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士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被引量:10
- 2003年
- 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梗死后 1、3、7、14和 2 8d时 ,梗死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其表达标记物BrdU和nestin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 ,伤侧皮层、海马及室下区的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于伤后 1d开始增多 ,7d达高峰 ,2 8d后接近正常水平。结果表明 :脑梗死可激发成年大鼠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 ;自体神经干细胞对脑梗死损伤有一定的反应能力 。
- 张波王任直李桂林姚勇窦万臣孔燕国田士强
- 关键词:成年大鼠脑梗死自体神经干细胞动物模型
- 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被引量:6
- 2003年
- 窦万臣王任直李桂林张波田士强姚勇王欣
- 关键词: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细胞培养培养基
- 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及其可塑性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并探讨其可塑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68只,分对照组(n=8),脑梗死后1、3、7、14、28d组,每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Brdu/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室下区和海马BrdU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1d开始增加(P<0.05),7d达到高峰,14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28d后接近正常水平;室下区和海马BrdU/PSA-NCAM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7d开始增加(P<0.05),14d达到高峰,28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大约占同期BrdU阳性细胞数60%。结论脑梗死可激活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且大多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 张波王任直李桂林姚勇窦万臣栗世方田士强尹剑
- 关键词:脑梗死增殖
- 二型谷氨酸羧肽酶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 2004年
- 为了深入研究二型谷氨酸羧肽酶 (glutamatecarboxypeptidaseⅡ ,GCPⅡ )功能和了解其在兴奋性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作用 ,拟构建GCPⅡ的表达载体 ,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切连接 ,和蓝白筛选的方法 ,构建表达载体 ;磷酸钙共沉淀的方法转染HEK2 93细胞 ,G4 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细胞染色的方法鉴定阳性细胞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出GCPⅡ ;构建含有GCPⅡ基因的表达载体———pcDNA3 1 NA ;建立了细胞株HEK 2 93 NA。成功构建了GCPⅡ的表达载体 ,建立了稳定表达细胞株 ,为深入研究该酶的功能和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奠定了基础。
- 田士强王任直李桂林王欣张波姚勇窦万臣孔燕国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 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神经干细胞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 2型 (rAAV2 )对神经干细胞球的转染能力。方法 :①将FITC标记的rAAV2(FITC rAAV2 )分成两组 ,A组直接与神经干细胞球混合 ,B组与肝素混匀后再与神经干细胞球混合 ,孵育 30min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②含有GFP报告基因的rAAV2 (rAAV2 GFP)与神经干细胞球孵育 30min后 ,分成两组 :A组继续在培养箱内培养 ,B组分散成单细胞后移植到大鼠脑内 ,一个月后分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球和大鼠脑组织切片中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 ;③将含有低氧启动子 (低氧应答元件 ,HRE)、VEGF和GFP的rAAV2(rAAV2 HRE VEGF GFP)转染神经干细胞球后分为两组 :A组在低氧条件下培养 ,B组在常规条件下培养 ,72h后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FITC rAAV2转染神经干细胞球的结果 :A组有明亮的绿色荧光 ,B组基本无绿色荧光 ;②rAAV2 GFP转染神经干细胞球后一个月 ,A、B两组均可以看到绿色荧光 ;③rAAV2 HRE VEGF GFP转染神经干细胞球后 72h ,A组可见绿色荧光 ,B组无绿色荧光。结论 :rAAV2可以与神经干细胞球特异性结合 ,rAAV2携带的外源基因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以有效表达 ,rAAV2携带外源基因的表达可以人为调控。
- 窦万臣王任直李桂林王欣李学坤张波田士强姚勇
- 关键词:RAAV2转染外源基因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亚基口服基因疫苗的制备和激活SD大鼠产生循环抗体的初步报告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研制携带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 1 (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1 ,NR1 )的口服疫苗 ,探讨疫苗激活 SD大鼠产生循环抗体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切连接和蓝白筛选的方法构建NR1的表达载体 ;以磷酸钙共沉淀的方法转染 HEK2 93细胞 ,并用 G41 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方法鉴定阳性细胞株 ;经氯化钙法制备携带 NR1表达载体的减毒鼠伤寒沙门 (氏 )菌口服疫苗 ( SL-NR1 ) ;胃内灌注 60 0 μL、D( λ) 2 6 0 nm为 0 .6的 S L-NR1 ,2周内 4次给药 ;以阳性细胞株为靶细胞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大鼠循环中 NR1抗体滴度。结果 扩增出 NR1基因并构建了含有 NR1基因的表达载体—— p CDNA3 .1 -NR1 ;建立了细胞株 HEK 2 93 -NR1 ;证实口服疫苗可激活 SD大鼠 ( 2 3 /2 5只 )产生 NR1抗体。结论 成功研制了携带 NR1基因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 (氏 )菌活疫苗 ,其可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 NR1抗体。
- 田士强王任直李桂林张波姚勇窦万臣孔燕国张振兴栗世方
- 关键词:口服疫苗循环抗体
- 外周血可溶性CD44v6测定用于侵袭性垂体腺瘤辅助性诊断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探讨测定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体6sCD44v6)含量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10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sCD44v6的含量。结果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分别为44.63±7.21、(34.53±6.41)和(26.34±4.95)ng/ml,非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患者分别为60.78±9.61、(57.78±10.00)和(37.22±5.17)ng/ml,均较对照组(68.73±6.00)ng/ml低(P<0.05)。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患者外周血sCD44v6含量均较对应的非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患者降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5)。外周血sCD44v6含量随着肿瘤体积增大而降低(P<0.01),尤以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其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符合率达89.71%。结论外周血sCD44v6含量与垂体腺瘤大小和侵袭性生长行为呈负相关,可能对侵袭性垂体大腺瘤、巨大腺瘤的诊断、治疗决策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孔燕国苏长保任祖渊王任直李桂林窦万臣张波田士强
- 关键词:垂体肿瘤侵袭性可溶性CD44V6
- 脑胶质瘤特异性6HRE-GFAP-Bax α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被引量:1
- 2006年
- 脑胶质细胞瘤基因治疗的关键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构建对胶质瘤特异而高效表达的基因表达系统.目前研究中多采用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介导凋亡基因表达,然而该启动子表达效率低下,限制了进一步的应用.本实验依据恶性胶质瘤体内部低氧的微环境,构建对低氧敏感的6HRE-GFAP杂合启动子(hypoxia responsive element,低氧反应元件)和(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使之介导治疗基因在胶质瘤细胞内表达,产生治疗作用,而正常脑组织细胞虽有基因转染,但不表达毒性产物,从而构建出针对胶质瘤细胞特异而高效的表达载体.
- 田永吉李桂林高俊王任直孔燕国张振兴栗士方田士强窦万臣张波
- 关键词:基因治疗系统脑胶质瘤低氧反应元件基因表达系统脑胶质细胞瘤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进被引量:21
- 2004年
- 本研究旨在改进SD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 1%的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麻醉动物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 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完成手术 ,1组不分离迷走神经节 ,不结扎翼腭动脉 ;2组分离保护迷走神经节、结扎翼腭动脉 ;3组分离并保护迷走神经节 ,但暂时阻断翼腭动脉。 1、2和 3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 33%、7%和 10 % (P <0 0 5 ) ,成功率分别是 6 0 %、80 %和 85 % ;与 1、2组相比 ,3组的手术费时短 (P<0 0 1)、创伤小。因而分离并保护迷走神经节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手术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从而成功制作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 田士强王任直李桂林王欣张波姚勇窦万臣孔燕国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迷走神经动脉结扎腹腔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