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夫 作品数:62 被引量:223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自然科学总论 理学 更多>>
动态突变与遗传疾病 1995年 按经典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理论,基因突变是稀少的,遗传上是稳定的。最近,在研究家族智力发育阻滞的分子病理中发现一种新的遗传突变,称为动态突变。它不同于经典突变,在遗传上是不稳定的,而且逐代变异。至今,已发现的相关病症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脆性 X 综合症(FRAXA 和 FRAXE),以及6种神经变性疾病;亨廷顿舞蹈症(HD),脊柱延髓肌肉萎缩(SBMA),齿状红核苍白球萎缩(DRPLA),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等位基因 Haw River 综合症(HRS)和麦克哈德-约瑟夫(Machado-Jozeph)症(MJD)。不久前还发现结肠非息肉遗传癌症也属此类。 丁达夫 郑毅关键词:动态突变 三核苷酸重复 遗传疾病 生物信息学 被引量:2 2001年 丁达夫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数据库 应用软件 因特网 激发媒质中的非线性波动力学 被引量:8 1991年 本文报道了激发媒质中非线性动力学的最新进展,特别以心室纤维性颤动、化学涡波和大脑皮层扩布性阻抑作为例子。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也作了讨论。 丁达夫 冯祖康关键词:非线性波 动力学 论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统一 被引量:2 1984年 1983年11月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生物物理学术会议上,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主持了题为“有无独立于物理学规律以外的生物学规律”的讨论会。出乎意料,竟有十一类专业(理论物理、理论化学、生理、植物生理、心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环保、医学、微生物和哲学)的科技工作者竞相辩论。人们追求自然科学的统一已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奢望。在无机界,人们从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追求科学的统一,特别是弱电统一理论取得巨大成功,几乎没有人怀疑物理学是电磁、弱力、强力和引力的统一。那末,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统一(下面简称“统一”)又将如何呢?下面,我们将从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其加以考察。 丁达夫关键词:理论物理学 植物生理 认识论 学派 近代自然科学 爱因斯坦 古核生物基因组的关联分析 1998年 以频谱分析和信息关联为分析工具,系统地考察了古核生物(Archaea)M.jannaschi的全基因组及数种真核和原核基因组的长程和短程关联特性。结果表明,古核生物的短程关联信号与真核生物的接近:即呈现10bp和11bp双峰周期信号;它的长程关联也存在。可见,古核生物的染色质包装过程和遗传信息的组织方式可能更象真核。此关联分析的结果为生命的三界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解涛 丁达夫关键词:基因组 基于结构比较的蛋白质模建系统及其评估 被引量:6 1995年 对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同源模建的所有关键模块作了详细研究后,现已整合成蛋白质结构模建的软件系统PMODELLING。它分主链模建和侧链安装两部分,共七个模块组成。经11族同源蛋白的模建实验的回顾性检表明,与目前流行的商品软件相比,具有操作自动化,模建精度高和运行时间少的优点。文中还对蝮蛇蛇毒磷酯酶,细胞因子受体CD40的配体gp39,小鼠巨细胞蛋白酶和人白介素13等至今未知结构的蛋白作了预测性模建。 丁达夫 汤海旭 张保红关键词:蛋白 果蝇内含子3'剪接位点的选择机制 被引量:6 1994年 从722个果蝇基因中,选出了324个内含子作为分析3'剪接位点的选择机制的研究对象。结果表明Smith的扫描选择机制表述为″3′剪接位点是一致阅读基架(ORF)上分支点和多嘧啶区下游的优势AG″更合理。对于ORF约束在生物学操作上的含义作了必要的讨论。 郑毅 丁达夫关键词:剪接位点 果蝇 RNA 基因组序列的长程关联 被引量:2 1997年 用快速付立叶变换的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种类型的基因组序列的长程关联性质。结果表明,含有内含子的序列有明显的长程关联,cDNA和编码区则没有此种表现;人的20余种基因组序列的长程关联随着内含子含量的增长呈正关联,而内含子含量超过80%后呈负关联。内含子的序列位置对长程关联亦有效应。 解涛 丁达夫关键词:基因组 基因组序列 用于蛋白质分子设计的三维模体搜索 被引量:3 1997年 三维结构模体,常是蛋白质中离散残基片断组成的功能性子结构,传统的序列依赖结构比较方法无法对其搜索。本文采用序列无关的结构比较算法,实现了搜索程序。经多例测试,证明本程序是快速和良好的识别三维结构模式的工具。 陈洁 汤海旭 丁达夫关键词:蛋白 分子设计 蛋白质柔性复合物的结构预测 1998年 将自洽系综最优化方法(SCEO)推广到主链可变的分子体系,并以此来实现蛋白质复合物结合界面的柔性优化。据此,提出了一种模拟蛋白质“诱导契合”过程的计算方法,来实现蛋白质柔性复合物的结构预测。经过三个蛋白质柔性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检验,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汤海旭 陈洁 丁达夫关键词:蛋白质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