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贤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地塞米松
  • 3篇腭裂
  • 2篇小鼠
  • 1篇地塞米松诱导
  • 1篇动物
  • 1篇增殖
  • 1篇舌肌
  • 1篇胎鼠
  • 1篇胚胎
  • 1篇腭突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增殖
  • 1篇发育异常
  • 1篇BCL-2

机构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3篇吴靖芳
  • 3篇安峰
  • 3篇刘贤
  • 2篇齐志丽
  • 2篇王浩宇
  • 2篇郑慧娥
  • 2篇刘杨
  • 2篇任君旭
  • 2篇田悦明

传媒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建立腭裂模型鼠。取孕12.5d、13.5d、14.5d、15.5d、16.5d胚胎头部,石蜡包埋,6μm切片,HE染色,观察腭发育过程腭突的变化。结果:妊娠第11.5d一次性给予地塞米松(Dex)1mL(用量为50mg/Kg)可诱发小鼠产生腭裂。模型组腭突体积瘦小,不能在中线区接触融合,以致不能与腭突上方的鼻中隔接触融合,胎鼠出现腭裂。结论:妊娠第11.5d一次性给予小鼠足量地塞米松,可成功建立腭裂动物模型。为研究腭裂形成原因及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型。
刘贤齐志丽刘杨田悦明王浩宇吴靖芳郑慧娥任君旭安峰
关键词:地塞米松腭裂
地塞米松对小鼠腭突细胞增殖和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正常胎鼠和地塞米松诱导的腭裂胎鼠中间嵴上皮细胞(MEE)和腭突间充质细胞(EPM)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初步探讨腭裂形成的机制。方法:选取孕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妊娠GD11.5腹腔内注射50mg/kg地塞米松,干扰胎鼠腭突发育,分别于GD12.5,13.5,14.5,15.5,16.5时取材,共获胚胎284只,取头部标本做冠状切片,切片厚6μm,HE染色,光镜下观察,记录MEE细胞的数量和EPM细胞的数目和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腭突突部EPM明显多于根部,且实验组EPM发育滞后于对照组;GD13.5,14.5,15.5时实验组EPM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实验组MEE细胞在GD15.5,16.5时大量存在,而对照组GD14.5时开始融合甚至消失。结论:地塞米松导致的EPM细胞增殖抑制和MEE细胞的转归异常,是腭裂形成的重要原因。
田悦明刘贤刘杨齐志丽吴靖芳王浩宇任君旭郑慧娥安峰
关键词:小鼠胚胎腭裂地塞米松
舌发育异常与胎鼠地塞米松腭裂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本实验通过小鼠胚胎腭裂模型制备,探讨地塞米松对胎鼠舌体高度、宽度及舌肌黏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孕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11.5GD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获取13.5GD^16.5GD的腭裂胚胎模型,取其头部Bouin s液固定,石蜡包埋,标准颅颌冠状位5μm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和bcl-2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进行形态学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bcl-2阳性信号呈棕褐色颗粒,存在于核膜周围及胞浆中。2.实验组、对照组中不同时期横行舌肌与纵行舌肌数量比例不同,13.5GD纵行舌肌数量较多,16.5GD横行、垂直舌肌数量较多。3.同一时期,实验组舌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诱导的胎鼠腭裂的发生与舌发育异常有关,而且舌体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腭裂的形成过程。
刘贤吴靖芳安峰
关键词:腭裂地塞米松舌肌BCL-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