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琴
- 作品数:52 被引量:201H指数:9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评价上转发光技术快速检测鼠疫抗原抗体的效果
- 2012年
- 目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法评价上转发光技术(UPT)快速检测鼠疫抗原抗体的效果,为UPT快速检测技术的鼠疫现场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喜马拉雅早獭和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采集动物血清标本224份,用U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金标、间接血凝试验(IHA)4种方法检测鼠疫菌F1抗体;采集旱獭、黄鼠脏器、骨髓标本108份,用UPT、ELISA、金标、PCR、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5种方法检测鼠疫菌F1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以IHA为标准,抗原检测结果分别以RIHA、PCR+金标、PCR+ELISA为标准,结果应用ROC法进行评价。结果抗体检测UPT、ELISA、金标3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5,U胛的AUC与其他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4,P〉0.05)。抗原检测UPT、ELISA、金标、PCR4种方法AUC均〉0.5,UPT的AUC与其他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866。P〉0.05)。结论UPT快速检测技术对鼠疫抗原抗体检测效果良好,该技术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适合鼠疫现场监测、突发鼠疫疫情应急处理,适宜推广应用。
- 席进孝张宏格鹏飞郭丽民达文平吴斌徐大琴王世明潘卫民苗克军葛亚俊穆洮霞陈国娟
- 关键词:鼠疫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3种检测方法在人间鼠疫疫情处理中的应用评价
- 2009年
- 目的分析ELISA,GICA和IHA(RIHA)3种方法在疫情处理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其在快速诊断方面的作用。方法对2起疫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LISA,GICA和IHA3种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2.9%,2.5%和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8,P〈0.01)。结论在疫情处理过程中,同时使用ELISA,GICA和IH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其结果快速、准确、可靠,既能快速判定疫情,又能及时发现感染者,对迅速判定疫情和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均能起到很好作用。RIHA检验方法所需时间短、敏感性好、准确性高,是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
- 张宏席进孝格鹏飞吴得强郭丽民潘卫民徐大琴梁效成
- 关键词:人间鼠疫
- 气象因素对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气象因素变化对动物鼠疫流行影响,为下一步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甘肃肃北县、肃南县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1972-2016年鼠疫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因子同期气象因子(降雨量、温度、相对湿度),分析采用SAS9.3软件,进行鼠疫细菌学检测阳性率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另外以领先3年(3月)内的气象因素为自变量,鼠疫活动的状态取1(流行)和0(静息)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气象因素近10年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平均气温上升1℃,平均相对湿度上升2.8个单位,降雨量上升了13.4mm;45年间,鼠疫动物病持续发生,疫点范围逐步扩大,自毙旱獭自然带菌率高,动物鼠疫多次波及人间;平均气温(r=0.339,P<0.05)、领先1年平均气温(r=0.416,P<0.01)、领先2年平均气温(r=0.484,P<0.01)、领先3年平均气温(r=0.339,P<0.05)、领先1年的平均最高气温(r=0.333,P<0.05)、领先2年的平均最高气温(r=0.398,P<0.05)、当年平均最低气温(r=0.371,P<0.05)、领先1年平均最低气温(r=0.322,P<0.05)、领先2年平均最低气温(r=0.489,P<0.01)、领先3年平均最低气温(r=0.333,P<0.05)、当年极端最低气温(r=0.344,P<0.05)与动物鼠疫流行正相关;气象因素与鼠疫流行logistics回归分析为当年相对湿度、领先3年平均最高气温(P<0.005)和领先1年极端最低气温(P<0.05)对鼠疫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密切,在相对气温范围内,气温升高促进鼠疫的流行,当年相对湿度的增加,鼠疫流行呈上升趋势。气象因素可以作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风险评估的参考。
- 王鼎盛徐大琴格鹏飞席进孝盖永志吴斌
- 关键词:气象因素
- 甘肃省鼠疫菌株差异区段基因分型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甘肃省鼠疫菌差异区段基因分型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鼠疫菌基因组的23个差异区段(DFR)对202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2株鼠疫菌分为8个基因型,即1b型、5型、7型、8型、13型、26型及新发现的GS1型和GS2型。9株黄鼠型菌株被分为13型和26型。18株阿尔金型菌株被分为3个型,其中1株为GS2型,6株为8型,11株为1b型。48株祁连型被分为3个型,其中5株为8型,39株为GS1型,4株为GS2型。127株青藏型菌株被分为6个型,其中1株为5型,6株为7型,56株为8型,39株为1b型,20株为GS1型,5株为GS2型。黄鼠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26型,阿尔金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1b型,祁连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GS1型,青藏型鼠疫菌的主基因型为8型。结论 GS1和GS2为新发现的2个新基因型。黄鼠型鼠疫菌株同阿尔金型、祁连型和青藏型菌株基因型相似度较小,阿尔金型、祁连型和青藏型基因型相似度较大。
- 郭丽民张宏吴斌苗克军徐大琴葛亚俊席进孝
- 关键词:鼠疫菌基因分型流行病学
-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特征。方法利用Mummer程序对已知全基因组序列的9株鼠疫菌进行全基因组比对,选择其中的13个基因片段(19个SNP位点)在国内133株鼠疫菌中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序列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比对共筛查出3780处序列差异位点。通过对不同SNP位点组合的聚类分析发现我国鼠疫菌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和生态型聚集性特征。结论SNP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遗传标记,可以较好地反映我国不同鼠疫自然疫源地耶尔森鼠疫菌的基因组特征。
- 王娜申小娜俞东征夏连续魏建春蔡虹徐冬蕾陈晨崔志刚梁莹徐大琴雒涛海荣
- 关键词:聚类分析
- 阿拉善黄鼠寄生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素的关系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拉善黄鼠寄生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1977—2014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内蚤数量数据和同期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SAS 9.3软件进行蚤指数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进一步建立蚤指数与黄鼠密度和气象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结果黄鼠年体蚤指数与黄鼠密度呈正相关(r=0.34,P<0.05);年洞干蚤指数与当年及领先1(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个年份)、2、3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r=-0.44、-0.39、-0.45、-0.54,P均<0.01),与领先1年平均降雨量呈正相关(r=0.38,P<0.05)。月体蚤指数与当月及领先1、2、3月平均降雨量、平均温度,以及当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r=-0.23、-0.34、-0.43、-0.29、-0.25、-0.33、-0.36、-0.38、-0.26,P均<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蚤指数=3.9831+0.6951×黄鼠密度-0.0049×年均降雨量,洞干蚤指数=10.7804+0.0091×年均降雨量-0.2162×年均相对湿度。结论蚤类和宿主动物及环境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除黄鼠密度影响蚤数量变动外,影响体蚤指数最大的两个气象因素是气温和降雨量,且影响存在2~3个月滞后效应。
- 王鼎盛徐大琴格鹏飞席进孝张宏吴斌王世明盖永志
- 关键词:鼠科蚤目气象因素
- 1958—2017年甘肃人间鼠疫流行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1958—2017年甘肃省人间鼠疫流行情况,为今后鼠疫防控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回顾档案资料的方法对甘肃省发生的人间鼠疫疫情及病例资料开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8—2017年甘肃省发生32起人间鼠疫疫情,主要发生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县(区)内,71例人间鼠疫病例由直接接触传染源所引发,病例集中在20~39岁,且以男性为主,病型以肺型、腺型和败血型为主;主要传染源为鼠疫病人、喜马拉雅旱獭、猫、野兔、牧羊犬等;发病季节在3—12月,高峰主要在5—9月。结论甘肃省人间鼠疫病例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应加强医务人员和重点人群的鼠疫知识健康教育,落实首诊医生责任制,提高鼠疫防治人员业务能力,完善鼠疫预测预警管理体系,防止人间鼠疫疫情蔓延扩散。
- 雷海生徐大琴郭丽民王鼎盛张艳岳嘉李金娟裴凌云王新华
- 关键词: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疫情
- 甘肃省肃北、肃南县旱獭鼠疫疫源地旱獭及其寄生蚤数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肃北、肃南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旱獭及其寄生蚤数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肃北、肃南县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1982-2016年鼠疫监测资料(来自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同期年均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资料(来自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采用SAS 9.3软件进行旱獭密度、体蚤指数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R2.3.2软件,分别以当年及领先1、2、3年(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2、3个年份)气象数据为自变量,旱獭密度为因变量,建立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研究气象因素对鼠疫宿主(旱獭)密度影响的非线性效应关系。结果1982-2016年,甘肃省肃北县旱獭密度为0.29~6.63只/hm^2,体蚤指数范围为0.04~4.56;肃南县旱獭密度为1.22~7.92只/hm^2,体蚤指数范围为0.06~0.42。肃北县旱獭密度分别与领先1年年均降雨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43、0.36,P均<0.05),与当年及领先1、3年年均温度呈负相关(r=-0.58、-0.55、-0.41,P均<0.05);肃南县旱獭密度分别与当年相对湿度,领先1年年均降雨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36、0.57、0.43,P均<0.05)。肃北县体蚤指数与当年及领先1、2、3年年均温度呈负相关(r=-0.57、-0.43、-0.31、-0.37,P均<0.05);肃南县体蚤指数与当年及领先1、2、3年年均温度呈负相关(r=-0.71、-0.46、-0.38、-0.40,P均<0.05)。GAM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肃北县当年年均降雨量每升高1 mm,该地区旱獭密度增加0.93%;领先3年年均相对湿度每升高1%,该地区旱獭密度增加25.34%。肃南县领先3年年均降雨量每升高1 mm,该地区旱獭密度增加1.69%。结论甘肃省肃北、肃南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旱獭密度变动与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关系密切,且影响存在不同的滞后效应;地表温度是影响寄生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
- 王鼎盛格鹏飞苏永强席进孝徐大琴
- 关键词:旱獭属气象因素
- 甘肃省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现状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王鼎盛张宏苗克军席进孝王世明刘广宇徐大琴吴斌
-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鼠疫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项目信息管理
- 气象因素对甘肃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以下简称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气象因素变化对宿主数量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方法收集1962—2014年甘肃黄鼠疫源地黄鼠血清阳性率资料。当年及领先1(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个年份)、2、3年平均降雨量,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采用SAS9.3软件进行气象因素对黄鼠数量和动物鼠疫发生影响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研究气象因素对黄鼠数量的影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素对黄鼠鼠疫流行的影响。结果黄鼠年份血清阳性率与当年及领先1年平均降雨量、当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279、0.341、0.654,P均〈0.05),与当年及领先1、2、3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r=-0.360、-0.339、-0.273、-0.323,P均〈0.05)。GAM参数模型部分估计结果表明,领先2、3年平均降雨量与黄鼠密度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t=2.88、2.42,P均〈0.05);GAM非参数模型部分估计结果表明,领先2、3年平均降雨量对黄鼠密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31.580、13.428,P均〈0.05),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先1年平均降雨量[比值比(OR)=2.475,95%可信区间(CI):1.175-5.213]是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危险因子。结论降雨量是鼠疫流行的危险因子,其对宿主数量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降水量(但不是持续的降雨量)达到一定量时,可为鼠疫菌的传播提供有利的条件。
- 王鼎盛格鹏飞徐大琴席进孝吴斌王世明盖永志
- 关键词:气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