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亚俊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肃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鼠疫
  • 5篇疫菌
  • 5篇鼠疫菌
  • 4篇基因分型
  • 3篇鼠疫菌株
  • 3篇菌株
  • 2篇耶尔森菌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序列对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处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间鼠疫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型
  • 1篇受试者
  • 1篇受试者工作特...

机构

  • 10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吉林省地方病...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0篇葛亚俊
  • 10篇徐大琴
  • 9篇吴斌
  • 9篇张宏
  • 9篇苗克军
  • 9篇席进孝
  • 7篇郭丽民
  • 6篇穆洮霞
  • 6篇达文平
  • 5篇格鹏飞
  • 5篇陈国娟
  • 3篇潘卫民
  • 2篇王世明
  • 2篇郭利民
  • 2篇周晓艳
  • 1篇刘广宇
  • 1篇王新华
  • 1篇王鼎盛
  • 1篇郭兆彪
  • 1篇王建国

传媒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评价上转发光技术快速检测鼠疫抗原抗体的效果
2012年
目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法评价上转发光技术(UPT)快速检测鼠疫抗原抗体的效果,为UPT快速检测技术的鼠疫现场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喜马拉雅早獭和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采集动物血清标本224份,用U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金标、间接血凝试验(IHA)4种方法检测鼠疫菌F1抗体;采集旱獭、黄鼠脏器、骨髓标本108份,用UPT、ELISA、金标、PCR、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5种方法检测鼠疫菌F1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以IHA为标准,抗原检测结果分别以RIHA、PCR+金标、PCR+ELISA为标准,结果应用ROC法进行评价。结果抗体检测UPT、ELISA、金标3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5,U胛的AUC与其他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4,P〉0.05)。抗原检测UPT、ELISA、金标、PCR4种方法AUC均〉0.5,UPT的AUC与其他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866。P〉0.05)。结论UPT快速检测技术对鼠疫抗原抗体检测效果良好,该技术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适合鼠疫现场监测、突发鼠疫疫情应急处理,适宜推广应用。
席进孝张宏格鹏飞郭丽民达文平吴斌徐大琴王世明潘卫民苗克军葛亚俊穆洮霞陈国娟
关键词:鼠疫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甘肃省58株鼠疫菌基因分型及地理分布的研究
2010年
本研究采用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DFR)方法对分离自甘肃省鼠疫疫源地的58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地理分布。
格鹏飞张宏郭兆彪苗克军徐大琴达文平吴斌郭利民葛亚俊陈国娟穆洮霞席进孝
关键词:鼠疫菌基因分型地理分布
甘肃省鼠疫菌株差异区段基因分型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甘肃省鼠疫菌差异区段基因分型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鼠疫菌基因组的23个差异区段(DFR)对202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2株鼠疫菌分为8个基因型,即1b型、5型、7型、8型、13型、26型及新发现的GS1型和GS2型。9株黄鼠型菌株被分为13型和26型。18株阿尔金型菌株被分为3个型,其中1株为GS2型,6株为8型,11株为1b型。48株祁连型被分为3个型,其中5株为8型,39株为GS1型,4株为GS2型。127株青藏型菌株被分为6个型,其中1株为5型,6株为7型,56株为8型,39株为1b型,20株为GS1型,5株为GS2型。黄鼠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26型,阿尔金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1b型,祁连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GS1型,青藏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8型。结论 GS1和GS2为新发现的2个新基因型。黄鼠型鼠疫菌株同阿尔金型、祁连型和青藏型菌株基因型相似度较小,阿尔金型、祁连型和青藏型基因型相似度较大。
郭丽民张宏吴斌苗克军徐大琴葛亚俊席进孝
关键词:鼠疫菌基因分型流行病学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对甘肃省鼠疫菌株的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对甘肃省鼠疫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生态型鼠疫菌株在不同行政地区、不同时间的流行趋势。方法 运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对甘肃省甘宁黄鼠型(9株)、阿尔金型(18株)、祁连型(45株)及青藏型鼠疫菌株(121株)进行分型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分型按国际通用标准命名。并探讨甘肃省不同行政地区和不同流行时间CRISPR基因分型的变化情况。结果 甘肃省鼠疫菌株被分为2个CRISPR基因簇(Ca7和Cb4),4个基因型(7、22、24及26型)。从来源地看,阿克塞、肃北、玉门、肃南均以24型[36.36%(16/44)、36.17%(17/47)、50.00%(5/10)、38.67%(29/75)]为主基因型,夏河、会宁均以26型(4/7)为主基因型,山丹以22型(1/1)为主基因型。从时间上看,甘肃省1960 - 1969、1970 - 1979、1980 - 1989年鼠疫菌均以26型[53.33%(8/15)、60.00%(6/10)、48.28%(14/29)]为主基因型,1990 - 1999年以22型[40.91%(18/44)]为主基因型,2000 - 2009年以24型[43.16%(41/95)]为主基因型。结论 甘肃省鼠疫菌基因型在不同行政地区、不同时间流行趋势不同。
葛亚俊格鹏飞席进孝李伟张宏马娜吴斌郭丽民徐大琴
关键词:耶尔森菌鼠疫生态型基因分型
鼠疫菌检测技术在鼠疫实际监测工作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鼠疫菌检测技术在鼠疫实际监测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细菌培养、反向血凝、金标、PCR和ELISA方法检测染疫动物脏器材料F1抗原,比较了不同方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差异。结果细菌培养、ELISA、R IHA、PCR、金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8(、8.19(、15.79(、15.20(、14.62(;以标准值为对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细菌培养:敏感度36.4%、特异度100%;ELISA敏感度63.6%、特异度100%;R IHA敏感度72.7%、特异度92.6%;PCR敏感度95.5%、特异度96.6%;金标敏感度81.8%、特异度95.3%。结论细菌培养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材料腐败程度影响较大,但能培养出鼠疫菌。反向血凝在应用中以其方便、迅速且成本较低,在大范围的疫源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胶体金法在应用中简单、准确、便捷,适用于现场操作。PCR技术在非典型鼠疫菌的检测中意义重大[1]。ELISA技术方便、快捷、特异性强,但对材料要求较高。
吴斌张宏苗克军葛亚俊郭丽民徐大琴达文平陈国娟穆洮霞席进孝
关键词:鼠疫F1抗原
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的研究被引量:41
2012年
目的对目前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及影响流行因素调查研究,提出符合甘肃省实际,切实可行的防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研究方法对1990~2009年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09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由0.41%上升到3.41%,发病率由0.035/10万上升到0.271/10万;阳性血清地区由3个县区上升到37个县区;新发病人由2个县区上升到17个县区。布鲁氏菌病感染人群以4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职业以农民和牧民为主;流行高峰集中在5~8月份;传染源主要为羊、其次为牛和猪。20年间牛布鲁氏菌病感染率由1990的0.04%上升到2009年的0.17%,奶牛感染率由0.08%上升到0.17%,羊感染率由0.02上升到1.37%;20年间全省家畜牛平均检疫覆盖率仅占存栏量的18.14%,奶牛检疫率28.65%,羊检疫率0.14%;牛平均免疫覆盖率为6.27%,羊平均免疫覆盖率为4.88%。普通人群布鲁氏菌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仅为10.6%,高危人群仅为14.9%;医务人员仅为28.4%。结论甘肃省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逐年上升,年内新发病人逐年增加;流行范围逐年扩大,疫情重点地区已由传统的牧区逐渐转向农区,并向城镇逼近蔓延。传染源得不到彻底净化,各级政府重视不够,政策及经费支持欠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匮乏,群众对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缺乏等是影响甘肃布鲁氏菌病流行及回升主要因素。针对上述严峻形势,应尽快完善修订防控措施,以早日遏制疫情迅速上升的势头。
王鼎盛王建国刘广宇潘卫民格鹏飞葛亚俊吴斌苗克军穆洮霞徐大琴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影响因素防控对策
5种鼠疫检验技术检测鼠疫腐败材料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鼠疫被检材料腐败对5种鼠疫检验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细菌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微量法(RIHA)、多聚酶链反应(PCR)以及胶体金法对采自甘肃省河西鼠疫活跃区的64份腐败材料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比实验。结果材料腐败后鼠疫菌培养受限(36.4%);RIHA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73.8%;PCR法较稳定,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和88.1%;胶体金法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83.3%;ELISA敏感性较低(63.6%),但特异性(100%)较高。结论材料腐败后其细胞内的DNA和蛋白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对以上几种检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影响,现行的鼠疫诊断方法可能出现错判、漏判。现场检测和判定需配合几种实验方法加以确认。
达文平苗克军郭利民葛亚俊吴斌徐大琴穆洮霞陈国娟张宏席进孝
关键词:鼠疫
甘肃省202株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型分布及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甘肃省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分型分布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鼠疫菌基因组23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分析甘肃省202株不同来源的鼠疫菌。结果202株鼠疫菌共分为8个基因型,即1b、5、7、8、13、26、GS1型(新基因型)和GS2型(新基因型)。自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分离到1b、8和GS1基因型,而自1977年后再未分离到7、13、26基因型,在1995年后才分离到GS2、5基因型。结论甘肃省1b、8和GS1基因型鼠疫菌自20世纪60年代起持续流行至今,7、13和26基因型菌已有40余年未分离到,而GS2和5基因型菌自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流行。
王新华张宏郭丽民苗克军达文平吴斌徐大琴葛亚俊穆洮霞陈国娟周晓艳王世明格鹏飞席进孝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
甘肃省鼠疫菌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本研究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鼠疫室选出的15对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引物应用于甘肃省鼠疫菌株的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材料:202株鼠疫菌均分离于1962-2009年甘肃省鼠疫疫源地境内,保存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菌库。
郭丽民席进孝张宏苗克军吴斌葛亚俊徐大琴周晓艳
关键词:鼠疫菌
UPT技术在人间鼠疫疫情处理中的展望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UPT技术检测人间鼠疫疫情材料结果,探索该技术在人间疫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ELISA、金标(、R)IHA、细菌培养和UPT方法检测人间鼠疫疫情材料,统计分析UPT技术在检测人间鼠疫疫情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用ELISAI、HA、UPT、金标法检测血清55份,χ2=39.808,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PT阳性率最高,敏感为100%,特异度为59.0%,ROC曲线值高于其他方法。检测6份鼠疫特异性F1抗原结果一致。结论 UPT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ROC曲线面积值最大说明检测结果最接近真值,是筛检试验的首选方法。将该检测技术应用鼠疫疫情材料检验,能充分发挥该技术操作便捷、快速检测的作用。特别是在检验材料量大时,用该技术进行筛检后,只对其检测阳性材料进行其它方法检验,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财力,也可对疫情确定和发现感染者起到提示性作用。
张宏达文平苗克军郭丽民葛亚俊徐大琴潘卫民席进孝
关键词:鼠疫疫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