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蔡斌
- 作品数:100 被引量:2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阿扎那韦单晶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应用于化学制药领域中的一种从阿扎那韦单晶及制备方法,所述阿扎那韦单晶在X射线单晶衍射仪上测得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包括:<Image file="DDA0001913540030000011.GIF" he="...
- 卢久富于小虎靳玲侠赵蔡斌罗伊周科宋娟
- 配合物[Mn(phendione)(PDC)(H_2O)_2]·2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被引量:1
- 2007年
- 在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中,利用分子间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力或π-π堆积等)构建超分子晶体体系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1,2]。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可使配合物单分子之间相互连结,从而得到一维、二维或三维网络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
- 葛红光孙妩娟郭小华赵蔡斌许琼
- 关键词:吡啶-2锰配合物晶体结构
- 一种双核铜(II)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核铜(II)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配合物通过将三水硝酸铜、1,3‑二(咪唑基)丙烷、无水乙酸钠、DMF和水混合进行溶剂热反应3~5天后,在经过冷却析晶、经洗涤干燥后得到,该配合物化学式为Cu<Su...
- 卢久富靳玲侠郑楠葛红光季晓晖赵蔡斌郭小华
- 文献传递
- SO_4^(2-)/Fe_2O_3-Al_2O_3-S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采用化学共沉淀和单因素法制备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Fe2O3-Al2O3-SiO2,研究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铁)、n(铝)、n(硅)=1∶2∶1,陈化时间6 h,浸渍硫酸浓度0.75mol/L,浸渍时间40 min,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5 h。用红外光谱对固体酸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正丁酯的酯化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 赵蔡斌王占领靳玲侠
- 关键词:固体超强酸酯化反应
- 一种烷基联噻吩-2-氟苯桥联三苯胺共敏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烷基联噻吩‑2‑氟苯桥联三苯胺共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共敏剂的结构式如下:<Image file="DDA0001960761860000011.GIF" he="261" imgContent="draw...
- 靳玲侠葛红光赵蔡斌卢久富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含芳基脲的4-芳基吡喃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通式(I)结构的新型含芳基脲的4‑芳基吡喃类衍生物及其应用。衍生物如通式(I)所示,其可药用加酸成盐,其中R和Ar如权利说明书所定义。该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其对人结肠癌细胞HT...
- 卢久富靳玲侠季晓晖于小虎葛红光赵蔡斌宋娟
- 文献传递
- 2,3,6,7,10,11-六取代醚类苯并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3,6,7,10,11?六取代醚类苯并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为氧化剂、甲磺酸为催化剂,将邻苯二甲醚在室温条件下经过傅克反应?芳构化?氧化脱氢等反应一锅法...
- 张强曹小燕杨海涛姜敏许琼刘存芳任传清赵蔡斌
- 文献传递
- SO_4^(2-)/Fe_2O_3-Al_2O_3-S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化学共沉淀和单因素法制备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Fe2O3-Al2O3-SiO2,研究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铁、铝、硅物质的量之比1:2:1,陈化时间6h,浸渍硫酸浓度0.75mol/L,浸渍时间40min,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5h。用红外光谱对固体酸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正丁酯的酯化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 赵蔡斌王占领靳玲侠
- 关键词:固体超强酸酯化反应
- 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QSAR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索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量子化学AM1算法,计算药物分子结构参数,利用逐步回归法和神经网络法建立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建立了2种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结论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与其分子的水合能H、极化率α相关。2种构效关系模型都具有可信的预报能力,神经网络模型预报能力更强。
- 赵蔡斌郭小华闵锁田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细胞构效关系
- 一种3-芳基-6-甲酰胺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3‑芳基‑6‑甲酰胺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合物是由乙酰乙酸乙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反应制得2‑二甲胺基亚甲基‑3‑氧代丁酸乙酯(1),1与3‑甲基‑4...
- 卢久富靳玲侠季晓辉岳思羽赵蔡斌宋娟葛红光姜敏史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