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麦丽

作品数:31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肝炎
  • 8篇病毒
  • 6篇细胞
  • 5篇乙型
  • 5篇衰竭
  • 5篇恩替卡韦
  • 4篇毒性肝炎
  • 4篇预后
  • 4篇慢性
  • 4篇膜炎
  • 4篇脑膜
  • 4篇脑膜炎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3篇形态学
  • 3篇形态学观察
  • 3篇阴性
  • 3篇原代肝细胞
  • 3篇重型
  • 3篇重型肝炎

机构

  • 31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作者

  • 31篇麦丽
  • 13篇严颖
  • 8篇朱建芸
  • 8篇杨林
  • 8篇高志良
  • 8篇江元森
  • 7篇赵志新
  • 5篇柯伟民
  • 5篇张绍全
  • 4篇崇雨田
  • 4篇谢奇峰
  • 4篇徐启桓
  • 4篇陈幼明
  • 3篇姚集鲁
  • 3篇马会慧
  • 3篇林潮双
  • 3篇李志刚
  • 3篇庄鹏
  • 3篇张晓红
  • 3篇赖菁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中晚期重型肝炎对孕妇及胎儿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肝)对孕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引起妊娠中晚期重肝的感染病原体,比较各型各期患者的病死率、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的差异以及胎儿病死率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HBV相关、HEV相关、重叠感染率分别为66.67%、25.93%、29.63%。总病死率为68.52%,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妊娠中晚期重肝在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期、晚期妊娠重肝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固醇(TC)及肝脏体积缩小等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随着并发症增加而升高。胎儿总病死率48.15%,其中HBV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占55.56%。结论引起妊娠中晚期重肝的病原体以HBV、HEV为主;该组病例的孕产妇及胎儿病死率高;其孕妇转归与PT、TC、肝脏体积大小及并发症相关;胎儿预后可能与HBV感染有关。
陈幼明朱建芸符娟麦丽赖菁范建辉江元森
关键词:妊娠重型病毒性肝炎孕妇胎儿预后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时机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评分系统不同评分范围的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并比较108例不同肝衰竭严重性评分范围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加用恩替卡韦抗HBV开始治疗时、恢复期或临终前的肝衰竭严重性指标、HBVDNA载量、疗程和死亡率。结果肝衰竭严重性评分高评分组(≥12分)19例,治疗前后肝衰竭严重性评分及HBVDNA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为18/19。中上评分组(8—11分)30例,治疗前后肝衰竭严重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66.67%(20/30)。中下评分组(5~7分)36例,治疗前后肝衰竭严重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30.56%(11/36)。低评分组(≤4分)23例,治疗前肝衰竭严重性评分较缓解期肝衰竭严重性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8.70%(2/23)。结论新颖的肝衰竭评分系统能较清晰地分辨思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时机与疗效的关系。
麦丽严颖张绍全柯伟民曹红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恩替卡韦死亡率
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序贯、联合治疗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在联合5-氟胞嘧啶的基础上,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序贯、联合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17例非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5组,在使用5-氟胞嘧啶的基础上,应用两性霉素B组38例、氟康唑组25例、先氟康唑后两性霉素B组18例、先两性霉素B后氟康唑组15例及联合组21例,比较各组治疗后脑脊液中各指标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两性霉素B组、氟康唑组、先氟康唑后两性霉素B序贯组、先两性霉素B后氟康唑序贯组及联合组治疗后的颅内压分别为(208.6±75.1)、(191.5±94.5)、(185.0±76.3)、(201.9±69.7)和(223.1±89.3)mmH2O(1mmH2O=0.0098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1,P=0.656);脑脊液隐球菌中位数分别为0、10、0、3和0个/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638,P=0.090);脑脊液蛋白水平分别为0.55、0.69、0.67、0.53和0.96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063,P=0.133);治愈率分别为55.3%(21/38)、32.0%(8/25)、9/18、6/15和47.6%(10/Z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38,P=0.457);加重或死亡的比率分别为28.9%(11/38)、44.4%(11/25)、5/18、4/15和23.8%(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5,P=0.604)。结论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及两者序贯或联合治疗对隐球菌性脑膜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严颖麦丽许文雄柯伟民徐启桓
关键词:两性霉素B氟康唑脑膜炎隐球菌性
长学制传染病教学中TBL(Team-Based Learning)模式的应用和改进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TBL教学在八年制学生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推广该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级八年制学生部分理论课采用TBL教学,进行闭卷考试及问卷调查。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TBL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提高考试成绩均有帮助。
张晓红麦丽赵志新赖菁周韵高志良
关键词:TBL传染病学
MELD评分对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时机的意义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索不同MELD评分范围的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HBV治疗的时机和疗效.方法 观察并比较101例三种MELD评分范围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加用恩替卡韦(博路定)抗HBV开始治疗时、恢复期或临终前的MELD评分,HBV DNA载量和死亡率.结果 MELD高评分组(≥30分)20例,用药疗程(14.6±14.1)d,治疗前后MELD评分分别(36.03 ±5.01)分和(39.86±5.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 =0.007);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分别为(4.454±1.714)和(3.979±1.947)拷贝log1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212,P=0.051),死亡率为100%(20/20).MELD中评分组(22~30分)47例,用药疗程(51.5±41.6)d,治疗前后MELD评分分别为(25.71 ±2.47)分和(26.18±13.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3,P=0.794);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分别为(6.084±1.795)和(3.378±2.156)拷贝log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8,P=0.000),死亡率53.19% (25/47).MELD低评分组(≤22分)34例,用药疗程(67.2±40.9)d,治疗前后MELD评分为(18.85±2.72)分和(11.68±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3,p=0.000);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分别为(5.945±1.635)和(2.725 ±1.194)拷贝log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62,P=0.000),死亡率2.94%(1/34).结论 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当MELD评分≤22分时,患者基本可存活;当MEID评分在22~30时,死亡率为53.19% (25/47);当MELD评分≥30分时,几乎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出现致死性肝衰竭,应考虑肝移植治疗.
严颖麦丽朱建云张英柯伟民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炎E抗原恩替卡韦
SOCS-3表达水平对CHC患者Peg-IFN/RBV疗效预测价值的探讨
2015年
目的 通过研究CHC患者基线外周血的SOCS-3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快速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 68例接受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CHC患者,于基线时采集患者全血,提取PBMC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OCS-3 mRNA的相对含量.采集临床资料,检测病毒载量、生化指标、HCV基因型.结果 治疗4周时,38例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与无快速应答(NRVR)的30例患者相比,治疗前外周血的SOCS-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112±0.0071和0.0220±0.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22,P=0.020);RVR与NRVR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HCV基因型、HCV RNA、ALT、AST、TB、ALB、GLB、外周血WBC及PLT比较,无统计差异.SOCS-3低表达组(<0.0072)、中表达组(≥0.0072,<0.0223)及高表达组(≥0.0223),RVR患者分别为12例(80.00%)、23例(56.09%)和3例(25.00%),有统计差异(x2 =8.182,P=0.016).结论 基线SOCS-3表达水平,对慢性丙型肝炎Peg-IFN/RBV治疗RVR有预测价值。
严颖国荣麦丽李展翼朱建芸林潮双赵志新张晓红
关键词:干扰素类治疗学
妊娠中晚期重型肝炎对孕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与防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对孕妇及胎儿预后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妊娠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HBV相关、HEV相关、重叠感染率分别为66.67%、25.93%、29.63%;总病死率为68.52%,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妊娠期重肝的病死率分别为85.71%、80.00%、56.67%,中晚期妊娠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8.75%、68.42%,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固醇(CHOL)及肝脏体积缩小等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频率排位: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DIC、产后大出血,并发症数量增多则病死率升高;胎儿总死亡率48.15%,其中HB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55.56%。结论:本组病例以HBV、HEV感染最常见,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高;妊娠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孕妇转归与PT、CHOL、肝脏体积大小、并发症的数量有关,胎儿预后可能与HBV感染及高胆红素血症有关;避免妊娠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治疗肝炎病毒感染。
陈幼明朱建芸麦丽范建辉江元森
关键词:妊娠重型病毒性肝炎孕妇胎儿
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在不同肝功能衰竭程度下使用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ACLF患者165例,其中应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72例,应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93例。观察患者生物化学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值、HBVDNA载量和病死率,比较两药在不同肝功能衰竭程度患者疗效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y。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前MELD值〉30分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后HBVDNA分别为(3.6±1.1)lg拷贝/mL和(3.7±1.4)lg拷贝/mL(t=0.181,P=0.859);病死率分别为92.0%和91.8%(X^2=0.002,P=0.680)。治疗前MELD值为23-30分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后HBVDNA分别为(3.2±1.1)lg拷贝/mL和(3.2±2.3)lg拷贝/mL(t=0.760,P=0.455);病死率分别为42.9%和54.1%(X^2=0.799,P=0.455)。治疗前MELD值〈23分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后HBVDNA分别为(3.1±1.0)lg拷贝/mL和(2.8±1.5)lg拷贝/mL(t=0.740,P=0.464);病死率分别为3/19和6.3%(X^2=1.227,P=0.455)。治疗前不同MELD值范围患者的病死率比较,拉米夫定组(X^2=26.967,P=0.000)、恩替卡韦组(X^2=41.260,P=0.000)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治疗前的肝功能衰竭程度相似时,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ACLF的短期疗效相当,且不同肝功能衰竭程度显著影响两药治疗后患者的转归。
赖菁严颖麦丽陈焕文郑小燕柯伟民高志良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炎E抗原拉米夫定
红外热像图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利用红外热像图协助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对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和35例单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腹部红外热像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腹部红外热像图相比有特征性改变,两组间腹部红外热像图温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红外热像图协助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具有简单易行、无创、费用低廉等特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麦丽严颖朱建芸张宇峰江元森
关键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红外热像图肝硬化合并特征性改变肝硬化腹水实验组
原膜菌脑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6年
目的:分析原膜菌脑膜炎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报告国内首例原膜菌脑膜炎的临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对原膜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类型、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探讨。结果:原膜菌主要感染动物,人类感染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1)皮肤或皮下组织感染;(2)局限性感染;(3)系统性感染。原膜菌脑膜炎是原膜菌系统性感染的表现之一,误诊原因:(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对本病认识不足;(3)实验室检查条件不足。二性霉素B是治疗原膜菌脑膜炎的首选药物,但疗效不理想且疗程未定。结论:原膜菌脑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被误诊,治疗困难性大。
林潮双麦丽崇雨田谢奇峰高志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