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晓春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少突胶质前体...
  • 2篇体细胞
  • 2篇前体
  • 2篇前体细胞
  • 2篇缺血
  • 2篇细胞
  • 2篇脑缺血
  • 2篇胶质
  • 2篇大脑
  • 2篇大鼠大脑
  • 1篇蛋白聚糖
  • 1篇短暂脑缺血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枕叶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素
  • 1篇头晕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唐晓春
  • 3篇吴坚
  • 2篇李华杰
  • 2篇盛世英
  • 2篇朱林凤
  • 1篇陈利民
  • 1篇姜晴晴
  • 1篇练学淦
  • 1篇刘猛

传媒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成年大鼠大脑MyT1表达变化
2011年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成年大鼠大脑MyT1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阻塞90rain再灌注1,7,14d);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成年大鼠早期大脑梗死中心区、梗死周边区和缺血对侧区My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梗死中心区MyT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2)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边区MyT1阳性细胞数从脑缺血后第1天开始增加;脑缺血后7d和14d时,各组大鼠MyT1阳性细胞增加数较之对照组大鼠有显著的差别。结论成年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边区MyT1表达显著增加,可能参与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发育过程,调节髓鞘蛋白基因的转录,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李华杰吴坚盛世英朱林凤唐晓春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522例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高龄组152例(≥80岁)和老年组370例(60-79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和发病危险因素,并在病后30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分析预后。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头晕和双侧肢体乏力、心房颤动比例明显升高(42.11%vs 29.73%、7.89%vs 3.24%、17.11%vs 10.00%,P〈0.05,P〈0.01)。高龄组最常累积后循环血管的中段和远段。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枕叶单发梗死和多发梗死明显升高;预后不良比例明显升高(28.29%vs 17.57%,P〈0.01)。结论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均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存在差异,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刘猛吴坚盛世英练学淦唐晓春姜晴晴陈利民
关键词:脑梗死头晕心房颤动枕叶
短暂脑缺血后老年模型大鼠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变化
2012年
背景:目前老年脑内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短暂脑缺血后和修复过程中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后老年模型大鼠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变化。方法:以线栓法制作大鼠短暂脑缺血模型,24只12月龄老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对照组仅暴露血管,然后缝合,不进行栓塞;缺血再灌注1,7,14d组:造模后分别再灌注1,7,14d。结果与结论:①短暂脑缺血后各时间点梗死中心区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标记物(O4)和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②梗死周边区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和O4阳性细胞数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短暂脑缺血后7,14d时显著增加;而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阳性细胞数在短暂脑缺血后1,7d时稍有减少,脑缺血后14d时明显增加。③脑梗死对侧区3种抗原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提示老年SD大鼠短暂脑缺血后梗死周边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多,并可能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参与脑缺血损伤的修复过程。
李华杰吴坚朱林凤唐晓春
关键词:短暂脑缺血老年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