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富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9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2组:狭窄组150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率≥50%;对照组119例,患者无狭窄或狭窄<50%。检测2组血浆Hcy水平及血压变化,并将所有入选的患者分为Hcy和血压均正常者(1组)、单纯Hcy升高者(2组)、单纯高血压者(3组)、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4组),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结果狭窄组Hcy和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5±4.9)μmol/L vs(14.2±4.0)μmol/L,(154.1±22.9)mm Hg vs(145.6±25.6)mm Hg(1 mm Hg=0.133 kPa)]。4组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最高(P<0.05);3组和4组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比1组和2组明显增高(P<0.05);2组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升高及高血压均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共同存在时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协同作用以高血压为主要因素。
- 陈月富潘伟彪苏斌儒罗成宏
- 关键词:高血压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动脉硬化
-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两组:狭窄组(174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50%;对照组(143例)患者无狭窄或血管狭窄〈50%。检测两组血浆Fib及血脂水平等.按Fib值分4个水平(Fib〈2.96g/L,Fib2.96~3.47g/L,Fib3.48~4.06g/L,Fib〉4.06g/L)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狭窄组血浆Fib水平和Fib水平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Fib值的升高,血管狭窄≥50%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X^2=23.10,P=0.000)。血浆Fib水平升高是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独立的、且作用最强的危险因素(OR=1.558,95%CI:1.164~2.087,P=0.003)。结论Fib升高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
- 陈月富代成波王硕马桂贤张雄王丽娟
- 关键词:脑缺血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纤维蛋白原
- 以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为核心的缺血性脑卒中综合治疗体系的研究
- 王丽娟王硕罗建方代成波马桂贤张雄刘新通张玉虎赵洁皓林曙光陈月富吴宜娟
- 该项目历经10余年,在国内首次将自膨支架置入术用于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首次将第二代AngioguardXP滤网装置和近端栓子保护系统应用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首次提出“复杂性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概念,并建立了复杂性脑供血动脉...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综合治疗
- 3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病变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责任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进展性脑梗死36例患者完整的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及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与责任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关系。结果脑梗死相对应的责任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斑块及狭窄。其中CTA检查及脑血管DSA检查有明确血管狭窄者18例(50.0%);大脑中动脉闭塞者2例(5.6%)。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病变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 苏斌儒陈月富陆伟恒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及穿支动脉疾病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及穿支动脉疾病(PAD)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7例,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分型标准,分为LAA组219例、PAD组148例。测量入院时血压,询问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检测2组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2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PAD组比较,LAA组年龄、糖尿病、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HDL/LDL比值明显降低(P<0.05,P<0.01),LAA组血压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预防应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控制患者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减少LAA脑卒中的发生率。
- 陈月富苏斌儒罗成宏陆伟恒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高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