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栋

作品数:23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麻醉
  • 8篇镇痛
  • 8篇手术
  • 6篇妇科
  • 5篇芬太尼
  • 4篇术后
  • 4篇全麻
  • 4篇小儿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术后镇痛
  • 3篇小剂量
  • 3篇妇科手术
  • 2篇地氟醚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麻醉
  • 2篇躁动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机构

  • 23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刘国栋
  • 11篇武建
  • 10篇叶玉萍
  • 9篇欧阳辉旺
  • 9篇于春宇
  • 6篇刘涌
  • 6篇王正坤
  • 6篇刘吉平
  • 4篇董志芳
  • 4篇倪如飞
  • 3篇谢威
  • 3篇张荣
  • 2篇付晖
  • 2篇黄海文
  • 2篇时文俊
  • 1篇蔡红梅
  • 1篇杨在东
  • 1篇林业辉
  • 1篇李宇翔
  • 1篇张莉

传媒

  • 7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时机对开腹子宫切除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对比开腹子宫切除术术前或术后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对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术前组和术后组,每组45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0.375%罗哌卡因20 mL每侧,在术后2、4、8、12、24和48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两组患者分别在静息和运动(从平躺到坐起)评估镇痛程度,记录术中芬太尼使用量,术后在PACU及术后24 h吗啡用量的总量,对比两组患者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前组患者其术中的芬太尼用量、在PACU期间的吗啡用量及术后24 h的吗啡用量均显著低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在术后2 h和4 h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24和48 h的疼痛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ONV和镇静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较术后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显著减少术中芬太尼及术后吗啡用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临床安全性良好。
刘国栋武建欧阳辉旺谢威王正坤淮诗媚刘吉平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前子宫切除术镇痛麻醉
七氟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120例择期包皮环切术的小儿单吸七氟醚或单吸七氟醚复合静注芬太尼麻醉对呼吸、循环、心电活动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七氟醚复合静注芬太尼麻醉与单吸入七氟醚麻醉相比,患儿意识消失快,苏醒时间显著加快,术后恶心、呕吐、躁动明显少。结论静注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有明显协同诱导效应,在临床上优于单吸七氟醚诱导。
付晖叶玉萍刘国栋
关键词:小儿包皮环切术
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全麻病人拔管的临床观察。方法 6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病例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5mL),Ⅱ组则注入5mL生理盐水。术中连续监测SpO2、ECG、HR、Bp和RR,并记录,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1min(T3)、5min(T4)和15min(T5)的SpO2、HR、MAP以及自主呼吸时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值(V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从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抬头和手可指鼻的时间,并观察术后谵妄躁动的例数。结果Ⅰ组的生命体征较Ⅱ组更为平稳(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术后苏醒及意识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1),Ⅰ组谵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Ⅱ组。结论氟比洛芬酯不会使全麻患者的苏醒时间延长,使患者在拔管时和苏醒期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叶玉萍刘涌付晖刘国栋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腹腔镜手术全麻拔管
罗库溴铵在肥胖患者长时间妇科手术按去脂肪与实际体重持续泵注给药的药效学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肥胖患者长时间手术按去脂肪与实际体重持续泵注给药的药效学差异。方法选取拟行长时间手术的肥胖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按实际体重(RBW),B组按去脂肪体重(FFM)计算持续泵注所需罗库溴铵(ROC)剂量。结果两组的T1最大抑制程度、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药理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罗库溴铵用量少于A组(P<0.01)。在变异度方面,两组在T1最大抑制程度、起效时间、恢复指数、罗库溴铵用量变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临床作用时间、药理作用时间的变异度均低于A组(P<0.05)。结论在肥胖患者长时间手术麻醉时,按去脂肪体重予以ROC持续泵注给药具有与按实际体重相似的药效,但按去脂肪体重给药的ROC用药剂量及临床作用时间、药理作用时间的变异度更小,可能更适用于肥胖患者长时间手术麻醉。
刘国栋武建于春宇庄小琦
关键词:肌松药罗库溴铵药效学
右美托咪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儿童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儿童腹股沟疝11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56例)和罗哌卡因组(对照组,56例)。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两组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和术中牵拉反应程度,对比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寒战、神经系统症状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后MAP、HR、RR和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牵拉反应程度轻,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儿童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增强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刘国栋欧阳辉旺于春宇谢威王正坤武建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复合麻醉儿童腹股沟疝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行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产妇,试验组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手术开始时、胎儿娩出时、术毕四个时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min、10 min的Apgar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手术开始时、胎儿娩出时、术毕SBP、DBP、HR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血压发生率6.67%,低血压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均为3.33%,心动过缓发生率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产妇行剖宫产时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安全有效。
黄海文刘国栋董志芳于春宇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60例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急诊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大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乙组的各项时间明显少于甲组,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乙组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急诊剖宫产患者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其优势明显,整体满意度比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倪如飞刘涌刘国栋董志芳谢威
关键词:小剂量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麻醉科参与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诊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麻醉科参与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诊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4例行妇科肿瘤手术治疗,麻醉科参与患者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对照组125例行妇科肿瘤手术治疗,麻醉科未参与患者多学科协作诊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对麻醉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科参与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对优化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诊疗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于春宇刘涌叶玉萍刘国栋武建
关键词:麻醉妇科手术
超前镇痛对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比较超前镇痛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2~7周岁患儿,采用单中心、分层、随机、双盲设计;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氟比洛芬酯组(K)、曲马多组(Q)、芬太尼组(F)和空白组(N),每组40人于手术前10分钟缓慢静脉注射给药,具体方案为:K组氟比洛芬酯1mg/kg;Q组曲马多1mg/kg;F组芬太尼2 ug/kg;N组生理盐水3 mL。观察并记录患儿转入术后恢复室的疼痛程度和躁动程度。结果 K组、Q组和F组患儿拔管时和清醒时的MAP和HR低于N组患儿,与麻醉前和停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在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和严重躁动的比例均高于K组、Q组和F组患儿(P<0.05)。结论超前镇痛有助于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张荣刘吉平董志芳倪如飞武建刘国栋
关键词:超前镇痛七氟醚全身麻醉躁动
术前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用于1-3岁幼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观察小儿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前布地奈德悬混液雾化吸入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行择期纤支镜检查的1-3岁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常规禁食、禁水。试验组患儿术前予布地奈德悬混液1mg加9g/L盐水至5mL雾化吸入;对照组则予等量9g/L盐水。所有患儿入手术室后,给予芬太尼、异丙酚快速静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术中以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记录麻醉前(T0)、纤支镜经过声门时(T1)、纤支镜到达气管隆突时(T2)、行肺泡灌洗时(T3)和纤支镜检查结束时(T4)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中呼吸道压峰值(Ppeak),异丙酚总量,手术和苏醒时间。观察患儿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前比较,2组患儿HR、MAP在T2、T3时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HR、MAP在T2、T3明显降低,SpO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儿Ppeak[(28.3±2.6)cmH2O(1cmH2O=0.098kPa)]和异丙酚总用量[(3.9±0.3)mg/kg]显著高于试验组[(24.3±1.0)cmH2O和(3.3±0.6)mg/kg],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17.8±1.7)min]明显长于试验组[(14.5±1.7)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发生呛咳(18例)、憋气(8例)、肢体运动(6例)的例数明显多于试验组(分别为4、2、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降低术中患儿呼吸道压,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减少小儿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因呼吸道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
叶玉萍淮诗媚刘涌刘国栋林业辉杨在东
关键词:布地奈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