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崇慧

作品数:26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动脉
  • 22篇冠状
  • 22篇冠状动脉
  • 15篇介入
  • 14篇心肌
  • 13篇心肌梗死
  • 13篇介入治疗
  • 13篇梗死
  • 11篇冠状动脉介入
  • 10篇动脉介入治疗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9篇心肌梗死患者
  • 9篇经皮冠状动脉...
  • 8篇预后
  • 8篇经皮冠状动脉...
  • 6篇动脉疾病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6篇冠状动脉疾病
  • 5篇动脉介入
  • 5篇血管

机构

  • 24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6篇王崇慧
  • 23篇金晓峰
  • 22篇谢洪智
  • 21篇刘震宇
  • 20篇范中杰
  • 20篇张抒扬
  • 19篇沈珠军
  • 17篇方全
  • 13篇曾勇
  • 8篇朱文玲
  • 5篇王辉
  • 3篇杨静
  • 3篇李玲
  • 2篇陈红艳
  • 2篇林松柏
  • 2篇李全
  • 2篇徐东
  • 2篇韩业晨
  • 1篇严晓伟
  • 1篇田然

传媒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红蛋白水平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Hh)水平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50例接受了急诊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基线Hb水平分为两组:Hb〈120g/L组(n=21)、Hb≥120g/L组(n=129),临床随访3年,平均(41±16)个月,观察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心肌梗死部位、梗死相关血管、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Killip分级≥Ⅱ级、药物支架的比例、术后TIMI3级血流的比例,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使用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Hb〈120g/L组,平均年龄(岁)显著高于Hb≥120g/L组(68.5±9.2比61.2±12.2,P〈0.0001);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Hb≥120g/L组(47.62%比18.60%,P=0.0032);平均的症状发作至球囊打开时间(SOTB)(h)显著高于Hb≥120g/L组(8.8±10.5比6.3±5.0,P〈0.0001);而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显著低于Hb≥120g/L组(51.25±11.34比58.79±10.38,P〈0.0001;61.9%比86.8%,P=0.004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是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期3年,MACE发生16例。Hb〈120g/L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Hb≥120g/L组(33.33%比6.98%,P=0.0003);随访期间其全因病死率和心性病死率也显著高于Hb≥120g/L组(28.57%比3.10%,P〈0.0001;23.81%比2.33%,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Hb水平〈120g/L患者,其随访期MACE发生率增加,全因病死率和心性病死率增加,远期预后差。
王崇慧金晓峰方全张抒扬沈珠军范中杰刘震宇谢洪智
关键词:血红蛋白心肌梗死预后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表现。方法1999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SLE患者共2877例,其中男性363例,女性2514例。对在SLE发病之后并发冠状动脉疾病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中2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疾病年龄23~74岁,平均(50.7±12.8)岁,SLE和冠状动脉疾病发病间隔平均(8.0±7.1)年。男性SLE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有高于女性的趋势[2.48%(9/363)比0.95%(24/2514),P=0.022]。继发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5.76%(8/139)比0.91%(25/2738),P〈0.001]。24例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可见血管闭塞、狭窄、瘤样扩张和急性血栓形成,75.0%(15/20)的病例为多支病变。结论男性和继发抗磷脂综合征SLE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高;SLE合并冠状动脉疾病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常常发生心肌梗死。
杨静徐东沈珠军王崇慧张抒扬范中杰金晓峰曾勇刘震宇谢洪智方全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术抗磷脂综合征
左室射血分数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58例接受了急诊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出院前的LVEF分为3组:≤40%(n=14)、41%~55%(n=46)和〉55%(n:98),临床随访平均(43.1±15.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15例。结果3组在心肌梗死部位、梗夕E相关血管、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CTnl、CK、CK—MB、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使用比例、氯吡格雷使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LVEF≤40%和41%一55%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LVEF〉55%组(P〈0.0001);在LVEF≤40%组,其三支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LVEF41%~55%和〉55%组(P=0.0036);在INEF41%~55%组和〉55%组,其术后TIMl3级血流和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显著高于LVEF≤40%组(P=0.0099,P=0.0010),而Killip分级(Ⅱ,Ⅲ,Ⅳ级)的比例、平均的症状发作至球囊打开时问(SOTB)显著低于LVEF≤40%组(P=0.0100,P=0.0087)。在LVEF≤40%和41%~55%组,其药物支架的比例显著低于LVEF〉55%组(P=0.02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前LVEF是随访期总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LVEF的减低,在LVEF〉55%、41%~55%、≤40%组的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6.12%比8.70%比35.71%,P=0.0019),随访期问总死亡和心性死亡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1.02%比4.35%比21.43%,P=0.0090;1.02%比2.17%比14.29%,P=0.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夕匕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是其随访期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随着LVEF的减低,其随访期MACE发生率增加。
王崇慧谢雪娇方全张抒扬范中杰金晓峰谢洪智刘震宇沈珠军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左室射血分数预后
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长期效果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行肾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肾动脉狭窄>70%的150例患者行肾动脉介入治疗。长期随诊观察血压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150例患者中96%合并冠心病,54%为3支病变患者,共植入170枚支架,成功率99.3%。住院期间死亡3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临床随访7个月至5年,随访率为98.6%(145例)。166支血管再狭窄10支,占6.0%。肾动脉造影复查30例,肾血管再狭窄5例,其中3例行再次介入治疗。结论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大部分患者血压可以得到改善,肾功能基本保持稳定。
沈珠军张抒扬范中杰魏述军谢洪智王崇慧刘震宇金晓峰朱文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肾动脉梗阻
两支冠状动脉血管同时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被引量:3
2007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因某支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痉挛及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所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常有多部位的斑块不稳定,然而2支冠脉血管同时闭塞引起AMI,则非常罕见。我们观察到1例两支冠脉血管同时闭塞导致AMI的患者,急诊时未能明确,仅对1支冠脉行急诊介入治疗,后期才得以证实为双支血管同时闭塞。
沈珠军王崇慧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闭塞急诊介入治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系统性血管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阐述系统性血管炎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0月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15例系统性血管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贝赫切特综合征(BS)6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3例,大动脉炎2例,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Wegener肉芽肿(WG)和川崎病各1例。15例患者出现冠心病表现的平均年龄(39.3±11.9)岁。与在血管炎非活动期出现冠状动脉事件的患者(4例)相比,在血管炎活动期出现冠状动脉事件的患者(9例)有以下趋势:发病年龄小[(32.4±8.1)岁比(47.0±10.2)岁],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少[(1.2±1.5)个比(2.8±1.7)个],血管炎和冠心病发病间隔短[0~7(平均1.6)年比3—30(平均17.7)年]。15例患者中,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绞痛2例,心包填塞1例;3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时合并严重心律失常,3例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例患者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闭塞,1例表现为动脉瘤及急性血栓形成,1例表现为多发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闭塞,2例表现为冠状动脉痉挛,另有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8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50%。结论多种系统性血管炎可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危急重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动脉瘤形成、痉挛、急性血栓形成和小血管病变共同参与发病。
杨静徐东沈珠军王崇慧张抒扬范中杰金晓峰曾勇刘震宇谢洪智方全
关键词:血管炎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空腹血糖对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对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非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2月至2015年3月因STEMI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直接PCI的患者,排除既往有糖尿病史及入院后新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入院24 h内空腹血糖的中位数(5.4 mmol/L)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空腹血糖组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药物和介入治疗情况以及30 d预后情况。结果共入选721例,平均年龄(61.2±12.8)岁,男性601例(83.4%)。空腹血糖>5.4 mmol/L组与空腹血糖≤5.4 mmol/L组相比,男性比例更低(79.9%比86.5%,P=0.017),入院心率更快[(82.9±17.2)次/分min比(79.4±16.7)次/min,P=0.00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率更高(3.8%比1.3%,P=0.034),30 d全因死亡(3.5%比0.5%,P=0.004)、心源性死亡(2.9%比0.5%,P=0.012)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更高(18.1%比7.4%,P<0.001)。经校正基线因素后,空腹血糖>5.4 mmol/L是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HR 6.030,95%CI 1.235~29.447,P=0.026)。此外,年龄(HR 1.059,95%CI 1.002~1.120,P=0.044)、入院心率(HR 1.036,95%CI 1.003~1.070,P=0.034)、罪犯血管为前降支(HR 6.427,95%CI 1.389~29.728,P=0.017)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HR 0.154,95%CI 0.051~0.461,P=0.001)也是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因STEMI行直接PCI的非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升高是3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王辉刘震宇张抒扬沈珠军范中杰曾勇谢洪智王崇慧金晓峰方全朱文玲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糖尿病空腹血糖预后
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临床特点及随访观察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随访和治疗情况。方法2001-01~2004-12对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52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并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52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3±12)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不适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段,收缩期管腔狭窄30%~99%。住院期间50例患者应用药物治疗,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共随访40例患者,平均随访(1.9±1.1)年。其中22例患者仍有症状,25例患者出院后需继续药物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1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3.3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内再狭窄50%。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多表现为非典型心绞痛症状,多数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使心肌桥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正常,心肌桥患者通常预后良好。
李玲朱文玲张抒扬沈珠军范中杰金晓峰王崇慧谢洪志刘震宇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访期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14例接受了急诊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n=59)和≥1年组(n=155),收集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梗塞相关血管、冠脉病变血管支数、支架类型、术前Killip分级、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红蛋白、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临床随访平均(41.6±16.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28例.结果 两组在性别、心肌梗死部位、血管病变支数、梗死相关血管、Killip分级(Ⅰ级)、阿司匹林使用的比例及吸烟、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平均LVEF、血红蛋白水平及药物支架比例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P<0.0001,P<0.0001,P=0.0065);在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中,糖尿病的比例和平均年龄高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P=0.0190,P<0.0001);在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中,平均CK、CK-MB、CTnI高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P均<0.0001).在氯毗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中,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6.45%vs30.51%,P<0.01).停用氯吡格雷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2.58% vs 20.34%,P<0.01).结论 急诊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以上患者其随访期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者,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影响其随访期预后.
王崇慧杨静沈珠军方全张抒扬范中杰金晓峰谢洪智刘震宇
关键词:心肌梗死氯吡格雷预后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关系的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999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心内科住院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尿酸验测。以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程度的不同,分成冠脉无病变组、冠脉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进行方差分析,结合临床参数进行Kendall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72例冠状动脉狭窄组血尿酸为(328±103)μmol/L,1031例冠状动脉无狭窄组为(314±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利尿药、血脂异常、肾功能、年龄、性别等单项临床参数均显著相关(r=0.051~0.271,均P〈0.01)。血尿酸水平与上述各项临床参数(除年龄)也显著相关(r=0.030~0.203,均P〈0.05)。3支病变组血尿酸(337±107)μmol/L高于无病变组(314±98)μmol/L、冠脉1、2支病变组[(318±99)μmol/L、328±10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显示独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尿酸水平越高。
范中杰李全陈红艳张金铎王崇慧金晓峰程康安谢洪智曾勇刘震宇闫建玲常炳习倪安平张霆蒋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尿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