琦孙骇浪渠沛然彭小娇蔡英杰
- 关键词:脑肿瘤儿童
- 早期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婴儿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期行神经内镜颅缝条状切除术后辅助矫形头盔治疗婴儿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8例患儿月龄为(4.1±0.8)个月(3~5个月)。其中,矢状缝早闭5例,冠状缝早闭2例,多发颅缝早闭1例。8例患儿均于神经内镜下行颅缝条状切除术。术后要求佩戴矫形头盔治疗9~12个月,每日佩戴时间≥22 h。佩戴矫形头盔后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头颅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复查头颅形态并测量头围、头颅横径、头颅前后径、头颅指数(CI)、头颅不对称指数(CVAI)、头顶-鼻根-颏下点(V-N-G)夹角,同时留取手术前、后的头面部照片,以评估矫正效果。术前发育商评估异常的患儿术后复查发育商,以评估手术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改善作用。结果 8例患儿中,2例行冠状缝条状切除术,5例行矢状缝条状切除术,1例行多发颅缝条状切除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8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7.5±1.5)个月(6~10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2例单侧冠状缝早闭患儿的CVAI分别由3.062、3.341降至0.232、0.312,V-N-G角分别由167°和169°矫正为180°和178°,前斜头畸形及特征性颌面部畸形的矫正效果满意。5例矢状缝早闭患儿中,3例正确佩戴头盔的患儿头颅宽度增加、狭窄的双顶径增宽、CI恢复至0.80~0.89,矫正达到满意水平;2例矫正效果不满意,CI均<0.75。1例多发颅缝早闭患儿,头围由400.5 mm增至432.5 mm,三角形头颅逐渐膨隆圆润恢复正常外观,矫正效果满意。术前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1例多发颅缝早闭患儿,术后6个月复查发育商正常。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患儿,早期行神经内镜下颅缝条状切除、术后辅助矫形头盔治疗既可矫正头颅畸形、颌面部畸形,也可一定程度上改善�
- 张迪葛明冀园琦郑铁华孙骇浪邹哲伟李大鹏蔡英杰彭小娇
- 关键词:颅缝早闭颌面畸形婴儿神经内镜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 单中心87例髓母细胞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影响髓母细胞瘤(MB)患儿生存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MB患儿的临床资料。87例患儿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69例行化疗,73例行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的总生存期(OS)。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患儿OS的影响因素。结果87例患者中,75例达肿瘤全切除,10例为近全切除,2例行部分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经典型64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13例,大细胞/间变型6例,广泛结节型4例;分子分型结果显示,32例患儿中,Group 4型17例,SHH型10例,Group 3型和WNT型分别为3例和2例。术后诊断为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MS)者33例(37.9%)。87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22.5(1~86)个月,7年生存率为61.7%。单因素log-rank分析结果提示,危险分层(χ^(2)=15.80,P<0.001)、术前存在肿瘤播散(χ^(2)=13.72,P<0.001)、术后放疗(χ^(2)=25.92,P<0.001)、术后化疗(χ^(2)=3.89,P=0.049)与MB患儿的OS可能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术后放疗为MB患儿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2.37,95%CI:0.03~0.31,P<0.001),而危险分层、术后化疗、年龄、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肿瘤播散、术后是否诊断为CMS均非OS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术后是否发生CMS并不影响MB患儿的生存预后,而术后放疗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 杨伟葛明孙骇浪蔡英杰冀园琦彭小娇赵凤毛张天蕾杨萍陈佳树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儿童
- 儿童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儿童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4例DIPG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法分析年龄、性别、病程(≤5周对比>5周)、是否存在外展神经麻痹、病变是否包绕基底动脉和有无强化、是否有脑积水和病变转移、治疗方式以及就诊时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50分对比≤50分)对生存期的影响。将上述部分指标(P<0.1)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8.2~23.3个月。至末次随访,18例死亡。24例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35.9周(3.0~181.0周);1年生存率为29.2%,2年为4.0%。手术治疗的5例患儿均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2.0周(5.0~77.3周),1年的生存率为20.0%,2年为0。单纯行放化疗的9例患儿,中位生存期为45.0周(11.6~101.9周),1年生存率为55.6%,2年为44.4%。10例姑息治疗的患儿,中位生存期为29.0周(3.1~181.6周),1年生存率为30.0%,2年为10.0%。log-rank检验显示,病程短、病变强化、病变包绕基底动脉、KPS≤50分的患儿生存期短(均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治疗方式,是否有外展神经麻痹、脑积水、病变转移的患儿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强化(RR=181.57,95%CI:3.28~10045.64,P=0.011)和较短的病程(RR=0.91,95%CI:0.84~0.99,P=0.024)是降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与姑息治疗比较,手术及放化疗不能有效改善DIPGs患儿的预后;病程较短和病变有强化的患儿预后更差。
- 陈佳树冀园琦孙骇浪杨伟杨萍葛明
- 关键词:脑干肿瘤儿童
- 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DM G伴H3 K27M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10例患儿中,病变位于丘脑4例,脑干4例,脊髓2例,其中行开颅肿瘤切除术7例,脊髓肿瘤切除术2例,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1例4例术后行放疗联合化疗,1例行单纯放疗,5例未行放疗或化疗以肿瘤切除率>90%为近全切除,50%~90%为部分切除。术后随访至2020年7月或患儿死亡,随访患儿肿瘤有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死亡原因。结果10例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8.9(4.9~9.9)岁,颅内占位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脑神经麻痹;脊髓占位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肿瘤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活组织检查术1例。患儿术后症状改善6例,无改变4例;无一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在术后放疗期间出现脑积水10例患儿的肿瘤病理学结果均为DMG伴H3 K27M突变(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级Ⅳ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阳性比例为9/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比例为10/10,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阳性比例为0/9,Ki-67≥40%的比例为8/10。10例患儿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3个月至末次随访,2例患儿存活,8例患儿因肿瘤进展死亡,生存时间为1~23个月结论初步观察发现,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DMG临床表现多样,可选择手术、术后放疗和(或)化疗治疗,患儿的生存预后差。
- 王佳许朗宁葛明冀园琦孙骇浪齐翔张楠彭芸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儿童分子分型预后
- 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GCT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儿童IGCTs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儿中,生殖细胞瘤8例,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s)30例.其中34例经开颅手术切除确诊,2例经病变活组织检查确诊,1例经诊断性化疗诊断为生殖细胞瘤,1例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NGGCTs.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分析探讨儿童IGCT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4.4∶1.0;中位年龄(范围)为9.3岁(0.9~14.0岁),年龄集中在2~4岁和8~14岁.肿瘤的位置以松果体区(65.8%,25/38)和鞍区(10.5%,4/38)常见.松果体区IGCTs最常见的表现为颅高压症状(80.0%,20/25),鞍区IGCTs最常见的表现为多饮、多尿(3/4).38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40.3个月(0.6~86.7个月).至末次随访,存活31例,死亡5例,失访2例.总体5年生存率为90.2%(除外非肿瘤因素的死亡),生殖细胞瘤患儿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为83.3%,NGGCTs患儿分别为83.8%和91.9%.与年龄>6岁的患儿相比,年龄≤6岁的患儿中NGGCTs更常见(12/12对比18/26,P=0.039).结论儿童IGCTs的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病变多见于松果体区和鞍区.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其发病部位有关,总体生存预后较好.
- 杨萍冀园琦孙骇浪杨伟陈佳树应泽生梁雨婷葛明
- 关键词:儿童疾病特征预后
- 儿童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总结儿童脑干胶质瘤(BSG)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9例BSG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肿瘤未全切除者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将患儿分为低级别BSG组13例(WHOⅠ~Ⅱ级,简称低级别组)和高级别BSG组6例(均为Ⅳ级,简称高级别组)。分析儿童BSG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差异。体能状态评估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的评分标准。结果:19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2/7;中位诊断年龄为4.5岁,中位病程为1.0个月。术前13例患儿出现脑神经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结果显示,高级别组6例均为伴H3K27M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低级别组13例中,神经节细胞胶质瘤6例,星形细胞瘤7例。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比较,患儿的中位诊断年龄(分别为4.5、7.0岁)、肿瘤直径[分别为(3.2±0.8)、(2.2±0.9)mm]、手术全切除比例(分别为0/6、10/13),以及手术前、后ECOG评分中位数(术前分别为2.0、1.0分,术后分别为4.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级别组6例肿瘤均为内生型,低级别组外生型12例,内生型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低级别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患儿均存活。高级别组5例死亡,存活时间为0.5~8.0个月;1例随访至8个月仍存活。结论:脑神经功能损害是儿童BSG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与低级BSG患儿比较,高级别BSG患儿的诊断年龄大、肿瘤体积大、以内生型为主、病程短、预后差。
- 葛明杨伟李少武蔡英杰孙骇浪冀园琦张迪彭小娇王佳
- 关键词:脑干肿瘤神经胶质瘤儿童疾病特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