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47岁,2012年10月因“上腹胀痛伴体质量下降1年”入院,既往否认糖尿病病史,入院查CT 示:“胰腺肿大、多发小囊性占位”,诊断“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腺癌”,2012年12月全身麻醉下行全胰、十二指肠、脾脏、胆囊切除术+胃、空肠造瘘术,术后2 h 测血糖升高,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并持续静脉泵入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每1~2 h 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维持血糖在10 mmol/ L 左右。术后20 d 恢复经口进食后,开始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4 U、4 U、4 U 三餐前皮下注射降糖治疗,予铝碳酸镁片(达喜)、多潘立酮(吗丁啉)、胰酶肠溶胶囊(得每通)等对症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及补充胰酶治疗,监测血糖空腹10~15 mmol/ L,餐后8~14 mmol/ L。2013年1月因血糖控制不佳转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内分泌科,降糖治疗调整为诺和锐4 U、4 U、4 U 三餐前、来得时4 U 睡前皮下注射。由于患者进食不规律,监测血糖波动较大,后改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加强对症营养支持治疗。由于患者体型消瘦(体质量指数17.2 kg/ m2),进食量少,同时胰腺全切后拮抗胰岛素的胰高糖素缺乏,患者对胰岛素非常敏感,胰岛素需要量非常少,出院前胰岛素剂量仅为9.3 U/ d(基础量4.8 U,餐前大剂量1.5 U、1.5 U、1.5 U),平均0.21 U/(kg·d-1),监测血糖控制在空腹4~8 mmol/ L,餐后6~10 mmol/ L 左右,偶有低血糖发作。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 ttype l diabetes,FTlD)是日本学者Imagawa等于2000年提出的一种l型糖尿病亚型。该病发病时B细胞迅速破坏、高血糖症和酮症酸中毒进展十分迅速,多数伴胰酶增高,而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往往阴性。由于尚未发现其明确的病因及自身免疫的证据,根据ADA及WHO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方案,暂被归入特发性1型糖尿病(idiopathic type 1 diabetes,1B)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